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宽波段吸收增强结构的II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15388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宽波段吸收增强结构的II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半导体红外探测器技术领域。该探测器包括以下结构:衬底层;重掺反射层,外延于衬底层上;缓冲层,外延于重掺反射层上;电极I、II类超晶格层,均设置在缓冲层上;电极II、非对称性微结构阵列层,以电极II环绕非对称性微结构阵列层的方式设置在II类超晶格层上;石墨烯层,覆盖电极II和非对称性微结构阵列层。通过重掺反射层、中间II类超晶格层以及II类超晶格层上特定结构的非对称性微结构阵列层,构建非对称等离子结构结构,从而提升该红外探测器的光响应速度、比探测率和吸收率,降低其暗电流。该探测器具有宽波段吸收增强功能,制作周期短且成本低,适合扩大化生产。适合扩大化生产。适合扩大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宽波段吸收增强结构的II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半导体红外探测器
,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宽波段吸收增强结构的II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红外探测器是感知和获取目标红外辐射信息的核心器件,具有空间辨识度高、适用于全天候工作及恶劣环境等特点,在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0003]II类超晶格材料是近年来国内外发展迅速的一种新型红外探测材料,具有禁带宽度可调、覆盖探测波长宽、理论探测率高,与III

V族半导体工艺兼容性强等特点,是下一代高性能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优选材料。但现在常用的II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为了获得较高的光响应强度,需要微米级别厚度的吸收层,且目前等离子增强型红外探测器的结构会导致光谱响应变窄。较厚的吸收层和窄光谱响应带宽会导致了器件的制作成本高,应用场景受到限制。因此,需要优化红外探测器结构,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宽波段吸收增强结构的II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宽波段吸收增强结构的II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的制备方法。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1、一种带有宽波段吸收增强结构的II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包括以下结构:
[0007]衬底层;重掺反射层,外延于所述衬底层上;缓冲层,外延于所述重掺反射层上;电极I、II类超晶格层,均设置在所述缓冲层上;电极II、非对称性微结构阵列层,以所述电极II环绕所述非对称性微结构阵列层的方式设置在所述II类超晶格层上;石墨烯层,覆盖所述电极II和非对称性微结构阵列层。
[0008]优选地,所述非对称性微结构阵列层中非对称性微结构阵列厚度为100

300nm,单元结构周期为2

5μm,材质为Au、Ag、Al或Cu中的一种,非对称性微结构形貌如下:四个大梯形的短底边以矩形排列方式依次连接,任一对相对设置的大梯形上对称开设有镂空小梯形,两镂空小梯形的短底边相互靠近,所述四个大梯形的短底边为0.5

