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滤清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5388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内置滤清器,包括滤清器壳体,折叠滤芯与导电组件,所述滤清器壳体中部设置有油泵安装孔,所述滤清器壳体是中空的且横截面呈环状,所述折叠滤芯安装在所述滤清器壳体内,所述滤清器壳体两端设置有上盖与下盖,所述折叠滤芯两端与所述上盖及所述下盖抵接,所述上盖上设置有出油通道与所述进油通道,所述进油通道与所述油泵安装孔是连通的,所述导电组件安装在所述进油通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滤清器壳体内设置油泵安装孔,利用油泵安装孔安装油泵,将油泵与滤清器集成为一体结构,降低其在油箱内的占用体积;在进油通道内设置导电组件,经过油泵加压后的燃油流经导电组件后,其内携带的静电即可被导电组件导出,导电效果极佳。导电效果极佳。导电效果极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置滤清器


[0001]本技术涉及滤清器
,特别是涉及内置滤清器。

技术介绍

[0002]滤清器,是指通过滤纸起过滤杂质或者气体的作用的配件。一般是指汽车滤清器,是发动机的配件。内置滤清器是一种安装在油箱内的滤清器,避免外置,防止被偷盗。现有的内置滤清器因为需要设置油泵的缘故,导致体积较大,会占用油箱内部较多的空间,导致油箱改装后装载油量降低,进而影响了车辆行驶里程及使用体验。其次,现有的内置式滤清器中缺乏导电设计,导致经过油泵加压后输入滤清器内的油液静电难以祛除。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内置滤清器体积大,以及没有考虑静电祛除的情况,提供内置滤清器。
[0004]内置滤清器,包括滤清器壳体,折叠滤芯与导电组件,所述滤清器壳体中部设置有油泵安装孔,所述滤清器壳体是中空的且横截面呈环状,所述折叠滤芯安装在所述滤清器壳体内,所述滤清器壳体两端设置有上盖与下盖,所述折叠滤芯两端与所述上盖及所述下盖抵接,所述上盖上设置有出油通道与所述进油通道,所述进油通道与所述油泵安装孔是连通的,所述导电组件安装在所述进油通道内。
[0005]优选的,所述进油通道包括油管与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盖合在所述油管上,所述导电组件安装在所述密封盖与所述油管内。
[0006]优选的,所述导电组件包括导电片与导电延伸部,所述导电片与所述密封盖内侧壁卡接,所述导电延伸部贴合在所述油管内侧壁上,所述导电延伸部上端与所述导电片卡接。
[0007]优选的,所述折叠滤芯包括滤芯本体,滤芯上盖与滤芯下盖,所述滤芯本体,滤芯上盖及滤芯下盖的横截面均为圆环状,所述滤芯本体安装在所述滤芯上盖与所述滤芯下盖之间。
[0008]优选的,所述滤芯上盖与所述上盖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所述滤芯下盖与所述下盖之间采用热熔焊接工艺连接成一体。
[0009]优选的,所述上盖的外边部还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孔与卡接扣。
[0010]优选的,所述出油通道的出口处设置有止回阀。
[0011]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1、在滤清器壳体内设置油泵安装孔,利用油泵安装孔安装油泵,将油泵与滤清器集成为一体结构,降低其在油箱内的占用体积;2、在进油通道内设置导电组件,经过油泵加压后的燃油流经导电组件后,其内携带的静电即可被导电组件导出,导电效果极佳。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其中一实施例内置滤清器立体示意图;
[0013]图2为内置滤清器爆炸示意图;
[0014]图3为内置滤清器俯视示意图;
[0015]图4为图3中A

