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8886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保持件、组装于绝缘本体及保持件的第一连接模组和第二连接模组及组装于绝缘本体及保持件后部的固定件;第一连接模组包括第一导电端子及第一柔性扁平线缆;第二连接模组包括第二导电端子及第二柔性扁平线缆;固定件设有供第一、第二线缆穿过并收拢的电缆开口及至少一支撑肋;第一线缆固定于保持件的上壁,第二线缆固定于保持件的下壁,保持件设有一对挡止部以与绝缘本体配接,固定件与绝缘本体相组装且与绝缘本体共同包覆导电端子与柔性扁平线缆的连接处于内并通过支撑肋支持第一连接模组及第二连接模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线缆连接器能够提供一定的抗拉拔力且简化制程。(*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柔性扁平线缆(FFC)连接器。
技术介绍
柔性扁平线缆(FFC)广泛应用于连接电子组件,例如用于电脑、电脑外围设备以及电脑装置,并且柔性扁平线缆通过电连接器连接到这些装置上。柔性扁平线缆连接设置于诸如计算机等电子装置中的印刷电路板,可以减少电子装置的总体尺寸。现有的柔性扁平线缆连接器主要包括设有可接收一作动装置的容腔的绝缘本体。作动装置具有可以插入上述容腔内的舌部和用来引导柔性扁平线缆导体末端的顶面。当舌部插入绝缘本体的容腔后,柔性扁平线缆与收容在上述容腔中的导电端子后悬臂结合在一起。另外,每一导电端子还包括与上述后悬臂相对设置的前悬臂,用来电性连接安装于印刷电路板上的对接连接器,如此,线缆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达成电性连接。FFC连接器的扁平线缆通过各种方式被连接器固定,通常使线缆具有特殊的构形来固定到连接器上,例如线缆端部为T形或者线缆端部设置有孔。鸿海公司于2005年4月19日申请并于2006年10月19日公开为美国专利公开第US-2006-0234542-A1号案揭示了一种柔性扁平线缆连接器,主要包括绝缘座体、第一绝缘本体、第二绝缘本体及若干分别收容在第一绝缘本体和第二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本技术将对该线缆连接器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具有能够抗拉拔的结构且简化制程。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保持件、组装于绝缘本体及保持件的第一连接模组和第二连接模组及组装于绝缘本体及保持件后部的固定件;所述第一连接模组包括第一导电端子及第一柔性扁平线缆;所述第二连接模组包括第二导电端子及第二柔性扁平线缆;-->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收容腔及与第一、第二导电端子相对应的上、下两排通道;所述固定件设有供第一、第二线缆穿过并收拢的电缆开口及至少一支撑肋;上述第一线缆固定于保持件的上壁,第二线缆固定于保持件的下壁,保持件设有一对挡止部以与绝缘本体配接,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绝缘本体相组装且与绝缘本体共同包覆导电端子与柔性扁平线缆的连接处于内并通过支撑肋支持第一连接模组及第二连接模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线缆连接器优点在于:柔性扁平线缆(FFC)分别固定到保持件的上、下壁表面,从而能够提供一定的抗拉拔力且简化制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视图。图3是图1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3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线缆连接器将绝缘本体及固定件移除后的立体组合图。图6是图1沿A-A线的剖视图。图7是图2沿B-B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5,本技术线缆连接器100包括一支架形的绝缘本体1、导电端子2、保持件3、柔性扁平线缆4及固定件5。其中导电端子2包括第一导电端子20及第二导电端子21;线缆4包括第一线缆41及第二线缆42。参阅图3及图4,绝缘本体1包括设有对接面10的矩形连接部12及自连接部12后部延伸形成的U形结合部13。自对接面10向后凹设有一收容腔120,用以容纳对接连接器的一部分(未图示)和形成在收容腔120内的舌板121。收容腔120的上、下壁上分别设有一对突起123,该对突起123导引并加强与对接连接器的配合。舌板121上设有若干通道122及位于通道122前部且与通道122相连通的孔124,通道122及孔124分别沿纵长方向于舌板121上排列成上、下两排。结合部13包括突出于对接部12四周的凸缘130和自凸缘130两相对末端向后延伸出来的一对臂部131。凸缘130的后表面定义为绝缘本体1的连接面11。在臂部131外侧面上设有一对相对的且向臂部131内侧凹陷的U形开槽1310,凸缘130的上、下内表面分别设置有一对定位槽135。此外结合部13在每一臂部131的内侧均设有一对相对的导向部132及连接该对导向-->部132的侧壁133,该对导向部132和与其相连的侧壁133共同围设形成U形槽沟134,同时,侧壁133位于U形开槽1310内,且每一侧壁133中部开设有一矩形开口1330,该矩形开口1330与U形槽沟134相连通,侧壁133的末端面(未标示)与臂部131的内壁1311相间隔而于前后方向上共同形成间隔空间1312。