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基微液滴无损操作装置与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功能结构激光微纳制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超疏水功能表面制备的无损操作装置与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微液滴具有体积小、比表面积大等特点,在微量测定、生物分析、细胞培养、化学检测、微反应器等领域具有重要潜在应用。试验中采用微液滴分析技术可大幅度降低试剂用量、降低试验成本。实现微液滴应用的前提是能够实现对液滴的精准操作,包括拾取、转移、释放等。
[0003]在目前研究中,利用仿生超疏水表面黏附作用差异实现对液滴的拾取与释放是一种常见方法,但操作表面对液滴的高黏附作用会导致液滴在转移过程中产生损失,难以实现无损转移。利用材料表面非对称微纳结构引发的毛细作用等驱动液滴移动是进行液滴平面操作的另一种方法,该方法可实现液滴无损转移,但液滴移动速度很慢,操作效率低下,且可操作液滴体积十分受限。因此,国内外学者围绕外场介入辅助液滴操作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利用磁场、电场、热、光、机械振动等外场刺激驱动液滴移动,提高液滴移动速度,但该方法需要被操作液滴含有外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基微液滴无损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低黏附性超疏水薄膜和夹钳基体;所述的夹钳基体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和握持部,所述的握持部连接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在握持部的控制下可开合,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与水基微液滴接触的面呈凹槽状,且在该面粘贴有低黏附性超疏水薄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基微液滴无损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黏附性超疏水薄膜的表面具有微纳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基微液滴无损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纳结构包括微米尺度的锥形阵列结构和分布在锥形结构表面的纳米结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基微液滴无损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结构的高度为15~300μm,锥形结构之间间距为40~300μ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基微液滴无损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凹槽的底部宽度为3~15mm,凹槽的高度为3~15mm,凹槽的侧面倾斜角度为15
°
~75
°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