A向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17]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18]如图1~2所示,内置滤清器,包括滤清器壳体1,折叠滤芯2与导电组件3,所述滤清器壳体1中部设置有油泵安装孔11,所述滤清器壳体1是中空的且横截面呈环状,所述折叠滤芯2安装在所述滤清器壳体1内,所述滤清器壳体1两端设置有上盖12与下盖13,所述折叠滤芯2两端与所述上盖12及所述下盖13抵接,所述上盖12上设置有出油通道121与所述进油通道122,所述进油通道122与所述油泵安装孔11是连通的,所述导电组件3安装在所述进油通道122内。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滤清器壳体1是塑胶注塑成型,且呈圆筒状,滤清器壳体1中部设置油泵安装孔11,用于安装油泵(图中未示出),避免将油泵外置,占用油箱更多的体积,导致油箱可装载的油量降低。进一步的,将滤清器壳体1设置为中空的,用于安装折叠滤芯2,过滤流入滤清器壳体1内的燃油。在滤清器壳体1两端设置上盖12及下盖13,起到密封作用,防止燃油泄露出去。需要说明的是,油泵的输出端是通过上盖12上的进油通道122与滤清器壳体1连通,燃油通过油泵加压后,进入滤清器壳体1内,被折叠滤芯2过滤后,从出油通道121流出,完成燃油过滤流程。进一步的,在进油通道122内还设置有导电组件3,燃油经过油泵加压后,不可避免的会带有静电,为了导出燃油中携带的电荷,在进油通道122内安装有导电组件3,利用导电组件3将流经进油通道122的燃油进行导电,避免燃油静电带来的危害。
[0019]如图1~4所示,所述进油通道122包括油管1221与密封盖1222,所述密封盖1222盖合在所述油管1221上,所述导电组件3安装在所述密封盖1222与所述油管1221内。具体的,便于在进油通道122内安装导电组件3,将进油通道122设计为拆装式的,便于拆卸密封盖1222,将导电组件3安装在其内,组装起来方便快捷。
[0020]如图1~4所示,所述导电组件3包括导电片31与导电延伸部32,所述导电片31与所述密封盖1222内侧壁卡接,所述导电延伸部32贴合在所述油管1221内侧壁上,所述导电延伸部32上端与所述导电片31卡接。具体的,导电片31是与密封盖1222贴合的,而导电延伸部32贴合在油管1221内,用于增大与燃油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导电效果。为了避免燃油流经
油管1221时,将导电延伸部32冲刷进滤清器壳体1内,采用卡接的方式连接导电片31与导电延伸部32,进而无需将导电组件3设计为一体式,降低工艺难度。
[0021]如图2~4所示,所述折叠滤芯2包括滤芯本体21,滤芯上盖22与滤芯下盖23,所述滤芯本体21,滤芯上盖22及滤芯下盖23的横截面均为圆环状,所述滤芯本体21安装在所述滤芯上盖22与所述滤芯下盖23之间。具体的,滤芯本体21采用复合滤纸折叠成型,为了与滤清器壳体1的安装空间匹配,在本实施例中,滤芯本体21折叠为圆管状,在滤芯本体21两端安装滤芯上盖22及滤芯下盖23,可以配合滤清器壳体1形成一个密封空间,防止燃油泄漏出去。
[0022]如图2~4所示,所述滤芯上盖22与所述上盖12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221,所述滤芯下盖23与所述下盖13之间采用热熔焊接工艺连接成一体。具体的,滤芯下盖23与下盖13都是塑胶件,为了提高二者连接处的密封性,采用热熔工艺连接,无需使用密封垫圈,节省生产成本。
[0023]如图1~2所示,所述上盖12的外边部还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孔123与卡接扣124。具体的,为了将滤清器定位安装在油箱内,上盖12边部设置的定位孔123,便于定位柱通过,进而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内置滤清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滤清器壳体,折叠滤芯与导电组件,所述滤清器壳体中部设置有油泵安装孔,所述滤清器壳体是中空的且横截面呈环状,所述折叠滤芯安装在所述滤清器壳体内,所述滤清器壳体两端设置有上盖与下盖,所述折叠滤芯两端与所述上盖及所述下盖抵接,所述上盖上设置有出油通道与进油通道,所述进油通道与所述油泵安装孔是连通的,所述导电组件安装在所述进油通道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通道包括油管与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盖合在所述油管上,所述导电组件安装在所述密封盖与所述油管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置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组件包括导电片与导电延伸部,所述导电片与所述密封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东方滤清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