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摆放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6703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自行车摆放架,其包括:底座;架撑组件枢组于底座;及挂撑组件枢组于底座且邻近架撑组件,且挂撑组件与架撑组件之间形成有距离空间,而挂撑组件包含外管及内杆,又外管枢组于底座,内杆一端穿入外管内并于内部伸缩位移,而内杆的另一端装设挂杆,自行车可于伫立状态以挂杆穿过车轮、靠抵座管的方式搭配另一车轮架抵架撑组件;透过架撑组件及挂撑组件设置下,使自行车根据空间、环境大小分布而任意在非伫立及伫立状态下选择设置,以改善现有因空间、环境的问题而造成自行车在非伫立放置上受到局限。立放置上受到局限。立放置上受到局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行车摆放架


[0001]本技术一种自行车摆放架,特指应用于自行车周边领域的技术,其主要提供自行车停放、展示的放置上,可以根据所在的空间、环境等因素,进而调整出自行车最合适的放置方式,进而让空间、环境取得优化的使用,即为一种实用性极佳的技术。

技术介绍

[0002]自行车是现今风靡的运动之一,连带着自行车及周边商品也都非常热卖,然而随者这股风潮,市面上进而开立了许多贩卖自行车及相关商品的商家,而综观现今市面上的商家内部摆设,因自行车的体积大小较于庞大,以至于多数的商家的店内摆设上过于凌乱、拥挤,也不方便购买者亲身操作、试驾等。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且可以让自行车的放置能够整齐一致,现今市面上具有一些辅助性的用具,以方便自行车能够整齐放置,例如I369309『折叠式自行车停车架』、M533604『自行车停车架改良』等。
[0003]又仔细观看上述所列举的现有技术,自行车的停放方式皆为水平设置也就是一般的骑乘方式,让其中一轮予以限位而受到夹抵,如此一来即可将自行车稳稳地放置;可是,许多业者、使用者并非有如此庞大的空间、环境,可以提供数量庞大的自行车进行上述型态的摆放,且过多自行车拥挤的摆设容易影响购买者购买意愿,另一层面则是影响安全动线,所以说对于有限的空间及环境下,自行车该如何放置俨然成为该领域相关业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自行车摆放架,其使自行车能够根据空间、环境的容纳范围大小,进而调整自行车所放置的方式及形态,借以让空间、环境的使用优化,以便于详细查看自行车而不会受到样品、展示,其改善现有技术中,自行车的展示放置仅具有单一摆设型态,进而造成所收纳的空间、环境中过于拥挤,让参观者、购买者等都无法近距离的观看自行车,严重者还会影响安全动线的缺失。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自行车摆放架,其包括:一底座;一架撑组件,其枢组于该底座并限制该自行车在非伫立状态时车轮的限位,进而架撑该自行车;及一挂撑组件,其枢组于该底座的一端且邻近于该架撑组件,且该挂撑组件与该架撑组件之间形成有距离空间,而该挂撑组件包含有一外管及一内杆,又该外管枢组于该底座,该内杆一端则穿入该外管内并于内部伸缩位移,而该内杆的另一端装设有一挂杆,该内杆相对该外管的伸缩位移进而连动该挂杆一同移动,而该内杆相对该外管向外拉伸,并带动该挂杆逐渐远离该外管时,该自行车可于伫立状态以该挂杆穿过车轮、靠抵座管的方式搭配该自行车另一车轮架抵于该架撑组件;其中,透过该架撑组件及该挂撑组件的设置下,使该自行车可根据空间、环境的大小分布而任意在非伫立及伫立状态下选择设置方式。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使自行车能够根据空间、环境的容纳范围大小,进而调整自行车所放置的方式及形态,借以让空间、环境的使用优化,以便于详细查看自行车而不会受到样品、展示,其改善现有技术中,自行车的展示放置仅具有单一摆设型态,进而造成所收纳的空间、环境中过于拥挤,让参观者、购买者等都无法近距离的观看自行车,严重者还会影响安全动线的缺失。
附图说明
[000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立体示意图。
[0010]图2为本技术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0011]图3为本技术挂撑组件与底座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0012]图4为本技术架撑组件与底座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0013]图5为本技术在自行车为伫立状态时的挂设示意图。
[0014]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5]图7为图5的另一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6]图8为本技术挂撑组件中内杆相对外管伸缩位移动作示意图。
[0017]图9为本技术挂撑组件的外管相对链接片枢摆调整动作示意图。
[0018]图10为本技术在自行车为非伫立状态时的架设示意图。
[0019]图11为本技术立管相对枢件枢摆调整动作示意图。
