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极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08352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在电子设备间高效地传输高速差动信号的多极连接器,并提供能够加强差动对间的结合力,削弱来自对外端子的影响,在连接器部也能够以差动模式传输信号的高速传输特性良好的多极连接器。多极连接器(1)具有用绝缘材料形成的台架(2)和保持在该台架(2)上的多个端子(P1~P6),多个端子(P1~P6)包括以第一间隔(A)相邻的两个端子(P3、P4)形成为一对的端子对(P3、P4)和与该端子对(P3、P4)以第二间隔(B)相邻的一个对外端子(P2)或者(P5),所述端子对(P3、P4)用于传输一对差动信号,所述第一间隔(A)窄于所述第二间隔(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在电子设备间高效地传输高速差动信号的多极连接器
技术介绍
在高速差动信号传输用的多极连接器中,若将差动信号端子和其他端子(例如电 源端子、接地端子等对外端子(即,除成对的端子以外的端子))配置成等间距,则不能充分 确保差动对之间的结合力,传输模式比较接近单模(single mode)。单模传输与差动模式 (differential-mode)传输相比,信号速度、偏移(skew)、噪声等各特性较差。并且,若为了 加强所述结合力而单纯地縮小所述间距,则受所述其他端子的影响,阻抗相对设定的阻抗 或额定值过低,由此难以在差动阻抗为100Q系列的连接器部以所述等间距实现差动模式 传输。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端子结构,即,通过改变差动信号端子的 宽度或者弯曲差动信号端子,使与该差动信号端子的配合端子连接的接触部间的间距间隔 窄于该差动信号端子的接触部和与该差动信号端子相邻的其他端子的接触部间的间距间 隔。 专利文献1 :JP特开2005-149770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端子结构中,虽然能够加强差动对间的结合力,并削弱来自 其他端子的影响,但是因为改变差动信号端子的宽度或者弯曲差动信号端子,所以因差动 对间隔的不均匀而使阻抗不连续,担心会影响信号质量,另外,在通过嵌件(insert)成型 将用绝缘材料形成的台架和端子形成一体时,存在因端子形状不一致等而导致模难以制作 而难以确保精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考虑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那样的高速传输特性好的 多极连接器,即,该多极连接器能够避免阻抗不连续,或者在通过嵌件成型将用绝缘材料形 成的台架和端子形成一体时,不会因模难于制作而难以确保精度,以这种方式能够加强差 动对间的结合力,削弱来自对外端子的影响,在连接器部也能够以差动模式传输信号。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多极连接器特征在于,具有用绝缘材料形成的台架2 和保持在该台架2上的多个端子PI P6,多个端子Pl P6包括以第一间隔A相邻的两个 端子P3、 P4形成为一对的端子对P3、 P4和与该端子对P3、 P4以第二间隔B相邻的一个对 外端子P2或者P5,所述端子对P3、P4用于传输一对差动信号,所述第一间隔A窄于所述第 二间隔B,所述端子对P3、 P4内的端子P3、 P4和所述对外端子P2或者P5各自设置有与配 合端子连接的接触部9、与连接对象100连接的端子部11和连接所述接触部9和所述端子 部11的支撑部10,所述端子对P3、 P4内的端子P3、 P4和所述对外端子P2或者P5各自的 中心线L2、 L3、 L4、 L5在俯视下沿着与配合连接器的插拔方向延伸成一直线。 具有上述结构的本专利技术的多极连接器优选附加如下的结构,S卩,多 端子Pl P6包括两对以上如端子对P1、P2、端子对P3、P4、端子对P5、P6的端子对,至少一对端子对P3、 P4用于传输一对差动信号,相邻的两对端子对Pl、 P2和P3、 P4、端子对P3、 P4和P5、 P6间 的间隔为第二间隔B,多个端子P1 P6构成为每两个为一对的结构;在多个端子P1 P6 各自的接触部9的前端部设置有以用绝缘材料(电介体)包围该前端部周围的方式埋设在 台架2内的埋设部13的结构;在台架2上,在多个端子Pl P6的接触部9相互之间,设置 有比该接触部9的接触面更突出的隔壁部16的结构;该多极连接器具有覆盖台架2周围的 金属制的屏蔽罩4,由台架2、多个端子P2、P3、P4、P5和屏蔽罩4形成有共面结构的结构等。 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縮小端子对P3、P4内的端子P3、P4间隔(第一间隔A),加强差动 对的结合力,通过扩大端子对P3、 P4和与其相邻的对外端子P2或者P5间的端子间隔(第 二间隔B),能够削弱对外端子P2或者P5对端子对P3、 P4的影响,在连接器部也能够以差 动模式传输信号。