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驾驶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2199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2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驾驶杆,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杆,其在外周面的一侧具备间隔壳;叠缩固定部件,其在轴方向上分开形成有多个止挡槽,并结合到间隔壳的一侧面;下杆,其结合到上杆的外周侧,在轴方向的一侧端形成有狭长切口,在狭长切口的两侧具备一对突出端部,在突出端部贯通结合有调整螺栓,在突出端部的一侧具备安装槽;及叠缩移动部件,其在下侧端部形成有止挡突起并内置于安装槽。部形成有止挡突起并内置于安装槽。部形成有止挡突起并内置于安装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汽车驾驶杆


[0001]本实施例涉及汽车驾驶杆。更具体地,涉及如下的汽车驾驶杆:在汽车发生冲撞时使折叠滑动的部件与固定的部件彼此不受妨碍而顺畅地进行折叠动作,容易调节驾驶杆的折叠负荷,同时按照汽车的各个种类的冲撞特性而调节折叠负荷,从而提高冲撞性能,减少部件数和组装工序并节省费用。

技术介绍

[0002]在一般情况下,汽车驾驶杆包括叠缩(Telescope)及倾斜(Tilt)功能,通过这样的功能,驾驶者能够根据自己的伸长或体形而调节转向轮的突出程度及倾斜角度,从而可顺利地进行转向操作。
[0003]并且,这样的汽车驾驶杆中存在如下问题:需要安装为了在汽车发生冲撞时吸收冲撞能源而结合到安装架的囊这样的冲撞能源吸收部件和用于安装撕裂板和折弯板这样的冲撞能源吸收部件的另外的结构和多个部件,并且为了将这些单独制作并进行组装,需要增加部件数和作业工序。
[0004]另外,在通过囊的破断而进行一次负荷吸收之后通过撕裂板进行二次负荷吸收时形成一定深度的槽的通过撕裂槽的破断而进行的冲击吸收方式的情况下,产品制作过程复杂,并且垂直地发生变形,通过与周边部件之间的干扰而引起负荷的左右偏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技术课题
[0006]对此,本实施例是在上述的背景下研发的汽车驾驶杆,其目的在于在汽车发生冲撞时使折叠滑动的部件与固定的部件彼此不受妨碍而顺畅地进行折叠动作。
[0007]另外,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在汽车发生冲撞时容易调节驾驶杆的折叠负荷,同时按照汽车的各个种类的冲撞特性而调节折叠负荷,从而提高冲撞性能,减少部件数和组装工序并节省费用。
[0008]另外,本实施例的目的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从下面的记载清楚地理解在此未提及的其他目的。
[0009]解决技术课题的方法
[0010]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驾驶杆,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杆,其在外周面的一侧具备间隔壳;叠缩固定部件,其在轴方向上分开形成有多个止挡槽,并结合到间隔壳的一侧面;下杆,其结合到上杆的外周侧,在轴方向的一侧端形成有外周面和内周面切开而成的狭长切口,在狭长切口的两侧具备彼此相对地突出形成的一对突出端部,在突出端部贯通结合有调整螺栓,在突出端部的一侧具备侧面开口而形成的安装槽;及叠缩移动部件,其在下侧端部形成有结合到止挡槽的止挡突起并内置于安装槽。
[0011]专利技术效果
[0012]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在汽车发生冲撞时折叠滑动的部件与固定的部件彼此
不受妨碍而顺畅地进行折叠动作。
[0013]另外,根据本实施例,在汽车发生冲撞时容易调节驾驶杆的折叠负荷,同时按照汽车的各个种类的冲撞特性而调节折叠负荷,从而能够提高冲撞性能,减少部件数和组装工序并节省费用。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示出本实施例的汽车驾驶杆的立体图。
[0015]图2是图1的分解立体图。
[0016]图3是示出本实施例的汽车驾驶杆中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0017]图4是图3的分解立体图。
[0018]图5是示出本实施例的汽车驾驶杆中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0019]图6是图5的分解立体图。
[0020]图7是示出本实施例的汽车驾驶杆中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0021]图8是图7的分解立体图。
[0022]图9是示出本实施例的汽车驾驶杆中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0023]图10和图11是示出本实施例的汽车驾驶杆中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0024]图12至图14是示出本实施例的汽车驾驶杆折叠滑动的状态的部分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通过例示的图,对本实施例的一部分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对各个图的构成要件附加符号时,对于相同的构成要件,即便图示于不同的图中,也尽量使用相同的符号。另外,在对本实施例进行说明时,在判断为对相关的公知结构或功能的具体说明导致本实施例的要旨不清楚的情况下,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0026]另外,在对本实施例的构成要件进行说明时,使用第一、第二、A、B、a、b等用语。这样的用语仅用于将其构成要件与其他构成要件区别开,其用语对该构成要件的本质或次序或顺序等不作限定。在记载为某个构成要件与其他构成要件“连接”、“结合”或“接入”的情况下,其构成要件既可以直接连接或接入到其他构成要件,也可以在各个构成要件之间“连接”、“结合”或“接入”其他构成要件。
