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卧式弹罐的加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3397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卧式弹罐的加料装置,其包括支座;可翻转支架,用于固定弹罐,可翻转支架设置于支座上,且可翻转支架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支座铰接,可翻转支架的该端设有竖向挡板,可翻转段上设有可拆卸的卡箍;第一驱动电机,其固定于支座上,且与转轴传动连接;以及加料机构,其具有下料出口;加料时,待加料的弹罐在可翻转支架的作用下立起,使得弹罐的顶端与下料出口所在位置相对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用于卧式弹罐的加料装置使用方便、简单,有助于提高加料效率。加料效率。加料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卧式弹罐的加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用于卧式弹罐的加料装置,属于冶炼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砷是一种剧毒性物质,其化合物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来于黄金白银铅锌铜锑等矿冶厂。几年来由于矿冶工业蓬勃发展,含砷废料的越来越多,得不到有效收集和利用,污染隐患严重。
[0003]砷还原炉一般用于对三氧化二砷等含砷物料进行还原熔炼,获得砷,实现砷的分离、提纯。现有的砷还原炉一般为立式结构,装卸料不方便,容量较小,且难以实现大型化,整体生产效益还有待提高。此外,现有砷还原炉在高温熔炼时,形成的含砷烟气向上运动,与此同时,原料中的杂质也容易随着烟气向上运动,最终混入砷结晶产品中,造成砷结晶产品的纯度不高。
[0004]CN202022075479.9公开了一种熔炼炉及砷还原炉,砷还原炉包括中空的炉体,炉体内设有与炉体间隙配合的熔炼罐;炉体的侧壁内设有多个竖向设置的第一插孔,多个第一插孔内分别安装有第一发热棒;熔炼罐包括罐体和设置于罐体内的柱状内壳体,内壳体向下开口并与罐体的底面贯通,所述罐体和内壳体共同围成熔炼空间;内壳体内设有若干第二发热棒。该砷还原炉虽然具有较高的热效率,单炉处理物料量有所提升,但是其为立式结构,单炉处理物料量有限,若进一步大型化,仍然面临加热效率不高的问题;另外,处理完一炉物料后,即需停炉、冷却、卸料、装料,再升温,处理下一炉物料,生产效率还有待提升,反复降温、升温也不利于节约能耗。
[0005]为此,申请人研发了一种弹罐式砷还原系统,该弹罐式砷还原系统包括独立设置的卧式炉和弹罐,弹罐装料后,置于还原炉内还原熔炼,完毕后,移至卧式炉外,可将新的已装料弹罐装入卧式炉内,开始新的还原熔炼过程。然而,申请人发现,由于弹罐也为卧式,加料过程存在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卧式弹罐的加料装置,以方便加料。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用于卧式弹罐的加料装置,包括
[0009]支座;
[0010]可翻转支架,用于设置弹罐,可翻转支架设置于支座上,且可翻转支架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支座铰接,可翻转支架的该端设有竖向挡板,可翻转段上设有可拆卸的卡箍;
[0011]第一驱动电机,其固定于支座上,且与转轴传动连接;以及
[0012]加料机构,其具有下料出口;
[0013]加料时,待加料的弹罐在可翻转支架的作用下立起,使得弹罐的顶端与下料出口
所在位置相对应。
[0014]如此,第一驱动电机可驱使转轴转动,转轴进一步使得可翻转支架转动;需要加料时,可将弹罐放置于可翻转支架上,并使得弹罐的开口端朝下可翻转支架远离转轴的一端,并使得弹罐的另一端与竖向挡板抵接,再用卡箍将弹罐绑紧于可翻转支架上,驱使可翻转支架转动,使得弹罐的顶端与下料出口所在位置相对应,加料即可;加料完成后,可驱使可翻转支架朝原来的方向转动,恢复至原始状态。这样不需要借助额外的吊装设备,即可快速便捷地完成加料。
[0015]进一步地,所述可翻转支架上设有多根相互平行且沿可翻转支架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的滚轴,所述可翻转支架上设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各滚轴传动连接。如此,可方便地调整弹罐在可翻转支架上的位置;此外,还可方便弹罐在可翻转支架和其他设备之间的转运。
