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电池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4617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充电电池连接器,其特征是:包括绝缘壳体,具有对接侧、接合侧及位于对接侧与接合侧间的复数收容槽,每一收容槽容置金属探针、压缩弹簧及导电介质体,其中金属探针,具有接触端与抵靠端,该接触端为长圆形,而抵靠端为由接触端横向沿伸的抵座;压缩弹簧,一端抵靠于探针的抵靠端;导电介质体,具有接合部且与电路板连通,及由该接合部延伸出的第一导电臂、且与金属探针接触,而藉以由第一导电臂传输电讯。(*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充电电池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能提供低电阻、电讯传输稳定的充电电池连接器。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充电电池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具有对接侧、接合侧及位于对接侧与接合侧间的复数收容槽,每一收容槽容置金属探针、压缩弹簧及导电介质体,其中金属探针,具有接触端与抵靠端,该接触端为长圆形,而抵靠端为由接触端横向沿伸的抵座;压缩弹簧,一端抵靠于探针的抵靠端;导电介质体,具有接合部且与电路板连通,及由该接合部延伸出的第一导电臂、且与金属探针接触,而藉以由第一导电臂传输电讯。本技术在于还提供一种充电电池连接器,该第一导电臂设有抵接部,且与金属探针接触。本技术在于还提供一种充电电池连接器,该抵接部由第一导电臂的端缘反向沿伸,形成一弹性支臂与金属探针抵触。本技术在于还提供一种充电电池连接器,该抵接部于第一导电臂位于金属探针的一侧设置若干凸粒。本技术在于还提供一种充电电池连接器,该抵接部于第一导电臂上冲设弹性支臂、并于金属探针的一侧设置凸粒。本技术在于还提供一种充电电池连接器,于接合部上沿伸与第一导电臂相对应的第二导电臂、且第二导电臂设有与第一导电臂相同的抵接部。本技术在于还提供一种充电电池连接器,该第一、二导电臂与接合部组构成侧视为U形体。本技术在于还提供一种充电电池连接器,该第一、二导电臂的侧缘设有与绝缘壳体干涉配合的干涉部。本技术在于还提供一种充电电池连接器,该压缩弹簧的一端与导电介质体的接合部抵接。本技术在于还提供一种充电电池连接器,该第一、二导电臂的抵接部上相对形成凹部,且与金属探针抵触。本技术在于还提供一种充电电池连接器,该抵靠端的下方设有导柱、且供与压缩弹簧定位。本技术电讯传输路径短、电阻低,具稳定电讯传输效果。图2为本技术金属探针、压缩弹簧及导电介质体组装的立体图。图3为附图说明图1的组合局部剖视图。图4为图3的4-4剖视图。图5为图4的动作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充电电池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充电电池连接器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充电电池连接器的第四实施例示意图。导电介质体5,请配合图2、3一并参阅,具有接合部50、第一导电臂51及第二导电臂52,其中该接合部50为基板,用于与电路板连通,如前所述压缩弹簧4的一端41于组装后,即与接合部50接触。而由该接合部50的两侧缘则分别延伸出第一导电臂51及第一导电臂52,该第一、二导电臂51,52相互所保持的间距与金属探针3的抵靠端31的宽度相当,两导电臂51,52的端缘反向沿伸设有弹性支臂511,521,且相对形成抵接部,于弹性支臂511、521上设置凹部512,522,以提供更有效的抵触效果。值得一提的是,该弹性支臂511,521反向沿伸的设置是要加长第一、二导电臂51,52的力距,避免弹性疲劳以提供第一、二导电臂51,52具有较佳的恢复力。另于一、二导电臂51,52的侧缘凸设有干涉部53,用于与绝缘壳体2干涉配合。本技术组装时如图1所示,依序将金属探针3、压缩弹簧4,以及导电介质体5,组装于绝缘壳体2的收容槽22内,即可组装完成,如图3所示。组装后,如图4所示,可清楚看出压缩弹簧4的一端41抵压于导电介质体5的接合部上,而另一端40则抵靠于金属探针3的抵靠端31。一旦,充电时金属探针受压移位,如图5所示,该金属探针3的抵靠端31周缘将会往两侧与弹性支臂511,521有效接触,而藉以由第一、二导电臂51、52将电讯传输。因而,此时的压缩弹簧4即不会再作为电杆使用,而能够以较短路径稳定的传输电讯。续请参阅图6为本技术充电电池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此实施例与前一实施例的差别,在于该充电电池连接器1’的导电介质体5’仅具有第一导电臂51’,且其上的弹性支臂511’并未设置凹部,而是设置抵接部,即凸粒53’,藉以由单侧与金属探针3’的抵靠端31’接触。