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耀宗专利>正文

具有电阻的转换插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0458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电阻的转换插头结构,包括有一插头与一转接头,该插头与转接头分别具有复数个第一端子及复数个第二端子,主要是于该插头与该转接头之间设置一中间接头,该中间接头内部设有复数个第三端子及复数个第四端子,并于其中一第三端子及一第四端子之间连接电阻,其它的第三端子及第四端子之间并电性连接,该中间接头并以可拆换的方式连接于该插头与该转接头之间,并令该等第三端子与该等第一端子接触达成电性连接,该等第四端子与该等第二端子接触达成电性连接;借此组成一具有电阻的转换插头结构。(*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说明书具有电阻的转换插头结构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具有电阻的转换插头结构,尤指一种用以连接于电源线一端,可通过一中间接头的更换而提供不同电压值的转换插头结构。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公知的DC电源线70可连接有一转换插头80,该转换插头80包括有一连接于该电源线70一端的插头81及一可拆换式的转接头82,该插头81一端具有三个插孔83,该插孔83中各设有一第一端子84,该等第一端子84并与电源线70达成电性连接。另于该转接头82一端设有相对应的第二端子85,该转接头82的第二端子85可插置于该插头81相对应的插孔83中,使该转接头82以插接的可拆换的方式连接于该插头81,且该等第二端子85可分别与该等第一端子84接触达成电性连接,如此该转接头82则可与插头81及电源线70达成电性连接,以使电力可通过电源线70、插头81而传递至转接头82。由于该转接头82是以可拆换方式连接于电源线70,因此当该电源线70要使用于不同规格的电器装置插座时,则可通过转接头82的-->更换,而可适用于各种不同规格的插座,勿需连同整个电源线70作一更换,借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减轻消费者负担的目的。但是,上述公知的电源线仅能适用于单一规格的电压值,然而一般电器装置所需的电压值包括15V、16V、17V、19V、20V、22V等范围,使得该电源线的适用性受到影响,无法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请参阅图2,为公知另一种型式的转换插头,该转换插头80进一步的将转接头82区分为一第一本体86及一第二本体87,该第一本体86及第二本体87之间以一连接线88连接,并于该转接头82内部适当位置设置一电阻(图略),如此即可通过该转接头82内部电阻的作用,而转换电源线70所传输的电力的电压值,而可通过该转接头82的更换,提供电器装置所需的不同电压值,使得该电源线70不需更换,而能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但该转接头82仍需整个予以更换,方能提供具有不同电阻的转接头82,如此仍会造成成本的提高,增加消费者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具有电阻的转换插头结构,仅需通过一具有电阻的中间接头的更换,即能提供不同的电压值,使得电源线不需更换,而能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且插头及转接头均不需予以更换,可使成本有效的降低,并减轻消费者负担。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电阻的转换插头结构,包括:一插头,其具有复数个第一端子;一转接头,其具有复-->数个与第一端子相对应的第二端子;以及一中间接头,是由一绝缘本体、复数个第三端子、复数个第四端子及电阻所组成,该等第三端子及该等第四端子分别设于该绝缘本体内部二端处,该电阻连接于其中一第三端子及一第四端子之间,其它的第三端子及第四端子之间并电性连接;上述的中间接头是以可拆换的方式连接于该插头与该转接头之间,并令该等第三端子与该等第一端子接触达成电性连接,该等第四端子与该等第二端子接触达成电性连接。附图说明图1是公知转换插头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公知另一种转换插头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5是本技术的平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中间接头的立体图。