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9944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连接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制造困难、组装工艺复杂并带来刚性PCB维修难度大、插拔操作不便且成本高的问题。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带有压接引脚的压接型连接器和柔性印刷电路板,还包括刚性基板,所述刚性基板带有与所述压接引脚位置对应并保证所述压接引脚能穿过并进行配合的绝缘通孔,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端部带有与所述压接引脚位置对应并保证所述压接引脚能穿过并进行配合的导电通孔,所述压接引脚穿过所述刚性基板的所述绝缘通孔;在所述刚性基板上与所述压接型连接器相对的一侧,所述压接引脚穿过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所述导电通孔并与之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或通信领域中的连接技术,具体指应用于PCB与连接器间的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柔性PCB(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用挠性基材制成的印制板,可以有或无挠性覆盖层,一般简称为FPC,是和刚性PCB板并行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具有轻、薄、可弯折,提供稳定、可靠信号通路的特性。柔性PCB可在三维空间弯曲,可缩小部件的占有空间尺寸,降低硬件成本;同时重量轻、抗弯折能力强等特点,能有效提高产品的抗振、防震的性能;柔性PCB还具有优良的耐热、散热和屏蔽特性,系统集成度高,适合高频高速信号传输,在计算机、微型便携式电子产品、军用/民用通讯产品、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广泛的运用。在结构安装空间相对紧凑的产品中,采用柔性PCB替代体积较大的电缆,完成板间的互连互通,可以降低电缆成本、改善复杂的装配操作,满足小型化需求,如附图1所示,柔性PCB 1的端头分别插入固定在刚性PCB 2上的柔性PCB连接器4中,实现刚性PCB 2之间的互连。柔性PCB 1还可以通过使用增强材料或衬板的方法增加其强度,提高机械稳定性。柔性PCB替代电缆实现刚性PCB之间互连,采用较多的是柔性PCB连接器。如附图2所示是一个常用的柔性PCB连接器4,包括一个与柔性PCB 1的插接端头插接的插口5;柔性PCB连接器4焊接在刚性PCB 2上,柔性PCB 1的插接端头插入柔性PCB连接器4的插口5后锁紧固定。采用柔性PCB连接器,需要采用焊接工艺对刚性PCB上的柔性PCB连接器进行组装,并存在以下缺陷1.柔性PCB连接器接触信号针数量有限,通常在50pin以内,互连信号较多时不能满足产品设计要求,需要选用多个器件,使得刚性PCB尺寸增加,对产品设计存在限制;2.柔性PCB连接器对柔性PCB厚度与宽度尺寸要求严格,增加了柔性PCB的设计和制造难度;3.柔性PCB连接器通常焊接在刚性PCB上时,定位难度大,组装工艺复杂,当连接器失效时,刚性PCB维修困难;4.柔性PCB与刚性PCB互连时,插拔不方便;5.柔性PCB连接器与其他连接器相比成本较高;现有技术中,也采用热压(Hot-bar)工艺将柔性PCB直接焊接在刚性PCB上。由于采用柔性PCB连接的产品结构紧凑、因此将柔性PCB与刚性PCB直接焊接,尽管这样可以节省连接器成本,但组装工艺复杂,而且组装时热压工艺需要专用组装设备,通常不能正常返修,用烙铁手工返修,容易损坏柔性PCB,导致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连接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制造困难、组装工艺复杂并带来刚性PCB维修难度大、插拔操作不便且成本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接装置,包括带有压接引脚的压接型连接器和柔性印刷电路板,还包括刚性基板,所述刚性基板带有与所述压接引脚位置对应并保证所述压接引脚能穿过并进行配合的绝缘通孔,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端部带有与所述压接引脚位置对应并保证所述压接引脚能穿过并进行配合的导电通孔,所述压接引脚穿过所述刚性基板的所述绝缘通孔;在所述刚性基板上与所述压接型连接器相对的一侧,所述压接引脚穿过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所述导电通孔并与之电连接。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与所述刚性基板在贴合面上采用粘合剂粘合固定。