1μm,长底边为1

2μm,高为1

1.5μm,所述两镂空小梯形的短底边、长底边和高均为各自所在大梯形短底边、长底边和高的1/2。
[0009]优选地,所述衬底层材质为GaSb,厚度为500

800μm。
[0010]优选地,所述重掺反射层的材质为Be掺杂GaSb,掺杂浓度为1

1.5
×
10
19
/cm3,厚度为1000

2000nm。
[0011]优选地,所述缓冲层材质为GaSb,厚度为500

1000nm。
[0012]优选地,所述电极I和电极II均由下往上依次由Ti层、Pt层和Au层层叠组成,所述Ti层、Pt层和Au层的厚度依次为50

100nm、50

100nm、和100

200nm。
[0013]优选地,所述II类超晶格层由下往上依次由P掺杂层、本征吸收层、N掺杂层和接触层层叠组成;所述P掺杂层厚度为50

100nm,材质为Be掺杂P型InAs/GaSb,掺杂浓度为1
‑2×
10
18
/cm3;所述本征吸收层厚度为200

500nm,材质为P型InAs/GaSb;所述N掺杂层厚度为50

100nm,材质为Si掺杂InAs/GaSb,掺杂浓度为1
‑2×
10
18
/cm3;所述接触层厚度为25

50nm,材质为Si掺杂InAs,掺杂浓度为1
‑2×
10
18
/cm3。
[0014]优选地,所述石墨烯层的厚度为0.34

1nm。
[0015]2、所述的一种带有宽波段吸收增强结构的II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6](1)在衬底上外延生长重掺反射层,然后在所述重掺反射层上外延生长缓冲层,随后在所述缓冲层上依次外延生长P掺杂层、本征吸收层、N掺杂层和接触层;
[0017](2)利用紫外光刻将单元台面掩膜图案转移到所述接触层上,随后通过湿法刻蚀至所述缓冲层,制得II类超晶格单元台面;
[0018](3)依次通过紫外光刻、磁控溅射在所述缓冲层上制备电极I,在所述II类超晶格单元台面四周区域制备电极II;
[0019](4)依次利用电子束光刻、Lift

off工艺和电子束蒸镀,在所述II类超晶格单元台面中间区域加工非对称性微结构阵列;
[0020](5)在所述电极II和非对称性微结构阵列上覆盖一层石墨烯薄膜。
[0021]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湿法刻蚀具体为:于刻蚀液中,在30

35℃,15

20r/min条件下刻蚀3

5min,所述刻蚀液由质量分数为95

99%的柠檬酸水溶液、质量分数为85

95%的磷酸和质量分数为30

40%的双氧水按体积比4

6:1:1混合而成。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宽波段吸收增强结构的II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通过重掺反射层、中间II类超晶格层以及II类超晶格层上特定结构的非对称性微结构阵列层,构建非对称等离子结构结构,探测器中构建该结构后,不仅可以减少本征吸收层的厚度,从而提升探测器的光响应速度,降低探测器的暗电流,提高了红外探测器的比探测率,还可以避免因制备较厚本征吸收层导致的制作周期长、成本高的缺陷。另外,特定结构的非对称性微结构阵列能形成宽光谱的吸收增强效应,提升探测器的吸收率,使探测器具有宽波段吸收增强功能。
[0023]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24]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带有宽波段吸收增强结构的II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带有宽波段吸收增强结构的II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中非对称性微结构形貌示意图;
[0027]图3为实施例1中红外探测器各项性能的仿真与测试结果图(图3中(a)为利用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宽波段吸收增强结构的II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结构:衬底层;重掺反射层,外延于所述衬底层上;缓冲层,外延于所述重掺反射层上;电极I、II类超晶格层,均设置在所述缓冲层上;电极II、非对称性微结构阵列层,以所述电极II环绕所述非对称性微结构阵列层的方式设置在所述II类超晶格层上;石墨烯层,覆盖所述电极II和非对称性微结构阵列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宽波段吸收增强结构的II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对称性微结构阵列层中非对称性微结构阵列厚度为100

300nm,单元结构周期为2

5μm,材质为Au、Ag、Al或Cu中的一种,非对称性微结构形貌如下:四个大梯形的短底边以矩形排列方式依次连接,任一对相对设置的大梯形上对称开设有镂空小梯形,两镂空小梯形的短底边相互靠近,所述四个大梯形的短底边为0.5

1μm,长底边为1

2μm,高为1

1.5μm,所述两镂空小梯形的短底边、长底边和高均为各自所在大梯形短底边、长底边和高的1/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宽波段吸收增强结构的II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层材质为GaSb,厚度为500

800μ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宽波段吸收增强结构的II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掺反射层的材质为Be掺杂GaSb,掺杂浓度为1

1.5
×
10
19
/cm3,厚度为1000

2000n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宽波段吸收增强结构的II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材质为GaSb,厚度为500

1000nm。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宽波段吸收增强结构的II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I和电极II均由下往上依次由Ti层、Pt层和Au层层叠组成,所述Ti层、Pt层和Au层的厚度依次为50

100nm、50

100nm、和100

200nm。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宽波段吸收增强结构的II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II类超晶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鹏孙泰史浩飞肖磊魏兴战熊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