[0020]图12为本技术提供自行车另一种伫立方式摆放立体示意图。
[0021]图中标号说明:
[0022]自行车 100
[0023]底座 10
[0024]连结片 101
[0025]导弧沟 102
[0026]锁栓件 103
[0027]组装片 104
[0028]枢件 105
[0029]弧导孔 106
[0030]弯管部 107
[0031]横管部 108
[0032]底管 109
[0033]脚垫 110
[0034]架撑组件 20
[0035]前架组 201
[0036]轴杆 202
[0037]框件 203
[0038]侧挡件 204
[0039]翼片 205
[0040]凹架部 206
[0041]后架组 210
[0042]立管 211
[0043]轮轴 212
[0044]锁件 213
[0045]管件 214
[0046]扭力弹簧 215
[0047]挂撑组件 30
[0048]外管 301
[0049]内杆 302
[0050]挂杆 303
[0051]滑孔 304
[0052]锁迫件 305
[0053]凹陷部 306
[0054]套索件 40
[0055]套孔 401
具体实施方式
[0056]为了清楚说明本技术所能达成上述的目的及功效,兹搭配附图就本技术的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其特征与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12所示,本技术一种自行车摆放架,其包括:一底座10;一架撑组件20,其枢组于该底座10并限制该自行车100在非伫立状态时车轮的限位(自行车100为非伫立状态指两轮皆着地,同于骑乘时的型态),进而架撑该自行车100;及一挂撑组件30,其枢组于该底座10的一端且邻近于该架撑组件20,且该挂撑组件30与该架撑组件之间形成有距离空间,而该挂撑组件30包含有一外管301及一内杆302,又该外管301枢组于该底座10,该内杆302一端则穿入该外管301内并于内部伸缩位移,而该内杆302的另一端装设有一挂杆303,该内杆302相对该外管301的伸缩位移进而连动该挂杆303一同移动,而该内杆302相对该外管301向外拉伸,并带动该挂杆303逐渐远离该外管301时,该自行车100可于伫立状态以该挂杆303穿过车轮、靠抵座管的方式搭配该自行车100另一车轮架抵于该架撑组件20(自行车为伫立状态指以单轮着地,另一轮悬空);其中,透过该架撑组件20及该挂撑组件30的设置下,使该自行车100可根据空间、环境的大小分布而任意在非伫立及伫立状态下选择设置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摆放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座;一架撑组件,其枢组于该底座并限制该自行车在非伫立状态时车轮的限位,进而架撑该自行车;及一挂撑组件,其枢组于该底座的一端且邻近于该架撑组件,且该挂撑组件与该架撑组件之间形成有距离空间,而该挂撑组件包含有一外管及一内杆,又该外管枢组于该底座,该内杆一端则穿入该外管内并于内部伸缩位移,而该内杆的另一端装设有一挂杆,该内杆相对该外管的伸缩位移进而连动该挂杆一同移动,而该内杆相对该外管向外拉伸,并带动该挂杆逐渐远离该外管时,该自行车可于伫立状态以该挂杆穿过车轮、靠抵座管的方式搭配该自行车另一车轮架抵于该架撑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摆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于对应该外管的枢组进一步设有一连结片,该连结片挖设有一导弧沟,该外管贴靠且枢组于该连结片的一侧,另设有二锁栓件由该外管的一端外侧贯穿并穿入该导弧沟,又该二锁栓件尚未迫紧时,该外管得以相对该连结片的枢摆调整位置,并于该外管调整位置确认后该二锁栓件迫紧予以定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摆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杆剖设有一滑孔,而在该外管一端枢组该底座,而另设有一锁迫件由该外管的另一端外侧穿入并穿过该内杆的滑孔,又该锁迫件尚未紧锁时,该内杆相对该外管伸缩调整位置,并于该内杆确认位置后,该锁迫件的紧锁以限制该内杆的伸缩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摆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杆剖设有一滑孔,而在该外管一端枢组该底座,而另设有一锁迫件由该外管的另一端外侧穿入并穿过该内杆的滑孔,又该锁迫件尚未紧锁时,该内杆相对该外管伸缩调整位置,并于该内杆确认位置后,该锁迫件的紧锁以限制该内杆的伸缩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摆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杆以一端锁接于该内杆,而该挂杆的另一端则凹弯变形一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海东
申请(专利权)人:赛克迪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