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连接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7620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端子,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旋转式连接端子。其由包括起子槽、旋转帽、导电管套和底座所组成。垂直贯穿过旋转帽和导电管设置一个或多个引入线连接孔。在导电管套的管壁上,自贯穿孔口处起,各设有一个略大于90°的,且其槽口宽度是渐小的水平圆弧槽口,在其末端处则设有一个直径大于槽宽的减应力孔,在其的上方或下方则另设有一条与其中心线相平行的缓冲槽。当引入线插入引入线连接前、后孔,并被挤入水平圆弧槽口内时,引入线绝缘层将被逐步刺破,直到引入线与导电管套相接触而导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应用于直径为1.0mm的铜包钢电话引入线的连接。(*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式连接端子所属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端子,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旋转式连接端子。
技术介绍
在通信线路的连接过程中,连接端子是常用的一种连接器件,旋转式连接端子虽具有操作方便、连接可靠的优点,但现有技术中的旋转式连接端子结构仅适用于线径直径在0.4~0.7mm的铜质芯线的连接,而不适应于粗线径和硬质的线材,例如直径为1.0mm的铜包钢电话引入线连接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大直径硬质线材连接用的旋转式连接端子。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构思来加以实现的:其由包括起子槽、旋转帽和导电管套及底座所组成,所述旋转帽套在安装在底座上的导电管套外面,并可相对其旋转90°。而在旋转帽的顶端设有一起子槽,另垂直贯穿过旋转帽和导电管套设置一个或多个引入线连接孔。在导电管套的管壁上,自其前后两贯穿孔的孔口处起,顺着旋转帽的旋转方向,各设有一个略大于90°的水平圆弧槽口。所述导电管套水平圆弧槽口的槽口宽度不是等宽的,且其开口处的槽口宽度略大于引入线绝缘层的外径,槽口宽度是随顺时针旋转方向上渐小的,而在其终端处则设有一个直径大于槽宽的减应力孔。在水平圆弧槽口的上方或下方则另设有一条与其中心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式连接端子,由包括起子槽(1)、旋转帽(2)、导电管套(9)和底座(10)所组成,所述导电管套(9)固定在底座(10)上并套于旋转帽(2)中,旋转帽(2)可相对导电管套(9)旋转90°,所述旋转帽(2)的顶端设有起子槽(1),其特征在于:在旋转帽(2)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或多个引入线连接前孔(3)和引入线连接后孔(4),所述引入线连接前孔(3)和引入线连接后孔(4)处于同旋转帽(2)轴线垂直相交的状态,在导电管套(9)上则分别有一个与其相匹配的贯穿孔口(7或7’),在导电管(9)的管壁上,自贯穿孔口(7或7’)处起,顺着旋转帽(2)的旋转方向,各设一个略大于90°的水平圆弧槽口(8),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式连接端子,由包括起子槽(1)、旋转帽(2)、导电管套(9)和底座(10)所组成,所述导电管套(9)固定在底座(10)上并套于旋转帽(2)中,旋转帽(2)可相对导电管套(9)旋转90°,所述旋转帽(2)的顶端设有起子槽(1),其特征在于:在旋转帽(2)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或多个引入线连接前孔(3)和引入线连接后孔(4),所述引入线连接前孔(3)和引入线连接后孔(4)处于同旋转帽(2)轴线垂直相交的状态,在导电管套(9)上则分别有一个与其相匹配的贯穿孔口(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峰孙荣明张银宝步彤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