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集成两挡非独立悬架电驱动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5514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集成两挡非独立悬架电驱动桥,包括控制单元、驱动单元、变速箱;所述控制单元包含电机控制器和换挡控制器;所述驱动单元包含驱动电机和换挡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花键与所述变速箱输入轴连接;所述换挡电机设置于所述变速箱的换挡执行机构外侧,所述换挡电机通过螺栓与所述换挡执行机构刚性连接;所述变速箱为两挡变速箱,包含两挡变速传动机构、变速箱壳体以及差速器总成;所述两挡变速传动机构的输出齿轮与差速器总成通过螺栓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电机、电机控制器、变速箱、车桥分开布置传动链长,效率低,布置困难,电机与减速器集成布置方案集成度低,无法满足终端客户对动力性、经济性以及布置空间的更高要求的问题。要求的问题。要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集成两挡非独立悬架电驱动桥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多集成两挡非独立悬架电驱动桥。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电机、电机控制器、变速箱、车桥均分开布置,传动链长,效率低,体积大、布置空间要求高;中央集成电驱动桥普遍采用电机与减速箱集成方案,该方案速比单一、线束长度长,在布置空间、传动效率和集成化方面虽有改善,但仍无法满足终端客户对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成本以及布置空间的更高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多集成两挡非独立悬架电驱动桥,解决了现有技术电机、电机控制器、变速箱、车桥分开布置传动链长,效率低,布置困难,电机与减速器集成布置方案集成度低,无法满足终端客户对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成本以及布置空间的更高要求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一种多集成两挡非独立悬架电驱动桥,包括控制单元、驱动单元、变速箱;所述控制单元包含电机控制器和换挡控制器;所述驱动单元包含驱动电机和换挡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花键与所述变速箱输入轴连接;所述换挡电机设置于所述变速箱的换挡执行机构外侧,所述换挡电机通过螺栓与所述换挡执行机构刚性连接;所述变速箱为两挡变速箱,包含两挡变速传动机构、变速箱壳体以及差速器总成;所述两挡变速传动机构的输出齿轮与差速器总成通过螺栓连接。
[0006]优选的,还包括变速箱壳体总成、桥壳总成以及轮端总成;所述变速箱壳体为所述两挡变速传动机构和所述差速器总成提供支撑;所述变速箱壳体总成包含变速箱壳体、控制单元壳体以及驱动单元壳体,共同为控制单元、驱动单元以及变速箱提供支撑;所述桥壳总成为非独立悬架的刚性桥壳,其与变速箱壳体总成通过螺栓相连,为控制单元、驱动单元、变速箱及变速箱壳体总成提供支撑;所述轮端总成包含轮毂总成、制动器总成以及半轴,所述半轴设置于所述桥壳总成内部。
[0007]优选的,所述桥壳总成采用非封闭分体式驱动桥桥壳结构,外侧采用螺栓与所述变速箱壳体相连,内侧采用柔性密封套实现静态密封。
[0008]优选的,所述电机、所述电机控制器和所述变速器集成在非独立桥壳上侧,所述变速器除输出齿轮外其余轴系均布置在油面之上;所述电机、所述电机控制器布置在所述变速箱壳体总成的一侧,所述变速箱单独布置在所述变速箱壳体总成的另外一侧。
[0009]优选的,所述电机和所述电机控制器前后布置,采用叠层母排进行三相高压90
°
转接。
[0010]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变速箱共用壳体,所述驱动电机通过花键与所述变速箱输入轴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通过螺栓与所述变速箱壳体总成连接,在所述驱动电机与
所述变速箱壳体安装面设置有O 型密封圈。
[0011]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采用水冷,所述变速箱采用齿轮油润滑,两者相对独立,在中间连接部位形成中间腔,在中间腔下方设计有排泄孔。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3]本专利技术的多集成两挡非独立悬架电驱动桥,所述变速箱总成采用三级两档四轴七齿轮传动结构,实现大速比的同时,轴向宽度缩短,零部件减少;
[0014]所述变速箱总成采用主动润滑,液位更低,系统效率明显提高;
[0015]所述变速箱壳体总成,集成了电机控制器壳体、电机壳体、变速箱壳体,实现了布置空间的紧凑,轻量化优势大幅提升;