[0016]进一步地,各滚轴的端部分别设有链轮,相邻的滚轴之间通过链条传动连接。
[0017]进一步地,所述加料机构包括螺旋加料机,所述螺旋加料机构的一端设有料斗,下料出口设于螺旋加料机构的另一端。如此,可更好地实现稳定加料,控制加料量。
[0018]本技术的用于卧式弹罐的加料装置使用方便、简单,有助于提高加料效率,有助于申请人设计的弹罐式砷还原系统的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弹罐式砷还原系统的卧式炉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用于卧式弹罐的加料装置的可翻转段处于非翻转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用于卧式弹罐的加料装置的可翻转段处于翻转状态(加料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弹罐式砷还原系统的还原段B1入炉前的状态示意图。
[0023]图5是本技术的一种弹罐式砷还原系统的还原段B1入炉后的状态示意图。
[0024]图6是本技术的一种弹罐式砷还原系统的1个弹罐熔炼完毕待出炉时的状态示意图。
[0025]图7是本技术的一种弹罐式砷还原系统的1个弹罐熔炼完毕出炉后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0027]实施例1
[0028]参见图2和图3,用于卧式弹罐的加料装置,包括
[0029]支座;
[0030]可翻转支架AF8,用于设置弹罐B,可翻转支架AF8设置于支座上,且可翻转支架AF8
的一端通过转轴AF6与支座铰接,所述转轴AF6与水平面平行,可翻转支架AF8的该端设有竖向挡板AF13,可翻转段D3上设有可拆卸的卡箍AF5;
[0031]第一驱动电机AF7,其固定于支座上,且与转轴AF6传动连接;以及
[0032]加料机构,其具有下料出口AF3;
[0033]加料时,待加料的弹罐B在可翻转支架AF8的作用下立起,使得弹罐B的顶端与下料出口AF3所在位置相对应。
[0034]所述可翻转支架AF8上设有多根相互平行且沿可翻转支架AF8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的滚轴AF9,所述可翻转支架AF8上设有第二驱动电机AF12,所述第二驱动电机AF12与各滚轴AF9传动连接。
[0035]各滚轴AF9的端部分别设有链轮AF10,相邻的滚轴AF9之间通过链条AF11传动连接。
[0036]所述加料机构包括螺旋加料机构AF2和与螺旋加料机构AF2传动连接的第三驱动电机AF4,所述螺旋加料机构AF2的一端设有料斗AF1,下料出口AF3设于螺旋加料机构AF2的另一端。
[0037]图1、图4至图7示意出了本申请人设计的一种弹罐式砷还原系统,该系统具有如上所述的加料装置,具体地,该系统包括
[0038]卧式炉A1,其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炉腔,卧式炉A1的一端设有与炉腔连通的进口A3,卧式炉A1的另一端设有与炉腔连通的出口A2,炉腔内设有若干发热元件A5;
[0039]2个弹罐B,所述弹罐具有依次连通的还原段B1和结晶段F3;工作时,其中1个弹罐的还原段B1设于炉腔内,该还原段B1的一端延伸至进口A3或进口A3的外侧,还原段B1的该端封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卧式弹罐的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可翻转支架(AF8),用于设置弹罐(B),可翻转支架(AF8)设置于支座上,且可翻转支架(AF8)的一端通过转轴(AF6)与支座铰接,可翻转支架(AF8)的该端设有竖向挡板(AF13),可翻转段(D3)上设有可拆卸的卡箍(AF5);第一驱动电机(AF7),其固定于支座上,且与转轴(AF6)传动连接;以及加料机构,其具有下料出口(AF3);加料时,待加料的弹罐(B)在可翻转支架(AF8)的作用下立起,使得弹罐(B)的顶端与下料出口(AF3)所在位置相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翻转支架(AF8)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南君芳刘积社张恩华张叶新申占斌伍革卫杨宏伟杜武钊王青丽吕超飞苏晨曦董志鹏任焱辉
申请(专利权)人:国投金城冶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