[0027]图1是示出本实施例的汽车驾驶杆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示出本实施例的汽车驾驶杆中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4是图3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示出本实施例的汽车驾驶杆中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6是图5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示出本实施例的汽车驾驶杆中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8是图7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示出本实施例的汽车驾驶杆中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10和图11是示出本实施例的汽车驾驶杆中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12至图14是示出本实施例的汽车驾驶杆折叠滑动的状态的部分截面图。
[0028]如上述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汽车驾驶杆包括:上杆130,其在外周面的一侧具备间隔壳200;叠缩固定部件210,其在轴方向上分开形成多个止挡槽210a,并结合到间隔壳200的一侧面;下杆150,其结合到上杆130的外周侧,在轴方向的一侧端形成有外周面和内周面被切开而成的狭长切口151a,在狭长切口151a的两侧具备彼此相对地突出形成的一对突出端部153,在突出端部153贯通结合有调整螺栓109,在突出端部153的一侧具备侧面被开口
而形成的安装槽155;及叠缩移动部件160,其在下侧端部形成有结合到止挡槽210a的止挡突起167a并内置于安装槽155。
[0029]本实施例的汽车驾驶杆作为插入到下杆150而结合的上杆130在轴方向上可进行叠缩运动的汽车驾驶杆,具备在汽车发生冲撞时,上杆130向下杆150侧折叠而吸收冲撞能源的结构。
[0030]上杆130包围在驾驶者操作转向轮时传送转向力的转向轴101而设置于转向轴101的外侧,由此在汽车发生冲撞时以进行向下杆150侧滑动的折叠动作的方式插入到下杆150。
[0031]在内侧插入有上杆130的下杆150通过具备供调整螺栓109贯通的倾斜狭长切口105a的板架105和安装架107而固定到汽车的车体,在下杆150的下端部具备通过马达111而辅助转向轴101的转向力的转向辅助装置115。
[0032]上杆130形成为中空形状,并插入到下杆150的内周面,由此在进行折叠动作时在轴方向上向下杆150的内侧进行滑动运动。
[0033]这样的上杆130在外周面的一侧具备间隔壳200,在间隔壳200的一侧面具备叠缩固定部件210,在叠缩固定部件210上多个止挡槽210a在轴方向上分开而形成。
[0034]结合到上杆130的外周侧的下杆150在轴方向的一侧端形成有外周面和内周面被切开而成的狭长切口151a,在狭长切口151a的两侧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汽车驾驶杆,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杆,其在外周面的一侧具备间隔壳;叠缩固定部件,其在轴方向上分开形成有多个止挡槽,并结合到上述间隔壳的一侧面;下杆,其结合到上述上杆的外周侧,在轴方向的一侧端形成有外周面和内周面切开而成的狭长切口,在上述狭长切口的两侧具备彼此相对地突出形成的一对突出端部,在上述突出端部贯通结合有调整螺栓,在上述突出端部的一侧具备侧面开口而形成的安装槽;及叠缩移动部件,其在下侧端部形成有结合到上述止挡槽的止挡突起并内置于上述安装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驾驶杆,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叠缩移动部件的上端与上述安装槽的内侧面之间具备向上述叠缩固定部件方向弹性支承上述叠缩移动部件的弹性部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驾驶杆,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有上述安装槽的突出端部的上端形成有与上述安装槽连通的连通孔,从而结合防止上述弹性部件脱离的防脱离部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驾驶杆,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安装槽内结合有支承上述叠缩移动部件且使其上下移动的杆凸轮部件,上述杆凸轮部件上贯通结合有上述调整螺栓,由此在调整杆旋转时联动地进行旋转。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驾驶杆,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叠缩移动部件的两侧面中的至少任一侧突出形成有支承突起,在上述杆凸轮部件的一侧延伸形成有支承上述支承突起的支承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驾驶杆,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上杆的外周面,在轴方向上长幅地形成有插入到上述间隔壳的内侧的间隔架,在上述间隔壳和间隔架的另一侧面形成结合孔,从而通过破断螺栓而进行结合。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驾驶杆,其特征在于,上述间隔架以与上述上杆的外周面之间具备空间的方式使两侧面的端部弯曲而结合到上述上杆的外周面。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容准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万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