于是,同样可达到由第一导电臂51’将电讯传输的目的。同样的,请参阅图7为本技术充电电池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此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别,在于该充电电池连接器1”的导电介质体5”的第一、二导电臂51”、52”位于金属探针3”的内侧设置抵接部于第一、二导电臂51、52上形成若干凸粒53”,藉以同样可提供金属探针3”的抵靠端31”与第一、二导电臂51”、52”有效的电讯接触。续请参阅图8,为本技术充电电池连接器的第四实施例,此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的差别,在于该充电电池连接器1”的导电介质体5”的第一、二导电臂51”、52”上冲设有弹性支臂511”、521”,并于该弹性支臂511”、521”位于金属探针3”的一侧设置抵接部凸粒53”,于是,同样可提供金属探针3”的抵靠端31”与第一、二导电臂51”、52”有效的电讯接触。综上所述,本技术充电电池连接器确能达到创作的目的,符合技术专利要件,以上所述者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大凡依据本技术所为的各种修饰与变化,仍应包含于本专利申请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充电电池连接器,其特征是包括绝缘壳体,具有对接侧、接合侧及位于对接侧与接合侧间的复数收容槽,每一收容槽容置金属探针、压缩弹簧及导电介质体,其中金属探针,具有接触端与抵靠端,该接触端为长圆形,而抵靠端为由接触端横向沿伸的抵座;压缩弹簧,一端抵靠于探针的抵靠端;导电介质体,具有接合部且与电路板连通,及由该接合部延伸出的第一导电臂、且与金属探针接触,而藉以由第一导电臂传输电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充电电池连接器,其特征是该第一导电臂设有抵接部,且与金属探针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充电电池连接器,其特征是该抵接部由第一导电臂的端缘反向沿伸,形成一弹性支臂与金属探针抵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充电电池连接器,其特征是该抵接部于第一导电臂位于金属探针的一侧设置若干凸粒。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充电电池连接器,其特征是该抵接部于第一导电臂上冲设弹性支臂、并于金属探针的一侧设置凸粒。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充电电池连接器,其特征是于接合部上沿伸与第一导电臂相对应的第二导电臂、且第二导电臂设有与第一导电臂相同的抵接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充电电池连接器,其特征是该第一、二导电臂与接合部组构成侧视为U形体。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充电电池连接器,其特征是该第一、二导电臂的侧缘设有与绝缘壳体干涉配合的干涉部。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充电电池连接器,其特征是该压缩弹簧的一端与导电介质体的接合部抵接。10.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充电电池连接器,其特征是该第一、二导电臂的抵接部上相对形成凹部,且与金属探针抵触。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充电电池连接器,其特征是该抵靠端的下方设有导柱、且供与压缩弹簧定位。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充电电池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具有对接侧、接合侧及位于对接侧与接合侧间的复数收容槽,每一收容槽容置金属探针、压缩弹簧及导电介质体,其中金属探针,具有接触端与抵靠端,该接触端为长圆形,而抵靠端为由接触端横向沿伸的抵座;压缩弹簧,一端抵靠于探针的抵靠端;导电介质体,具有接合部且与电路板连通,及由该接合部延伸出的第一导电臂、且与金属探针接触。从而,电讯传输路径短、电阻低,具稳定电讯传输效果。文档编号H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文耀
申请(专利权)人:鸿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