[0016]所述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换挡电机、换挡控制器、变速箱与后桥实现高度集成,为整车释放大量布置空间的同时,减少了线束和控制器支架的需求,提升产品可靠性,降低产品成本。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多集成两挡非独立悬架电驱动桥结构示意图1;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多集成两挡非独立悬架电驱动桥结构示意图2;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多集成两挡非独立悬架电驱动桥变速箱与桥壳中间密封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多集成两挡非独立悬架电驱动桥非封闭分体式驱动桥桥壳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多集成两挡非独立悬架电驱动桥变速箱中间腔及排泄孔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多集成两挡非独立悬架电驱动桥变速箱结构示意图1;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多集成两挡非独立悬架电驱动桥变速箱结构示意图1;
[0025]图8为本专利技术多集成两挡非独立悬架电驱动桥变速箱两挡传动机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01、电机控制器;102、换挡控制器;103、驱动电机;104、换挡电机;105、变速箱;106、驱动桥壳总成;107、轮端总成;108、差速器总成;109、半轴;110、轮毂总成;111、制动器总成;112、叠层母排;113、两挡变速传动机构;114、变速箱壳体总成;115、换挡执行机构;116、输入轴总成;117、中间轴总成;118、换挡齿轮轴;119、密封套;120、中间腔;121、排泄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
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9]实施例一:
[0030]如图1到图8所示,一种多集成两挡非独立悬架电驱动桥,包括控制单元、驱动单元、变速箱;所述控制单元包含电机控制器101和换挡控制器102;所述驱动单元包含驱动电机103和换挡电机104,所述驱动电机103通过花键与所述变速箱输入轴连接;所述换挡电机 104设置于所述变速箱的换挡执行机构115外侧,所述换挡电机104 通过螺栓与所述换挡执行机构115刚性连接;所述变速箱为两挡变速箱,包含两挡变速传动机构113、变速箱壳体以及差速器总成108;所述两挡变速传动机构113的输出齿轮与差速器总成108通过螺栓连接。
[0031]还包括变速箱壳体总成114、桥壳总成以及轮端总成107;所述变速箱壳体为所述两挡变速传动机构113和所述差速器总成108提供支撑;所述变速箱壳体总成114包含变速箱壳体、控制单元壳体以及驱动单元壳体,共同为控制单元、驱动单元以及变速箱提供支撑;所述桥壳总成为非独立悬架的刚性桥壳,其与变速箱壳体总成114通过螺栓相连,为控制单元、驱动单元、变速箱及变速箱壳体总成114提供支撑;所述轮端总成107包含轮毂总成110、制动器总成111以及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集成两挡非独立悬架电驱动桥,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单元、驱动单元、变速箱;所述控制单元包含电机控制器和换挡控制器;所述驱动单元包含驱动电机和换挡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花键与所述变速箱输入轴连接;所述换挡电机设置于所述变速箱的换挡执行机构外侧,所述换挡电机通过螺栓与所述换挡执行机构刚性连接;所述变速箱为两挡变速箱,包含两挡变速传动机构、变速箱壳体以及差速器总成;所述两挡变速传动机构的输出齿轮与差速器总成通过螺栓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集成两挡非独立悬架电驱动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变速箱壳体总成、桥壳总成以及轮端总成;所述变速箱壳体为所述两挡变速传动机构和所述差速器总成提供支撑;所述变速箱壳体总成包含变速箱壳体、控制单元壳体以及驱动单元壳体,共同为控制单元、驱动单元以及变速箱提供支撑;所述桥壳总成为非独立悬架的刚性桥壳,其与变速箱壳体总成通过螺栓相连,为控制单元、驱动单元、变速箱及变速箱壳体总成提供支撑;所述轮端总成包含轮毂总成、制动器总成以及半轴,所述半轴设置于所述桥壳总成内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集成两挡非独立悬架电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炜琦胡煊华马洪涛高波丰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