双排变速器及动力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7638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变速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排变速器及动力总成。该双排变速器包括壳体;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其中第一行星排的第一太阳轮和第一齿圈保持同向转动,第二行星排的第二太阳轮与第一齿圈相连;输入端与第一太阳轮相连;输出端与第二行星架相连;第一制动器将壳体与第一行星架连接;第一离合器将第一行星架与第一齿圈连接;第二制动器将壳体与第二齿圈连接;第二离合器将第二行星架与第二齿圈连接。该双排变速器的结构简单,传动比范围大,换挡时动力传输不中断且各部件磨损小。小。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排变速器及动力总成


[0001]本技术涉及变速器
,特别涉及一种双排变速器及动力总成。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目前,车辆行业的一个探索方向是新能源电动汽车。新能源电动汽车采用电能替代燃油,在行驶过程中能够实现尾气零排放,具有突出的环保优势。除此之外,新能源电动汽车采用电动机代替传统发动机,电动机具有转速高、起步扭矩大、运行平稳等特点,能够有效改善车辆驾乘的舒适性。
[0003]为了配合动力及转速的输出,使能耗达到最佳状态,电动汽车上常常装配有能够多挡调节的变速器。目前的变速器采用拨叉、滑套等机构进行换挡,这种变速器齿轮数量多、结构较为复杂。目前的变速器多采用同步器进行换挡,在换挡时需要经历空挡过程,存在动力中断,影响驾驶体验。此外,由于换挡过程中待连接部件的相对转速较大,因此换挡时转动部件的磨损较大。因此,该技术方案存在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传统变速器结构复杂、换挡时动力中断、转动部件磨损较大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排变速器。该双排变速器包括壳体;还包括第一行星排,所述第一行星排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轮、第一齿圈、以及用于支承所述第一行星轮的第一行星架,所述第一行星轮将所述第一太阳轮与所述第一齿圈啮合传动连接并配置成能够使所述第一太阳轮和所述第一齿圈保持同向转动;第二行星排,所述第二行星排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齿圈、将所述第二太阳轮与所述第二齿圈啮合传动连接的第二行星轮、以及用于支承所述第二行星轮的第二行星架,所述第二太阳轮与所述第一齿圈相连;输入端,所述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太阳轮相连;输出端,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行星架相连;第一制动器,所述第一制动器将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行星架连接;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一离合器将所述第一行星架与所述第一齿圈连接;第二制动器,所述第二制动器将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二齿圈连接;和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二离合器将所述第二行星架与所述第二齿圈连接。
[0005]本技术采用两个行星排串联布置,该连接结构简单,齿轮布置简单,相应地,变速器的体积和质量均得到有效控制。本技术通过两个制动器及两个离合器协同控制,使得本技术的变速器能够具有多种工况,相应地,产生不同的传动比。在将变速器用于车辆时,通过切换不同的工况能够使电动机或发动机长时间维持高效工作状态,进而节省电能消耗及燃油消耗。更突出地是,本技术通过两个制动器及两个离合器协同控制,能够保证在切换工况时,输出端能够始终维持动力输出,从而解决了换挡时动力传输中断的技术问题。此外,该双排变速器在工作过程中,行星架与齿圈的相对转速较小。本技术通过离合器将行星架与齿圈相连,能够有效减小两者在接合相连时的相对磨损,从而延长使用寿命及维护周期。
[0006]本技术的第一离合器连接在第一行星架与第一齿圈之间,第二离合器连接在
第二行星架与第二齿圈之间。由于行星架与齿圈之间的相对转速较小,通过离合器将行星架与齿圈接合时,两者的相对扭矩也较小,因此本技术对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的要求较低。此外,在本技术中,动力从第一太阳轮输入,经第一行星排传动后,通过第一齿圈传递至第二太阳轮。这种动力传递途径能够充分地利用行星排结构的传动特性,获得较大的传动比,从而更有效地放大输入端输入的扭矩。
[0007]在上述双排变速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行星轮包括啮合连接的一级行星轮和二级行星轮,所述一级行星轮与所述第一太阳轮啮合连接,并且所述二级行星轮与所述第一齿圈啮合连接。通过上述的配置,两级行星轮能够在保证第一太阳轮和第一齿圈同向转动的前提下,有效简化第一行星排的结构。更重要的是,该结构能够使第一行星排获得较小的传动比范围,以使得双排变速器在整个传动比范围内的较小数值区域具有合适的传动比。
[0008]在上述双排变速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第一行星架静止、所述第一太阳轮带动所述第一齿圈转动时所述第一行星排具有第一传动比;在所述第二齿圈静止、所述第二太阳轮带动所述第二行星架转动时所述第二行星排具有第二传动比;所述第一传动比小于所述第二传动比。本技术能够具有四种工况,通过上述的配置,该双排变速器具有四个稳定的传动比。
[0009]在上述双排变速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第一行星架静止、所述第一太阳轮带动所述第一齿圈转动时所述第一行星排具有第一传动比;在所述第二齿圈静止、所述第二太阳轮带动所述第二行星架转动时所述第二行星排具有第二传动比;所述第一传动比等于所述第二传动比。本技术能够具有四种工况,通过上述的配置,其中两种工况的传动比相同,使得该双排变速器具有三个稳定的传动比。