此时,因为端子对P3、 P4内的端子P3、 P4和对外端子P2或者P5各自的 中心线L2、L3、L4、L5在俯视下沿着与配合连接器的插拔方向延伸成一直线,所以容易确保 端子对P3、P4内的端子间隔(第一间隔A)的均匀性而使阻抗难以变得不连续,端子P1 P6形状一致,在通过嵌件成型将台架2和端子Pl P6形成一体时,模易于制作而易于确保 精度。这样,能够提供如下那样的高速传输特性好的多极连接器,即,避免阻抗不连续,或者 在通过嵌件成型将用绝缘材料形成的台架2和端子Pl P6形成一体时,不会因模难于制 作而难以确保精度,以这种方式能够加强差动对间的结合力,削弱来自对外端子P2或者P5 的影响,在连接器部也能够以差动模式传输信号。 另外,多个端子P1 P6包括两对以上如端子对P1、P2、端子对P3、P4、端子对P5、 P6的端子对,至少一对端子对P3、 P4用于传输一对差动信号,相邻的两对端子对P1、 P2和 P3、 P4、端子对P3、 P4和P5、 P6间的间隔为第二间隔B,多个端子Pl P6构成为每两个为 一对,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各对间未配置接地端子,各对也能够对应高速信号。在多个端 子Pl P6各自的接触部9的前端部上设置有以用绝缘材料包围该前端部周围的方式埋设 在台架2内的埋设部13,或者在台架2上,在多个端子P1 P6的接触部9相互之间,设置 有比该接触部9的接触面更突出的隔壁部16,在这种情况下差动对的结合力进一步加强。 多极连接器具有覆盖台架2周围的金属制的屏蔽罩4,由台架2、多个端子P2、P3、P4、P5和 屏蔽罩4形成了共面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形成最适于传输高速信号的传输线路。附图说明 图1是从斜前方观察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多极连接器的外观图。 图2是从斜后方观察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多极连接器的外观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多极连接器的剖切后的主视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多极连接器的剖切后的俯视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多极连接器的剖切后的侧视图。 图6A 图6C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多极连接器的端子,图6A是俯视图,图6B是剖切后的主视图,图6C是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从斜前方观察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多极连接器的外观图,图2是从斜 后方观察图1中的连接器的外观图,图3是图1中的多极连接器的剖切后的主视图,图4是 图1中的多极连接器的剖切后的俯视图,图5是图1中的多极连接器的剖切后的侧视图。此 外,在下面的说明中,以图1中的箭头a-b方向作为连接器的前后方向(长度方向),以箭头 c-d方向作为连接器的上下方向(高度方向),以箭头e-f方向作为连接器的左右方向(宽 度方向)进行说明。 图1 图5所示的多极连接器1是在形成有带状线(strip line)的印刷电路基 板(连接对象的一个例子)100的边缘被表面安装并装载在便携式电话机上的小型低背的 插座,该多极连接器1的配合连接器是安装在用于连接便携式电话机和数字电视等其他电 子设备的一根电缆的末端上的小型低背的插头。上述的一对插座和插头实现了利用大画面 的显示器观看例如用便携式电话机拍摄的HD(high definition)影像。 多极连接器l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有用绝缘材料形成的台架(2)和保持在该台架(2)上的多个端子(P1~P6),多个端子(P1~P6)包括以第一间隔(A)相邻的两个端子(P3、P4)形成为一对的端子对(P3、P4)和与该端子对(P3、P4)以第二间隔(B)相邻的一个对外端子(P2)或者(P5),所述端子对(P3、P4)用于传输一对差动信号,所述第一间隔(A)窄于所述第二间隔(B),所述端子对(P3、P4)内的端子(P3、P4)和所述对外端子(P2)或者(P5)各自设置有与配合端子连接的接触部(9)、与连接对象(100)连接的端子部(11)和连接所述接触部(9)和所述端子部(11)的支撑部(10),所述端子对(P3、P4)内的端子(P3、P4)和所述对外端子(P2)或者(P5)各自的中心线(L2、L3、L4、L5)在俯视下沿着与配合连接器的插拔方向延伸成一直线。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近藤快人
申请(专利权)人:星电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