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胎花纹及全路况SUV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9048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轮胎花纹及全路况SUV轮胎,属于轮胎技术领域,包括沿胎面周向连续分布的花纹块,花纹块包括位于胎肩的胎肩花纹块组,胎肩花纹块组包括交替间隔分布的第一胎肩花纹块和第二胎肩花纹块;位于胎面中间的中央花纹块组,中央花纹块组包括位于胎面中心线交替间隔分布的第一中央花纹块和第二中央花纹块;以及位于胎肩花纹块组与中央花纹块组之间的中部花纹块组,中部花纹块组沿胎面周向依次包括第一中部花纹块、第二中部花纹块和第三中部花纹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良好的耐磨耗性能和滚阻性能,良好的加减速性能和抓地力,排水性能和湿地性能的特点。性能和湿地性能的特点。性能和湿地性能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胎花纹及全路况SUV轮胎


[0001]本技术属于轮胎
,尤其涉及一种轮胎花纹及轮胎。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产业不断发展,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随之越来越多样化,市场对轮胎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轮胎花纹市场的发展方向也由普通化转向细分化,行驶路面适应性强的轮胎花纹备受人们的关注。
[0003]现有的轮胎花纹,存在胎面中部花纹块面积变化大,在行驶过程中受力不均匀,容易造成偏磨耗;胎肩部位沟槽曲线平滑且宽度相似,不利于在非铺装路面行驶时排除沙石;花纹块上钢片设置数量较多,降低了胎面整体刚性,在非铺装路面行驶时,钢片部位容易夹石子,在铺装路面行驶时,由于花纹整体刚性低,使胎面部位容易变形,增大滚动阻力等的问题。
[0004]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轮胎在非铺装路面与铺装路面行驶时,存在的磨耗、排泥沙性能、铺装路面刚性、低滚阻等技术性问题,提供一款能够满足非铺装路面与铺装路面行驶需求的轮胎花纹,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在以下附图和描述中提出,以使本申请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更加简明易懂。
[0006]本技术提出一种轮胎花纹,解决了现有的轮胎在非铺装路面与铺装路面行驶时,存在的磨耗、排泥沙性能、铺装路面刚性、低滚阻等的技术问题,具有良好的耐磨耗性能和滚阻性能,良好的加减速性能和抓地力,排水性能和湿地性能的特点。
[0007]本技术一方面公开了一种轮胎花纹,至少包括沿胎面周向连续分布的花纹块,花纹块包括位于胎肩的胎肩花纹块组,胎肩花纹块组包括交替间隔分布的第一胎肩花纹块和第二胎肩花纹块;位于胎面中间的中央花纹块组,中央花纹块组包括位于胎面中心线交替间隔分布的第一中央花纹块和第二中央花纹块;以及位于胎肩花纹块组与中央花纹块组之间的中部花纹块组,中部花纹块组沿胎面周向依次包括第一中部花纹块、第二中部花纹块和第三中部花纹块。
[000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胎肩花纹块的面积小于第二胎肩花纹块的面积,且第二胎肩花纹块的面积与第一胎肩花纹块的面积差≤6%;第一中央花纹块的面积小于第二中央花纹块的面积,且第二中央花纹块与第一中央花纹块的面积差≤10%;第一胎肩花纹块的面积大于第一中央花纹块的面积;第一中部花纹块的面积不大于第二中部花纹块面积的二分之一,第三中部花纹块的面积小于第二中部花纹块的面积且大于第一中央花纹块的面积。
[000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轮胎花纹还包括沿轮胎胎面周向分布的第一主沟槽,第一主沟槽位于中部花纹块组与中央花纹块组之间;位于相邻胎肩花纹块组之间的第一横向沟
槽,位于第一胎肩花纹块与第二胎肩花纹块之间的第二横向沟槽;位于第二胎肩花纹块与第一中部花纹块之间的第一倾斜花纹沟,位于第一中部花纹块与第二中部花纹块之间的第二倾斜花纹沟,位于第二中部花纹块与第三中部花纹块之间的第三倾斜花纹沟。
[00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主沟槽呈折线形设计,其中,第一主沟槽边线与相邻第一中央花纹块之间的第二夹角角度≥145
°
,第一主沟槽边线与相邻第二中央花纹块之间的第一夹角角度≥145
°
,且第一夹角的角度≤第二夹角的角度。
[00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横向沟槽和第二横向沟槽在胎肩部分呈左宽右窄设计,第一横向沟槽下方和第一胎肩花纹块上方相接触的边线与第一横向沟槽上方和第二胎肩花纹块相接触的边线夹角a≤4
°
,第二横向沟槽上方和第二胎肩花纹块下方相接触的边线与第二横向沟槽下方和第一胎肩花纹块上方相接触的边线的夹角b≤3
°
,且a与b的角度不相等。
[00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倾斜花纹沟、第二倾斜花纹沟和第三倾斜花纹沟均呈折线型,第一倾斜花纹沟上下边线与胎面中心线的夹角、第二倾斜花纹沟上下边线与胎面中心线的夹角及第三倾斜花纹沟上下边线与胎面中心线的夹角呈无序排列。
[00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轮胎花纹还包括位于第一胎肩花纹块上的第一胎肩钢片和第二胎肩钢片,第一胎肩钢片设置在第一胎肩花纹块靠近胎面边缘的一端,贯穿第一胎肩花纹块的上下两端,第二胎肩钢片的一端贯穿第一胎肩花纹块,另一端封闭设置;位于第二胎肩花纹块上的第三胎肩钢片和第四胎肩钢片,第三胎肩钢片设置在第二胎肩花纹块靠近胎面边缘的一端,贯穿第二胎肩花纹块的上下两端,第四胎肩钢片的一端贯穿第二胎肩花纹块,另一端封闭设置;第一胎肩钢片与第三胎肩钢片呈“八”字型结构,第二胎肩钢片与第四胎肩钢片呈“U”型结构。