参阅图3至图6,保持件3包括一对相对的上壁31、下壁(未标示)及一对相对的侧缘33、34,上壁31中间部分向下凹陷形成有较浅的第一凹陷部311及位于第一凹陷部311前端的第一前端凸缘312,下壁(未标示)设有与第一凹陷部311及第一前端凸缘312呈镜像关系设置的第二凹陷部321及第二前端凸缘322。侧缘33、34分别设有楔形挡止部331、341。第一连接模组包括一组第一导电端子20和抵接于第一导电端子20上的第一柔性扁平线缆41。第一导电端子20包括弧形接触部202、与接触部202相对的尾部204及设有倒刺(未标示)并连接接触部202和尾部204的保持部203,且尾部204的末端向外弯折以保证与第一线缆41有足够的弹性抵接力,接触部202前端的平伸部分,接触部202后部的水平部分也在冲压时向上弯折一定程度来为第一导电端子20在组装时提供一定的预安装力。第一线缆41包括若干并列设置的导体411及压覆于导体411上、下表面的绝缘层(未标示)。绝缘层的前端被剥除来将导体411暴露出来以便与第一导电端子20电性连接。第一线缆41的前端抵靠于上述保持件3的第一前端凸缘312并安放在第一凹陷部311内,第一导电端子20和第一线缆41上的导体411分别对齐抵接,且通过第一导电端子20的尾部204的末端向外弯折以实现第一导电端子20与导体411点接触,进而保证端子20与线缆41的可靠电性连接。与第一连接模组相对应,第二连接模组包括若干第二导电端子21及与第二导电端子21相抵接的第二柔性扁平线缆42,且第一连接模组与第二连接模组呈镜像关系。参阅图3、图4及图7,固定件5包括顶壁51、底壁52、后壁55,及两相对的定位部53、54,上述元件共同形成一收容空间(未标示),其中顶壁51及底壁52分别设有自其前端缘向前延伸形成的一对突块511、521及沿前后方向于其内表面延伸形成的一对支撑肋512、522。该对支撑肋512、522前端呈楔形,后部以一定弧度向着彼此弯曲靠近。定位部53、54在内侧前端分别设有一突出部531、541,在定位部53、54的后部分别设有用于成型的通槽532、542,狭长电缆开口56位于通槽532、542之间,用来供第一、第二柔性扁平-->线缆41、42穿过并将其收拢。参阅图1至图7,组装时,线缆41、42的前端先分别放置于保持件3的第一、第二凹陷部311、321内,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双面胶将线缆41、42固定在第一、第二凹陷部311、321上,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它方法将线缆41、42固定于保持件3上。导电端子20、21的尾部204、214分别抵接于第一、第二线缆41、42的相应导体411、421上。保持件3沿着槽沟134及导引部132的内侧滑动直至抵靠于臂部131的内壁1311上以与绝缘本体1组装在一起,且挡止部331、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保持件、组装于绝缘本体及保持件的第一连接模组和第二连接模组及组装于绝缘本体及保持件后部的固定件;所述第一连接模组包括第一导电端子及第一柔性扁平线缆;所述第二连接模组包括第二导电端子及第二柔性扁平线缆;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收容腔及与第一、第二导电端子相对应的上、下两排通道;所述固定件设有供第一、第二线缆穿过并收拢的电缆开口及至少一支撑肋;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线缆固定于保持件的上壁,第二线缆固定于保持件的下壁,保持件设有一对挡止部以与绝缘本体配接,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绝缘本体相组装且与绝缘本体共同包覆导电端子与柔性扁平线缆的连接处于内并通过支撑肋支持第一连接模组及第二连接模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保持件、组装于绝缘本体及保持件的第一连接模组和第二连接模组及组装于绝缘本体及保持件后部的固定件;所述第一连接模组包括第一导电端子及第一柔性扁平线缆;所述第二连接模组包括第二导电端子及第二柔性扁平线缆;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收容腔及与第一、第二导电端子相对应的上、下两排通道;所述固定件设有供第一、第二线缆穿过并收拢的电缆开口及至少一支撑肋;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线缆固定于保持件的上壁,第二线缆固定于保持件的下壁,保持件设有一对挡止部以与绝缘本体配接,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绝缘本体相组装且与绝缘本体共同包覆导电端子与柔性扁平线缆的连接处于内并通过支撑肋支持第一连接模组及第二连接模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件上壁、下壁分别形成有凹陷部,第一、第二线缆的前端粘合固定并放置于对应凹陷部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设有对接面的连接部、与对接面相对的连接面及自连接部延伸的结合部,于连接面向后延伸形成有一对臂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臂部分别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作锦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