所述压接引脚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所述导电通孔间通过焊接连接。所述压接引脚在其长度方向上带有压接刃部分,所述刚性基板厚度保证所述绝缘通孔容留所述压接刃部分。所述刚性基板为层压板。所述刚性基板为塑料板。所述刚性基板为金属板。采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带来的技术效果是1、压接型连接器选型范围较大,连接器应用工艺成熟,对产品设计限制较少;2、压接型连接器对柔性PCB厚度与宽度限制较少,通过增强板固定后与柔性PCB焊接可靠性高;3、连接器组装采用通孔插装压接后焊接,定位精度高,组装工艺简单,对PCB材料、设计、生产、没有特殊要求,工程设计难度和工程费用都较低;4、连接器可拆卸安装,在焊接器件失效的情况下维修方便,可以实现无需拆卸刚性PCB柔性板更换,对系统的正常业务不会造成大的影响;5、与刚性PCB板互连时操作方便。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现有柔性PCB与刚性PCB互连示意图;图2是柔性PCB连接器的透视图;图3是压接型连接器与增强板、柔性PCB组装示意图;图4是图3中A部放大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3示出了柔性PCB与压接型连接器的连接装置。压接型连接器6运用工艺成熟,选型范围较大,对产品设计限制较少,比柔性PCB连接器更容易满足产品设计要求。压接型连接器6的底部带有一组引脚601,引脚601的针数是根据连接器的需要而定的,通常引脚601上沿其长度方向上带有压接刃部分602,使得引脚601与孔配合时,可以与孔壁紧贴,保持良好定位。一块刚性增强板7与柔性PCB 1的端部贴合,刚性增强板7作为柔性PCB 1的基板,起到加强的作用。如图4所示,在刚性增强板7和柔性PCB 1上,带有与压接型连接器6的引脚601对应的通孔701和101,两组通孔701和101分别对齐,其中通孔701是采用绝缘材料制成的绝缘孔,通孔101是采用导电材料制成的导电孔。将压接型连接器6的底部引脚601从刚性增强板7上柔性PCB 1相对的另一侧插入通孔701和101中,压接型连接器6的底部与刚性增强板7的配合面紧贴,引脚601上的压接刃部分602位于通孔701和101中,引脚601与柔性PCB 1的通孔101电连接。为保证引脚601与柔性PCB 1良好电连接,将引脚601与柔性PCB 1分别进行焊接。刚性增强板7的通孔701的孔径应保证引脚601能插入或压入配合,即当引脚601为弹性时,通孔701的孔径可略小于引脚601的最大横向尺寸;当引脚601为刚性时,通孔701的孔径略小于引脚601的最大横向尺寸,此时引脚601与通孔701过盈配合;当然,也可采用通孔701的孔径大于等于引脚601的最大横向尺寸,此时引脚601与通孔701动配合,虽然引脚601与通孔701动配合不利于压接型连接器6的固定,但不影响引脚601与柔性PCB 1的电连接。刚性增强板7可采用PCB层压板,如FR4,或者塑料板或金属板,当刚性增强板7采用金属板时,刚性增强板7与压接型连接器6和柔性PCB 1的配合面及通孔701均应进行绝缘处理。刚性增强板7的厚度要保证容留连接器引脚压接刃部分602,并保证连接器引脚601的伸出部分不损坏柔性PCB 1的通孔101的焊盘,可获得较好的连接效果。刚性增强板7与柔性PCB 1的贴合面间,采用粘合剂粘合固定,以便获得好的配合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带来的技术效果是1、压接型连接器选型范围较大,连接器应用工艺成熟,对产品设计限制较少;2、压接型连接器对柔性PCB厚度与宽度限制较少,通过增强板固定后与柔性PCB焊接可靠性高;3、连接器组装采用通孔插装压接后焊接,定位精度高,组装工艺简单,对PCB材料、设计、生产、没有特殊要求,工程设计难度和工程费用都较低;4、连接器可拆卸安装,在焊接器件失效的情况下维修方便,可以实现无需拆卸刚性PCB柔性板更换,对系统的正常业务不会造成大的影响;5、与刚性PCB板互连时操作方便。权利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装置,包括带有压接引脚的压接型连接器和柔性印刷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刚性基板,所述刚性基板带有与所述压接引脚位置对应并保证所述压接引脚能穿过并进行配合的绝缘通孔,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端部带有与所述压接引脚位置对应并保证所述压接引脚能穿过并进行配合的导电通孔,所述压接引脚穿过所述刚性基板的所述绝缘通孔;在所述刚性基板上与所述压接型连接器相对的一侧,所述压接引脚穿过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所述导电通孔并与之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华李文建张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