[001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轮胎花纹还包括位于第一中部花纹块上的第一纵向钢片,位于第二中部花纹块上的第二纵向钢片和第三纵向钢片,以及位于第三中部花纹块上的第四纵向钢片;其中,第一纵向钢片呈“V”型结构,其上边线与下边线夹角≥163
°
且≤168
°
;第二纵向钢片呈“V”型结构,其上边线与下边线夹角≥150
°
且≤154
°
;第三纵向钢片呈“V”型结构,其上边线与下边线夹角≥155
°
且≤163
°
;第四纵向钢片的一端贯穿第三中部花纹块,另一端封闭设置,其与胎面中心线夹角≤40
°

[001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轮胎花纹还包括位于第一中央花纹块上的第一中央钢片,第一中央钢片呈左上右下倾斜状设计且右端点距离胎面中心线≥1.5mm;位于第二中央花纹块上的第二中央钢片,第二中央钢片呈左下右上倾斜状设计且左端点距离胎面中心线≥1.5mm。
[001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全路况SUV轮胎,包括行驶时与地面接触的胎面,胎面上设置有上述的轮胎花纹。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8](1)通过胎肩花纹块与中央花纹块的不同面积设计,轮胎行驶时胎肩花纹块部位受力大,中央花纹块部位受力小,采用上述设计可以使胎面受力均衡,不仅降低偏磨发生而且提供良好的行驶抓地感和平顺感;通过中部花纹块组的设置,与路面接触时,因为中部花纹块接地面积不同,因此产生的接地噪音频率不同,避免单频噪音的产生,降低噪音,提升驾驶舒适性。
[0019](2)第一主沟槽的设置,沟槽的锯齿状设计,能增大轮胎行驶时与路面的接触面积,保证轮胎良好的加减速性能;采用第一横向沟槽和第二横向沟槽的结构设置,当轮胎行驶过程中第一横向沟槽和第二横向沟槽夹住沙石时,因沟槽呈左宽右窄设计,沙石受挤压后容易从左侧排除,同时能够避免第一横向沟槽和第二横向沟槽排除空气时因沟槽角度相同,造成共振现象;第一倾斜花纹沟、第二倾斜花纹沟和第三倾斜花纹沟的边线,在胎面上与胎面中心线的夹角呈无序排列,保证轮胎在非铺装路面行驶时各个方向的抓地力,提升轮胎在非铺装路面行驶时的通过性。
[0020](3)第一胎肩钢片与第三胎肩钢片呈“八”字型设计,第二胎肩钢片与第四胎肩钢片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胎花纹,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沿胎面周向连续分布的花纹块,其中,花纹块包括位于胎肩的胎肩花纹块组,胎肩花纹块组包括交替间隔分布的第一胎肩花纹块(2)和第二胎肩花纹块(1);位于胎面中间的中央花纹块组,中央花纹块组包括位于胎面中心线交替间隔分布的第一中央花纹块(6)和第二中央花纹块(7);以及位于胎肩花纹块组与中央花纹块组之间的中部花纹块组,中部花纹块组沿胎面周向依次包括第一中部花纹块(3)、第二中部花纹块(4)和第三中部花纹块(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花纹,其特征在于:第一胎肩花纹块(2)的面积小于第二胎肩花纹块(1)的面积,且第二胎肩花纹块(1)的面积与第一胎肩花纹块(2)的面积差≤6%;第一中央花纹块(6)的面积小于第二中央花纹块(7)的面积,且第二中央花纹块(7)与第一中央花纹块(6)的面积差≤10%;第一胎肩花纹块(2)的面积大于第一中央花纹块(6)的面积;第一中部花纹块(3)的面积不大于第二中部花纹块(4)面积的二分之一,第三中部花纹块(5)的面积小于第二中部花纹块(4)的面积且大于第一中央花纹块(6)的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花纹,其特征在于:轮胎花纹还包括沿轮胎胎面周向分布的第一主沟槽(8),第一主沟槽(8)位于中部花纹块组与中央花纹块组之间;位于相邻胎肩花纹块组之间的第一横向沟槽(9),位于第一胎肩花纹块(2)与第二胎肩花纹块(1)之间的第二横向沟槽(10);位于第二胎肩花纹块(1)与第一中部花纹块(3)之间的第一倾斜花纹沟(11),位于第一中部花纹块(3)与第二中部花纹块(4)之间的第二倾斜花纹沟(12),位于第二中部花纹块(4)与第三中部花纹块(5)之间的第三倾斜花纹沟(1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花纹,其特征在于:第一主沟槽(8)呈折线形,其中,第一主沟槽(8)边线与相邻第一中央花纹块(6)之间的第二夹角(25)角度≥145
°
,第一主沟槽(8)边线与相邻第二中央花纹块(7)之间的第一夹角(24)角度≥145
°
,且第一夹角(24)的角度≤第二夹角(25)的角度。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花纹,其特征在于:第一横向沟槽(9)和第二横向沟槽(10)在胎肩部分均呈左宽右窄设计,第一横向沟槽(9)下方和第一胎肩花纹块(2)上方相接触的边线与第一横向沟槽(9)上方和第二胎肩花纹块(1)相接触的边线夹角a≤4
°
,第二横向沟槽(10)上方和第二胎肩花纹块(1)下方相接触的边线与第二横向沟槽(10)下方和第一胎肩花纹块(2)上方相接触的边线的夹角b≤3
°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帅刘俊杰苏明卢艳伟贾永华曲宾建李政方吕冰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双星轮胎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