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脚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3010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04
一种自行车脚架,包括主体、枢设于主体的脚杆、锁固于主体的夹座、软性垫片靠抵于夹座并朝向主体方向,透过止付螺丝螺合于夹座并各以一端穿过夹座而压迫软性垫片局部压缩变形进而夹抵自行车,借以形成多个锁定作用施力点,如此情况下能避免以往自行车脚架容易发生相对后下叉转动的现象。相对后下叉转动的现象。相对后下叉转动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行车脚架


[0001]本技术是关于一种脚架,特别是安装于自行车上提供停车使用的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由于都市土地取得有限加上人口密集工作与生活,交通运输上必须考虑到停车位、停车费用以及塞车等问题。因此许多人选择骑乘自行车作为短程通勤,或是选择搭乘大众运输为主,再搭配骑乘自行车或是步行到达目的地,因此自行车是相当适合都市短程代步与通勤的交通工具之一。
[0003]一般自行车会在车架配置脚架(驻车脚撑),透过脚踢脚架摆动方式,使得脚架一端得以被受力旋摆接触地面,如此即能就地停放。例如中国台湾新型专利M290841、M468466、中国大陆技术专利CN210555274U。
[0004]自行车车架的后下叉横截面经常采用圆形结构,前述脚架为了配合后下叉的圆形横截面,必须配合设计呈弧形才能夹持住后下叉的外表面,再透过螺栓分别穿越后下叉的上方与下方位置锁固,才能让脚架形成两个方向夹持固定于后下叉。
[0005]然而前述脚架在使用上遭遇了下列问题:
[0006]第一点,脚架为了配合后下叉的圆形横截面必须采用弧形夹持定位方式,又因车架表面是光滑结构,当发生脚架会相对后下叉滑动甚至转动现象,一旦停放自行车而脚架无法稳固支撑自行车重量情况下,便容易发生自行车侧向倾倒并撞击地面,造成自行车的损伤。
[0007]第二点,为了避免发生上述问题,必须经常检查脚架是否发生松动(螺栓是否旋紧了),减少发生前述第一点的问题。
[0008]第三点,因执行上述第二点的检查而必须旋紧螺栓时,用力旋紧螺栓会导致螺栓压抵脚架弧形部位变形,而脚架弧形部位变形过度反而会失去了夹紧后下叉的作用,变形严重者甚至会发生脚架弧形部位断裂而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自行车脚架,避免以往自行车脚架容易发生相对后下叉转动的现象。
[0010]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1]一种自行车脚架,其包括一主体;一脚杆,其枢设于该主体的下端;一夹座,其透过数个螺栓锁固于该主体;一软性垫片,其靠抵于该夹座的一向内侧并朝向该主体方向;及一止付螺丝群,其螺合于该夹座并各以一抵顶端穿过该夹座而压迫该软性垫片局部压缩变形并用以夹抵一自行车。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避免以往自行车脚架容易发生相对后下叉转动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立体组合图。
[0015]图2是本技术部分分解立体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安装于自行车立体示意图。
[0017]图4是图3所示
Ⅳ‑Ⅳ
线段剖面示意图。
[0018]图5是图4进行止付螺丝群推抵软性垫片夹抵自行车(后下叉)示意图。
[0019]图6是本技术夹座剖面示意图。
[0020]图7是本技术应用于多边形截面的自行车后下叉示意图。
[0021]图8是本技术软性垫片、弹性垫片另一种实施型态部分分解立体示意图。
[0022]图中标号说明:
[0023]自行车脚架 100
[0024]螺栓 110
[0025]主体 200
[0026]延伸部 210
[0027]枢部 220
[0028]弹性垫片 230
[0029]贴合部 231
[0030]限位部 232
[0031]对应侧 233
[0032]夹抵侧 234
[0033]凸纹 235
[0034]脚杆 300
[0035]夹座 400
[0036]向内侧 410
[0037]上平面 411
[0038]下平面 412
[0039]弯弧面 413
[0040]向外侧 420
[0041]上凸部 421
[0042]下凸部 422
