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接点微米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2478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接点微米连接器,其包括:一基座本体,在其上端面凹设有一纵长插槽,且在两侧分别并列有多数端子容置槽;一插座本体,在其两侧并列有多数端子槽,可对应地插置于基座本体的插槽中;多数第一型端子,分别嵌置于该基座本体的端子容置槽中,令各第一型端子含有一U型段;以及多数第二型端子,分别跨置于该插座本体的端子槽中,含有一U型部;令该插座本体,对应地插置于该基座本体的插槽中时,各该第一型端子的U型段的第二侧脚弹性搭接于该第二型端子位于U型部的第一侧接脚,构成第一电气接点,而该第一型端子的末端的接脚,弹性地搭接于该第二型端子的末端的连接段,以构成第二电气接点。(*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产器,特别是多接点微米连接器
技术介绍
目前应用于电讯产品上的微米连接器如图1、图2所示,其含有一基座本体91、一插座本体92、一第一型端子93及一第二型端子94;其中在该基座本体91的两侧分别并列有多数端子容置槽911,且于各端子容置槽911的外侧设有一固定座912,在该固定座912中穿设一嵌槽912a,使该第一型端子93的固定脚931可以对应地嵌置于该固定座912的嵌槽912a中,并使该第一型端子93的尾端接脚932延伸至该端子容置槽911中;而该插座本体92,含有两侧壁921,令该两侧壁921的间距H1等于或微小于该基座本体91两侧固定座912的里侧间距H2,使该插座本体92可对应地插置于该基座本体91中,而在该插座本体92的两侧壁921里侧,分别并列有多数端子槽922,以稳定地嵌置一第二型端子94于内,令该插座本体92插入基座本体91中时,该第二型端子94末段941对应地弹性地搭接于该第一型端子93的尾端接脚932的一侧,形成一电气接点,以电气导通该第一、二型端子93、94。上述的微米连接器,由于体积极为微小,长度约5~40mm〔随所容纳端子数而改变〕,宽度约4mm,相邻端子间的间距仅约0.5mm以下,每一第一型端子93的尾端接脚932仅能以极为微小的弹性偏移量,抵靠于第二型端子94的末段941外侧,达到电气导通的目的;然因该基座本体91及插座本体92是由塑料材料制成的,在制造上常因材料的收缩,使该基座本体91的两固定座912的间距H2,或该插座本体92在两侧壁921的间距H1,不等于原先设计上的尺寸,因此常发生,因两者间距过大,使该第一型端子93的尾端接脚932并无法弹性地紧抵该第二型端子94的末段941一侧,而发生接触不良的情形,因此使产品不良率提升,而显其缺点。本案创作人有鉴于此,乃加予研究创新,揭示出一种多接点微米连接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多接点微米连接器,其包括一基座本体,在其上端面凹设有一纵长插槽,并在该插槽的中央突设一中央隔板,且于该中央隔板的两侧,分别并列有多数端子容置槽;一插座本体,在其两侧并列有多数端子槽,令该插座本体,可对应地插置于基座本体的插槽中;多数第一型端子,分别嵌置于该基座本体的端子容置槽中,令各第一型端子含有一U型段,跨置于端子容置槽的外侧承板外,在该U型段的第一侧脚末端径向弯曲一连接脚,以连接至一电路板,而该U型段的第二侧脚末端延伸一弹性臂,且令该弹性臂的末端向上径向延伸一接脚,且趋近基座本体的中央隔板;以及多数第二型端子,各该第二型端子分别含有一U型部,跨置于该插座本体的端子槽中,令该U型部的第一侧接脚顶端水平弯曲一连接部,以连接另一电路板,而该U型部的第二侧接脚为一体连设一弹性段,且令该弹性段的末端垂直连伸一连接段,令该插座本体,对应地插置于该基座本体的插槽中时,各该第一型端子的U型段的第二侧脚弹性搭接于该第二型端子位于U型部的第一侧接脚,构成第一电气接点,而该第一型端子的末端的接脚,弹性地搭接于该第二型端子的末端的连接段,以构成第二电气接点。本技术的可取实体,可由以下说明及所附附图而得以明晰。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微米连接器的剖面分解图;图2为现有微米连接器在搭接状态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在搭接状态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的剖面分解图;图6为图4的6-6方向的剖面图;图7为本技术第一型端子的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第二型端子的立体图; 图9为图4的9-9方向的剖面图。