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纯电动物流车中门组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9445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6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纯电动物流车中门组装结构,属于纯电动物流车技术领域,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设置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左右两侧面铰接有两个调节板。该纯电动物流车中门组装结构,通过设置调节板、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第三调节杆、第四调节杆、控制杆和固定栓,第一调节杆在移动过程中带动第三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进行运动,从而对调节板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得调节板带动工作台进行9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纯电动物流车中门组装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纯电动物流车
,具体为一种纯电动物流车中门组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纯电动物流车常用于物流业,大型超市的物流配送或工厂工序间的物流周转,即可保证物品在搬运过程中不受损坏,又可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但是一般的纯电动物流车,在对中门进行组装时,需要工作人员对中门进行抬起并扶持,使得劳动强度较大,同时在对中门进行组装过程中无法对其进行定位,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纯电动物流车中门组装结构,解决了需要工作人员对中门进行抬起并扶持,使得劳动强度较大,同时在对中门进行组装过程中无法对其进行定位,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纯电动物流车中门组装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设置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左右两侧面铰接有两个调节板,两个所述调节板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调节杆。
[0007]所述第一调节杆的左侧面与第三调节杆的右侧面铰接,所述第三调节杆的右侧面与第二调节杆的左侧面铰接,所述第二调节杆的左侧面铰接在调节板的右侧面,所述第一调节杆的左侧面与第四调节杆的右侧面铰接。
[0008]所述工作台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内均铰接有转筒,所述转筒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螺纹连接在支撑板内。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三调节杆的左侧面铰接在工作台的右侧面。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四调节杆的外表面卡接有控制杆,所述控制杆的左端设置在工作台的右侧面,所述控制杆内设置有固定栓,所述固定栓的左端设置在工作台的右侧面,所述支撑板设置为“L”形。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壳体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轴承,两个所述第一轴承内套接有同一个转轴,所述壳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万向轮。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转轴的右端与控制旋钮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卡接有第一伞齿。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伞齿的背面与第二伞齿的左侧面啮合,
所述第二伞齿内卡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后端固定在壳体内壁的背面,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燕尾滑块,所述燕尾滑块的上表面与工作台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燕尾滑块设置在燕尾滑槽内,所述燕尾滑槽开设在壳体的上表面。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1、该纯电动物流车中门组装结构,通过设置调节板、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第三调节杆、第四调节杆、控制杆和固定栓,将固定栓从控制杆上取出后转动控制杆,使得控制杆带动第四调节杆沿着控制杆的轨迹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调节杆进行移动,第一调节杆在移动过程中带动第三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进行运动,从而对调节板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得调节板带动工作台进行90
°
翻转,从而方便对中门进行翻转方便进行组装,无需工作人员对中门进行抬起并扶持,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力,使得中门在翻转过程中对中门进行定位组装,从而保障了工作效率。
[0018]2、该纯电动物流车中门组装结构,通过设置支撑板、转筒、凹槽和第一螺纹杆,将第一螺纹杆从凹槽内取出后将转筒进行反转,然后将中门放置在支撑板的上表面,在将转筒翻转到中门的上表面,转动第一螺纹杆对转筒进行下压,使得转筒挤压中门的表面从而进行固定,保证了中门在组装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出现掉落的情况。
[0019]3、该纯电动物流车中门组装结构,通过设置控制旋钮、转轴、第一伞齿、第二伞齿、第二螺纹杆、燕尾滑块和燕尾滑槽,转动控制旋钮,使得控制旋钮带动转轴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第一伞齿进行转动,使得第一伞齿在啮合作用下带动第二伞齿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螺纹杆进行转动,进而对燕尾滑块的位置进行移动,使得燕尾滑块带动工作台进行前后移动,从而能够将中门移动到需要组装或者焊接的位置进行组装或者焊接,提高了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工作台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第二调节杆立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转轴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壳体、2工作台、3放置板、4调节板、5第一调节杆、6第二调节杆、7第三调节杆、8第四调节杆、9控制杆、10固定栓、11支撑板、12 转筒、13凹槽、14第一螺纹杆、15控制旋钮、16转轴、17第一伞齿、18第二伞齿、19第二螺纹杆、20燕尾滑块、21燕尾滑槽、22第一轴承、23万向轮、24第二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7]如图1

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纯电动物流车中门组装结构,
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工作台2,工作台2的上表面设置有放置板3,放置板3的左右两侧面铰接有两个调节板4,通过设置调节板4,能够对放置板3的位置进行翻转,从而便于对中门进行翻转,能够对中门进行定位组装,两个调节板4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调节杆5,通过设置第一调节杆5,能够带动第三调节杆7和第二调节杆6进行移动,从而方便进行后续工作。
[0028]第一调节杆5的左侧面与第三调节杆7的右侧面铰接,第三调节杆7的右侧面与第二调节杆6的左侧面铰接,第二调节杆6的左侧面铰接在调节板4 的右侧面,通过设置调节板4,能够对第一调节杆5和第二调节杆6的移动进行支撑,保证了第一调节杆5和第二调节杆6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第一调节杆5的左侧面与第四调节杆8的右侧面铰接,通过设置第四调节杆8,能够带动第一调节杆5进行转动并对其进行支撑,能够方便进行后续工作。
[0029]工作台2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11,通过设置支撑板11,能够对中门进行放置,从而方便对其进行组装工作,两个支撑板11内均铰接有转筒12,通过设置转筒12,能够对中门进行挤压固定,避免中门在组装过程中出现掉落或偏移的情况,转筒12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13,凹槽13内设置有第一螺纹杆14,第一螺纹杆14螺纹连接在支撑板11内,通过设置第一螺纹杆14,能够带动转筒12对中间进行挤压,从而保证了转筒12在挤压过程中的稳定性。
[0030]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三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纯电动物流车中门组装结构,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工作台(2),所述工作台(2)的上表面设置有放置板(3),所述放置板(3)的左右两侧面铰接有两个调节板(4),两个所述调节板(4)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调节杆(5);所述第一调节杆(5)的左侧面与第三调节杆(7)的右侧面铰接,所述第三调节杆(7)的右侧面与第二调节杆(6)的左侧面铰接,所述第二调节杆(6)的左侧面铰接在调节板(4)的右侧面,所述第一调节杆(5)的左侧面与第四调节杆(8)的右侧面铰接;所述工作台(2)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11),两个所述支撑板(11)内均铰接有转筒(12),所述转筒(12)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13),所述凹槽(13)内设置有第一螺纹杆(14),所述第一螺纹杆(14)螺纹连接在支撑板(1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纯电动物流车中门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调节杆(7)的左侧面铰接在工作台(2)的右侧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纯电动物流车中门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调节杆(8)的外表面卡接有控制杆(9),所述控制杆(9)的左端设置在工作台(2)的右侧面,所述控制杆(9)内设置有固定栓(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滔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宏大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