[0043]凹部 423
[0044]上穿孔 424
[0045]下穿孔 425
[0046]端侧 430
[0047]软性垫片 500
[0048]贴合部 510
[0049]限位部 520
[0050]对应侧 530
[0051]夹抵侧 540
[0052]凸纹 550
[0053]止付螺丝群 600
[0054]抵顶端 610
[0055]驱动端 620
[0056]自行车 700
[0057]后下叉 710
[0058]中心线 L1
[0059]中心线 L2
具体实施方式
[0060]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图中揭示一种自行车脚架100,其包括一主体200;一脚杆300,其枢设于该主体200的下端;一夹座400,其透过数个螺栓110锁固于该主体200;一软性垫片500,其靠抵于该夹座400的一向内侧410并朝向该主体200方向;及一止付螺丝群600,其螺合于该夹座400并各以一抵顶端610穿过该夹座400而压迫该软性垫片500局部压缩变形并配合该主体200以安装于自行车700(在此是以后下叉710外表面为例)。
[0061]前述螺栓110是以三个为例,并以两个跨越后下叉710上方位置,另一个则跨越后下叉710下方位置。而该止付螺丝群600是以四个为例。
[0062]本技术自行车脚架100安装于自行车700时,主体200位于后下叉710内侧靠近轮组位置,而夹座400位于后下叉710外侧位置,先透过螺栓110将夹座400锁固于主体200,使得软性垫片500部分靠抵于后下叉710表面,初步完成自行车脚架100固定于后下叉710位置,透过手工具(图中未绘制)旋动止付螺丝群600,使得止付螺丝群600朝向夹座400方向位移,而止付螺丝群600的抵顶端610压迫软性垫片500的向内侧410,导致软性垫片500受止付螺丝群600的推迫作用下局部变形更进一步压迫于后下叉710部位,借以形成多个锁定作用施力点,如此情况下即能避免以往自行车脚架发生相对后下叉710转动的现象。
[0063]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自行车脚架100组件细部特征以及彼此组配关系。该夹座400的向内侧410包括有一上平面411、一下平面412以及相连于该上平面411与该下平面412的一弯弧面413。透过上平面411、弯弧面413与下平面412搭配使用下得以适应圆形、椭圆形、水滴形或多变形截面型态的后下叉,如图6、图7所示。
[0064]又该夹座400具有一向外侧420,且该向外侧420包括有一上凸部421、一下凸部422以及一凹部423相连于该上凸部421与该下凸部422之间。该夹座400的该上凸部421设有数个上穿孔424并穿透该上平面411,该夹座400的该下凸部422设有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体;一脚杆,其枢设于该主体的下端;一夹座,其透过数个螺栓锁固于该主体;一软性垫片,其靠抵于该夹座的一向内侧并朝向该主体方向;及一止付螺丝群,其螺合于该夹座并各以一抵顶端穿过该夹座而压迫该软性垫片局部压缩变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座的向内侧包括有一上平面、一下平面以及相连于该上平面与该下平面的一弯弧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座具有一向外侧,且该向外侧包括有一上凸部、一下凸部以及一凹部相连于该上凸部与该下凸部之间;该夹座的该上凸部设有数个上穿孔并穿透该上平面,该夹座的该下凸部设有数个下穿孔并穿透该下平面;而该止付螺丝群分别穿设该数个上穿孔与该数个下穿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付螺丝群的抵顶端未分别穿过该数个上穿孔与该数个下穿孔时,该止付螺丝群各以一驱动端外露于该夹座的向外侧,以致该止付螺丝群呈一警示状态;当该止付螺丝群的抵顶端穿过该数个上穿孔与该数个下穿孔时,该止付螺丝群各驱动端未外露于该夹座的向外侧,以致该止付螺丝群呈一推抵状态并压迫该软性垫片局部压缩变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数个上穿孔沿其轴向设有一中心线L1,该数个上穿孔沿其轴向设有一中心线L2,该中心线L1与该中心线L2的夹角角度为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海东
申请(专利权)人:赛克迪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