图中1基座本体 11插槽12中央隔板13 端子容置槽 131 承板14扣接突部2插座本体 21端子槽 211 承块22 定位突部 3 第一型端子 31U型段311 第一侧脚 312 第二侧脚32连接脚33 弹性臂 34接脚35倒刺部4第二型端子 41U型部 411 第一侧接脚412 第二侧接脚 42连接部 43弹性段44 连接段 45倒刺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9所示,本技术有关于一种多接点微米连接器,其包括一基座本体1、一插座本体2、多数第一型端子3以及多数第二型端子4;其中各该第一型端子3并列地嵌置于该基座本体1的两侧,而各该第二型端子4并列地嵌置于该插座本体2的两侧;令该插座本体2对应地插置于该基座本体1中时,该第一、二型端子3、4呈多点弹性接触,以增进电信传输的稳定性。如图3-5所示,本技术所揭示的基座本体1是由绝缘材料制成,在其上端面凹设有一纵长插槽11,并在该插槽11的中央突设一中央隔板12,且在该中央隔板12的两侧,分别并列有多数端子容置槽13,并在各端子容置槽13的外侧,分别设有一承板131,以跨接该第一型端子3的U型段31。上述之基座本体1,在其纵长插槽11的槽面上设有至少一扣接突部14,以对应地扣抵于该插座本体2位于外缘的定位突部22上方,使该插座本体2可以稳固地卡扣于该基座本体1中。本技术所揭示的插座本体2,是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在其两侧并列有多数端子槽21,令该插座本体2,可对应地插置于基座本体1的插槽11中,在各该端子槽21的外侧设有一承块211,以对应地跨接第二型端子4的U型部41,使各该第二型端子4,可以稳定的嵌置于该插座本体2的端子槽21中。本技术所示的第一型端子3,如图5、图7所示,含有一U型段31,可对应地跨置于基座本体1的端子容置槽13的外侧承板131外缘,在该U型段31的第一侧脚311末端径向弯曲一连接脚32,以连接至一电路板(图未示出),而该U型段31的第二侧脚312末端延伸一弹性臂33,且令该弹性臂33的末端向上径向延伸一接脚34,并使该接脚34趋近基座本体1的中央隔板12。上述的第一型端子3,在该U型段31的第一侧脚311,至少突设一倒刺部35,以对应地嵌扣于该基座本体1的端子容置槽13中。本技术所示的第二型端子4,如图5、图8所示,含有一U型部41,跨置于该插座本体2的端子槽21外侧的承块211外缘,令该U型部41的第一侧接脚411顶端水平地弯曲一连接部42,以连接另一电路板(图未示出),而该U型部41的第二侧接脚412为一体连设一弹性段43,且令该弹性段43的末端垂直连伸一连接段44。上述该第二型端子4,其中该弹性段43可呈一U型或S型状,本技术并不予自限;另于该第二型端子4的U型部41的第一侧接脚411,可突设至少一倒刺45,以对应地嵌扣于该插座本体2的端子槽21中。如图5所示,当本技术所示的基座本体1与插座本体2在分离的情况下,嵌置于基座本体1中的第一型端子3,其U型段31的第二侧脚312呈一自由段,可被弹性迫移者。这样,如图6所示,当该插座本体2,对应地插置于该基座本体1的插槽11中时,位于该插座本体2上的第二型端子4,其U型部41的第一侧接脚411的里侧因有该承块211的阻挡,因此该第一型端子3的U型段31第二侧脚312可以弹性地紧抵于该第二型端子4U型部41的第一侧接脚411外侧,构成第一电气接点P1,而该第二型端子的末端的连接段44,弹性地搭接于该第一型端子3末端的接脚34,以构成第二电气接点P2。本技术所揭示的多接点微米连接器,由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接点微米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座本体,在其上端面凹设有一纵长插槽,并在该插槽的中央设有一中央隔板,且于该中央隔板的两侧,分别并列有多数端子容置槽;    一插座本体,在其两侧并列有多数端子槽,令该插座本体,可对应地插置在基座本体的插槽中;    多数第一型端子,分别嵌置于该基座本体的端子容置槽中,令各第一型端子含有一U型段,跨置于端子容置槽外侧的一承板外,在该U型段的第一侧脚末端径向弯曲一连接脚,以连接至一电路板,而该U型段的第二侧脚末端延伸一弹性臂,且令该弹性臂的末端向上垂直延伸一接脚;以及    多数第二型端子,各该第二型端子分别含有一U型部,跨置于该插座本体的端子槽中,令该U型部的第一侧接脚顶端水平弯曲一连接部,以连接另一电路板,而该U型部的第二侧接脚为一体连设一弹性段,且令该弹性段的末端垂直连伸一连接段,令该插座本体对应地插置于该基座本体的插槽中时,该第一型端子的U型段的第二侧脚弹性搭接于该第二型端子位于U型部的第一侧接脚,构成第一电气接点,而该第一型端子的末端的接脚,弹性地搭接于该第二型端子的末端的连接段,以构成第二电气接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灿
申请(专利权)人:顺连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