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二极管端面泵浦平凸非稳腔激光器,涉及一种激光器,尤其是涉及一种激光二极管端面泵浦平凸非稳腔Nd:YAP 1080nm激光器。提供一种性能较好、输出稳定性较高,输出功率较大的激光二极管端面泵浦平凸非稳腔激光器。设有光纤耦合输出的803nm连续激光二极管;耦合光纤输入端接激光二极管输出端;输入镜输入端接耦合光纤输出端;激光晶体输入端面接输入镜,激光输出凸腔镜设于激光晶体输出端。采用LD大模式直接耦合进晶体进行泵浦,将LD发光面紧贴增益介质,使LD输出光束在未发散之前被增益介质吸收,可充分利用泵浦功率,激光器更紧凑。腔体设计有效补偿LD泵浦激光器热透镜效应,提高激光器性能和输出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激光器,尤其是涉及一种激光二极管端面泵浦平凸非稳腔Nd:YAP1080nm激光器。
技术介绍
目前,激光二极管(LD)泵浦固体激光器中主要采用微片结构、环形腔结构、V形结构和三明治结构。采用微片结构的典型例子是马立苹等人于2000年发表的文章(马立苹,胡鸿璋,李增智,孟宪林,LD抽运Nd:YVO4的平-平腔微片激光器,中国激光,Vol.A 27,No.6,June,2000)中采用的结构,这种激光器结构紧凑、简单、效率较高、体积小、易于实现单频运转、光束质量高、易于集成、适合大批量生产,是目前激光器结构设计的一个热点。但这种结构对晶体加工精度要求较高,且需要非常高的粘接工艺。采用环形腔结构的典型例子是张存满等人(张存满,赵洋,李达成,LD抽运内腔倍频532nm微型环形腔激光器的设计,中国激光,Vol.A 28,No.2 February,2001)在2001年发表的文章中采用的结构。其优点是由于连续激光在一个晶体内向同一方向行进,能有效地缩短线宽,易于得到单频输出,且结构简单、稳固、效率高,并有较好的功率稳定性和频率稳定性。存在的问题是谐振腔内置有多个反射镜,因此对振动或环境的变化敏感。采用V型结构的例子很多,O.Guy等人(O.Guy et al.Mode-locked diode-pumped Nd:YAPlaser.Opt Comm 1996;13041-43)在1996年发表的文章中采用的结构,采用V型结构的激光器将变得更加紧凑,比较实用,但由于其工作稳定区比较小,为了使激光器工作在稳区之内,腔长及折叠角的选取及光路调整较复杂,且输出的激光方向发生偏转和结构也略显复杂。在激光器设计过程中,三明治结构是最为人们所采用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既简单又实用,比较适合于科研和生产。国际上,在法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里莫日光通信学院的O.Guy等人(O.Guyet al.Mode-locked diode-pumped Nd:YAP laser.Opt Comm 1996;13041-43)研究成功锁模Nd:YAP激光器,里昂一大的R.Moncorge等人对Nd:YAP医疗激光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勃艮底大学M.Boucher等人(M.Boucher et al.,Multiwatt CW diode end-pumpedNd:YAP laser at 1.08 and 1.34μminfluence of Nd doping level.Opt Comm.2002;212139-148)用光纤耦合LD端面泵浦Nd:YAP晶体,获得5.4W 1080nm、3.7W 1341nm连续激光输出。这是据我们所知,至今为止LD端面泵浦Nd:YAP激光器获得的最大激光输出功率。国内对于LD泵浦Nd:YAP激光器的研究,只有山西大学李晓英等人(Xiaoying Li et al.LD pumpedintracavity frequency-doubled and frenquency-stabilized Nd:YAP/KTP laser with 1.1W output at540nm,Opt Comm,2002;201165-171)运用光纤耦合LD端面泵浦Nd:YAP晶体腔内倍频获得1.1W的540nm绿光输出,但存在着输出功率较小和热效应较为严重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LD泵浦固体激光器所采用的结构较为复杂,输出稳定性较低等不足,提供一种性能较好、输出稳定性较高,输出功率较大的激光二极管端面泵浦平凸非稳腔激光器。