70电源线80转换插头81插头         82转接头83插孔         84第一端子85第二端子     86第一本体87第二本体     88连接线10插头-->11第一插孔          12第一端子13切面20转接头21第二端子          22切面30中间接头31绝缘本体          32第三端子33第四端子          34电阻35第一插接部        351切面36第二插接部        361切面37第二插孔          38标示部40电源线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图4及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电阻的转换插头结构,该转换插头连接于DC电源线40一端,包括一连接于该电源线40一端的插头10、一可拆换式的转接头20及一连接于该插头10与该转接头20之间的中间接头30,其中该插头10一端具有复数个(如三个)第一插孔11,该等第一插孔11向内延伸适当的长度,该第一插孔11中各设有一以导电性良好的金属材料所制成的第一端子12,该等第一端子12另一端则分别与电源线40内部的导线(图略)达成电性连接。该转接头20一端设有与第一插孔11、第一端子12相对应的第二端子21,该等第二端子21是以导电性良好的金属材料-->所制成;因上述的插头10及转接头20结构大致与公知技术相同,并非本申请的范畴,故不再予以赘述。本技术主要是于该插头10与该转接头20之间设置一中间接头30,该中间接头30是由一绝缘本体31、复数个第三端子32、复数个第四端子33及至少一电阻34所组成(请参阅图6),其中该绝缘本体31是以塑料等绝缘材料所制成,其相对二端分别形成有一第一插接部35及一第二插接部36,该二插接部35及36分别对应于插头10及转接头20一端,该二插接部35及36可用以分别与插头10及转接头20一端相互插接,亦即该第一插接部35可套设于插头10一端外部,该第二插接部36可插置于转接头20一端内部,使该中间接头30以插接的可拆换的方式设置于该插头10与该转接头20之间。另于该第一插接部35内部及第二插接部36外部分别设有一切面351及361,且于该插头10与该转接头20一端设有相对应的切而13及22,借以构成一防呆装置。因此当该中间接头30插置于该插头10与该转接头20之间时,需具有一定方向性,若方向不对则无法顺利的插接,以具有防呆的效果。该等第三端子32及该等第四端子33是以导电性良好的金属材料所制成,且分别设于该绝缘本体31内部二端处,并呈相对设置。该等第三端子32一端位于第一插接部35内部,使该中间接头30的第一插接部35与插头10一端相互插接时,该等第三端子32可与插头10的第一端子12接触达成电性连接。该等第四端子33一端位于第二插接部36内部的第二插孔37中,使该中间接头30的第二插接部-->36与转接头20一端相互插接时,该等第四端子33可与插入第二插孔37中的转接头20的第二端子21接触达成电性连接。该等第三端子32及该等第四端子33中各有一端子32、33作为接地端子,而该电阻34则以二接脚分别连接于该一第三端子32及该一第四端子33之间,使该电阻34得以设置于第三端子32与第四端子33之间,其它的第三端子32及第四端子33之间并予以适当的电性连接。该电阻34的电阻值并不限定,可依实际需要而选用不同电阻值的电阻34,并可于该绝缘本体31外部环设有一标示部38,可利用数字或颜色等标示内部电阻值;通过上述的组成以形成本技术的具有电阻的转换插头结构。本技术主要是于该插头10与该转接头20之间设置一中间接头30,且于该中间接头30中置入有电阻34,如此即可通过该中间接头30内部电阻34的作用,而转换电源线40所传输的电力的电压值,并可通过该中间接头30的更换,提供电器装置所需的不同电压值,使得该电源线40不需更换,而能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且本技术的插头10及转接头20均不需予以更换,只要更换具有不同电阻的中间接头30即可,如此可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电阻的转换插头结构,其特征是,包括:    一插头,其具有复数个第一端子;    一转接头,其具有复数个与第一端子相对应的第二端子;以及    一中间接头,是由一绝缘本体、复数个第三端子、复数个第四端子及电阻所组成,该等第三端子及该等第四端子分别设于该绝缘本体内部二端处,该电阻连接于其中一第三端子及一第四端子之间,其它的第三端子及第四端子之间并电性连接;    上述的中间接头是以可拆换的方式连接于该插头与该转接头之间,并令该等第三端子与该等第一端子接触达成电性连接,该等第四端子与该等第二端子接触达成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电阻的转换插头结构,其特征是,包括:一插头,其具有复数个第一端子;一转接头,其具有复数个与第一端子相对应的第二端子;以及一中间接头,是由一绝缘本体、复数个第三端子、复数个第四端子及电阻所组成,该等第三端子及该等第四端子分别设于该绝缘本体内部二端处,该电阻连接于其中一第三端子及一第四端子之间,其它的第三端子及第四端子之间并电性连接;上述的中间接头是以可拆换的方式连接于该插头与该转接头之间,并令该等第三端子与该等第一端子接触达成电性连接,该等第四端子与该等第二端子接触达成电性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电阻的转换插头结构,其特征是,该插头一端具有复数个第一插孔,该等第一插孔向内延伸,该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耀宗
申请(专利权)人:吕耀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