[0010]在上述双排变速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制动器通过第一连接架与所述第一行星架相连。通过上述的配置,第一制动器能够根据设计要求布置在合适的位置,从而降低变速器的设计难度及装配难度。
[0011]在上述双排变速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架与所述输入端位于所述第一行星排的同侧。通过上述的配置,第一连接架位于两个行星排的一侧,能够方便第一制动器的布置,并且有效减小行星排之间的空间占用,进而减小双排变速器的整体尺寸。
[0012]在上述双排变速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架呈筒型,所述第一连接架与所述输入端同轴设置。通过上述的配置,能够有效增强第一连接架的结构强度。
[0013]在上述双排变速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离合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架与所述第一行星架相连。通过上述的配置,第一离合器能够根据设计要求布置在合适的位置,从而降低变速器的设计难度及装配难度。
[0014]在上述双排变速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离合器通过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行星架相连。通过上述的配置,第二离合器布置在两个行星排的一侧,该设计可以有效减小行星排之间的空间占用,进而减小双排变速器的整体尺寸。
[0015]在上述双排变速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离合器通过第二连接架与所述第二齿圈相连。通过上述的配置,第二离合器能够根据设计要求布置在合适的位置,从而降低变速器的设计难度及装配难度。
[0016]在上述双排变速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连接架与所述输出端位于所述第
二行星排的同侧。
[0017]在上述双排变速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连接架呈筒型,所述第二连接架与所述输入端同轴设置。通过上述的配置,能够有效增强第二连接架的结构强度。
[0018]在上述双排变速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太阳轮通过连接轴与所述第一齿圈相连。
[0019]在上述双排变速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双排变速器具有第一工况:所述第一制动器将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行星架接合,所述第一离合器将所述第一行星架与所述第一齿圈分离,所述第二制动器将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二齿圈接合,并且所述第二离合器将所述第二齿圈与所述第二行星架分离。
[0020]在上述双排变速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双排变速器具有第二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排变速器,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排变速器还包括:第一行星排,所述第一行星排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轮、第一齿圈、以及用于支承所述第一行星轮的第一行星架,所述第一行星轮将所述第一太阳轮与所述第一齿圈啮合传动连接并配置成能够使所述第一太阳轮和所述第一齿圈保持同向转动;第二行星排,所述第二行星排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齿圈、将所述第二太阳轮与所述第二齿圈啮合传动连接的第二行星轮、以及用于支承所述第二行星轮的第二行星架,所述第二太阳轮与所述第一齿圈相连;输入端,所述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太阳轮相连;输出端,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行星架相连;第一制动器,所述第一制动器将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行星架连接;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一离合器将所述第一行星架与所述第一齿圈连接;第二制动器,所述第二制动器将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二齿圈连接;和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二离合器将所述第二行星架与所述第二齿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轮包括啮合连接的一级行星轮和二级行星轮,所述一级行星轮与所述第一太阳轮啮合连接,并且所述二级行星轮与所述第一齿圈啮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排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行星架静止、所述第一太阳轮带动所述第一齿圈转动时所述第一行星排具有第一传动比;在所述第二齿圈静止、所述第二太阳轮带动所述第二行星架转动时所述第二行星排具有第二传动比;所述第一传动比小于所述第二传动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排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行星架静止、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欣吴志先张权
申请(专利权)人:清驰汽车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