本专利技术设有光纤耦合输出的803nm连续激光二极管(LD);耦合光纤,耦合光纤输入端接激光二极管的光纤耦合输出端;平面输入镜,平面输入镜的输入端接耦合光纤的输出端;带温控装置的Nd:YAP激光晶体,激光晶体的输入端面接平面输入镜,温控装置可采用常规的半导体制冷器,带温控装置的Nd:YAP激光晶体和光学耦合系统固定于基座上;激光输出凸腔镜,设于Nd:YAP激光晶体的输出端,作为激光器的输出腔镜。平面输入镜为803nm增透和R>99.5%的1080nm高反介质膜,直接镀在Nd:YAP激光晶体的输入端面,作为激光器的输入腔镜。激光输出凸腔镜可采用镀T>99%的808nm高反和1080nm部分透射(T=2%或6%)介质膜。在激光器设计过程中,本专利技术采用LD大模式直接耦合进晶体进行泵浦,将LD的发光面紧贴增益介质,使激光二极管输出光束在未发散之前被增益介质吸收,从而可以充分利用泵浦功率,使整个激光器更趋于紧凑。此外,本专利技术选择激光晶体的另一端面直接镀1080nm增透(T=95%)。对于腔体,本专利技术选取对热效应较不敏感的、有大可控模体积的非稳定腔结构,有效地补偿了LD泵浦固体激光器的热透镜效应,提高了激光器性能和输出稳定性。晶体的选择则增加激光棒长度及减小其端面直径,以期达到泵浦光模式和激光模式的最佳匹配。本专利技术的突出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加以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激光二极管端面泵浦平凸非稳腔激光器结构框图。图2为激光二极管端面泵浦平凸非稳腔激光器装置图。图3为1080nm激光光谱。图4为激光光斑远场强度分布。图5为不同泵浦功率下对应的输出功率。输出镜曲率半径为D=-1000mm。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包含三部分光学耦合系统、晶体设计与温控装置和谐振腔体设计。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由如下几个部分构成(从左至右)光纤耦合输出的803nm连续激光二极管LD通过400μm光纤束(耦合光纤S)耦合至平面输入镜M1,两者之间的间距为d(如图2所示);带温控装置的Nd:YAP激光晶体的输入端面作为平面输入镜,温控装置采用常规的半导体制冷器TEC,带温控装置的Nd:YAP激光晶体和光学耦合系统固定于紫铜晶体架Q上;凸面输出镜M2(即激光输出凸腔镜)设于Nd:YAP激光晶体的输出端,作为激光器的输出腔镜。在图2中,激光晶体Nd:YAP由带温控装置TEC的紫铜包裹着,以达到有效冷却的目的,激光晶体的具体镀膜指标如下在Nd:YAP晶体的输入端面上直接镀803nm增透(HT@803nm,T≈97%)和1080nm高反(HR@1080nm,R>99.5%)介质膜,作为激光器的平面输入镜,输出端面镀上1080nm增透(HT@1080nm),以减少腔内损耗;激光输出凸腔镜M2镀808nn高反(T>99%)和1080nm部分透射(T=2%或6%)介质膜,作为激光器的输出腔镜。凸面输出镜输出TEM00 1080nm激光。整个光学耦合系统、晶体设计与温控装置和谐振腔体设计固定于10mm厚的硬铝型材上,各个部分均由安装在三维和五维精密调整架上,便于调整至同一光路上,硬铝型材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是起到TEC2的散热效果(附微型风扇);在运用平-凸非稳定谐振腔进行实验获得稳定的激光输出后,首先对输出的激光谱线进行了测量(参见图3)以确定为1080nm的激光输出。在图3中,分别在激光阈值时(Pout=0.1W)、低功率激光输出时(Pout=0.5W)和较高功率激光输出时(Pout=0.1W)的输出激光谱线进行了测量。同时,对激光光斑也进行了测量。当激光输出功率为2.1W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激光二极管端面泵浦平凸非稳腔激光器,其特征在于设有光纤耦合输出的803nm连续激光二极管LD;耦合光纤,耦合光纤输入端接激光二极管的光纤耦合输出端;平面输入镜,平面输入镜的输入端接耦合光纤的输出端;带温控装置 的Nd∶YAP激光晶体,激光晶体的输入端面接平面输入镜,带温控装置的Nd∶YAP激光晶体和光学耦合系统固定于基座上;激光输出凸腔镜,设于Nd∶YAP激光晶体的输出端,作为激光器的输出腔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志平,许惠英,马沂,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2[中国|厦门]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