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入在一外壳的槽形凹沟内的插接部件所用的弹出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3860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弹出机构由一用滑块来操作的双臂杠杆组成,当对作用在第一杠杆臂4上的滑块5进行操作时,借助于在空间上设置在插入部件2的插接侧的第二杠杆臂6产生作用,使插接触头脱开并将插入部件2弹出。为了获得不同的传动比起见,第一杠杆臂4和滑块5的朝向该杠杆臂的一端是这样设计的,并在空间上是这样互相设置的,使滑块5在第一杠杆位置H1时作用于较长的杠杆臂上,而在第二杠杆位置H2时作用于较短的杠杆臂上。(*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插入在一外壳的槽形凹沟内的插接部件所用的弹出机构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特征的弹出机构。在电子仪器中,特别是在计算机领域内,要增加一结构时可在一单独的部件上通过从外部够得到的并设有插头接点的安装板来连接。在这里其插入和取走能很简单地和无需工具来实现。插入虽很简单,而取出却有不少问题,因为插入的部件不论是全部埋入在外壳内或者仅进入很小一部分,用手是不能取走的或者很费劲才能取走。由于此原因,在许多仪器中,特别是在携带式计算机例如笔记本电脑或类似装置中设置一弹出机构,借助该机构通过操作一按键便能实现插入部件的取出,例如在笔记本电脑内的PCMCIA安装机,CD-ROM,软盘驱动装置,固定板或类似部件,在这里原则上应持有以下边缘条件:一弹出机构的按键一方面不应突出在外壳外面太远,以免发生干扰性的钩住,和在某种情况下按钮的折断;另一方面由于人机工程和最小空间的需要,按键不应在外壳内埋入得很深。一插入部件应藉助于弹出机构尽可能远地从仪器中弹出,以便使用人员容易地把它取走。一借助于弹出机构应能使插入部件弹离壳体远一些,以便使用者能够很容易取出。-出于人机工程学的原因,作用在按键上的压力应尽可能小一些。-弹出机构的费用应较低。在目前已知的弹出机构中,对于上述条件而言,有的根本达不到,有的则仅能不太充分地满足,其原因在于,其机构仅采用简单的杠杆,而且传动比是固定的,结果要么是按键很难操作,要么是部件弹出得不够远,或者是由于按键的工作行程选择得太长而从外壳突出得太远。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对权利要求的前序部分中所述的弹出机构予以改进,不仅使操作简单,而且能在人机工作上有利地利用。按照本专利技术,此任务是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解决的。本专利技术的其他有利的结构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下面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表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弹出机构处于静止位置,图2表示按图1的装置处于第一工作步骤;图3表示按图1的装置处于第二工作步骤。图1表示用于一从外部插入在外壳的槽形凹沟内并能连接在一多脚插头1上的诸如固定板,软盘,CD-ROM传动装置或PC插入卡等的插接部件2的一个弹出机构的原理。弹出机构由一能围绕着转轴3转动设置的双臂杠杆组成,其第一杠杆臂4上设有一滑块5,而在其长度基本相等的第二杠杆臂6上设置一插入部件2。为了操作滑块5,采用一从外壳壁7微小地伸出的按键8。在滑块5的另一端上,也就是在朝向第一杠杆臂4的一端上,滑块5具有一从杠杆的自由端延伸杠杆转轴3附近为止的同部分。此外,在第一杠杆臂4的自由端上通过一在杠杆臂4和/或滑块5上的一个鼻子状的凸出部分9在杠杆4与滑块5之间形成这样一个接触区,使在杠杆的静止位置下在转轴3的区域内产生一几乎与鼻子状凸出部分9的尺寸相一致的第一杠杆臂4与滑块5之间的间距。在第二杠杆臂6的自由端上设有一通过旋转铰链10而连接的支柱11,它构成本身的弹出元件并支持在与多脚插头1平行的插入部件2的返回边上。现在借助在图2和3中所示的工作步骤对按图1的弹出机构分别进行说明如下:通过揿压按键8,滑块5将按箭头P的方向移动。这里滑块5继续将压力作用在第一杠杆臂4的自由端上所设的鼻子状凸出部分9的区域内的杠杆上,由于传动比很小,所以在按键8上施以一个很轻的压力就足以克服多脚插头1的较高的插入力,并把部件2从多脚插头1上脱开。在这第一杠杆位置H1上(如图2中以虚线所示的杠杆位置),仅需一较小的杠杆动程,滑块5便以其横向部分的端部EB到达杠杆转轴3的附近,从而构成一相应的短的杠杆臂压在第一杠杆臂4上。通过此改变传动比的条件,当进一步掀压按键8或滑块5时,由于从现在起第一杠杆臂4已被缩短,因此在第二杠杆位置H2(从图3可见)上,当第一杠杆臂4一侧有一很小的动程时,在第二杠杆臂6上将出现比较大的动程,其结果能使插入部件2最后弹出到很远。出于位置上的原因,也可适当地把杠杆在杠杆转轴3的附近区域内制成折弯形,并第一杠杆臂4连同滑块5和按键8一起设在一侧,而第二杠杆臂6设在另一侧,在这一侧上还设有用来接纳插入部件2的承载薄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插入在一外壳的槽形凹沟内的插入部件所用的弹出机构,在使用一藉助一滑块来操作的双臂杠杆的情况下,通过作用在第一杠杆臂上的滑块的操作,并借助在插入部件插入侧一端的空间内所设置的第二杠杆臂来产生作用,使插接触头分开,并将插入部件弹出,其特征在于:第一杠杆臂(4)和滑块(5)的朝向该杠杆臂的一端是这样设计和在空间上这样安排的:使滑块(5)在第一杠杆位置(H1)上处于一较长的杠杆臂,而在第二位置(H2)上处于一较短的杠杆臂。

【技术特征摘要】
DE 1997-5-27 19722126.21.插入在一外壳的槽形凹沟内的插入部件所用的弹出机构,在使用一藉助一滑块来操作的双臂杠杆的情况下,通过作用在第一杠杆臂上的滑块的操作,并借助在插入部件插入侧一端的空间内所设置的第二杠杆臂来产生作用,使插接触头分开,并将插入部件弹出,其特征在于:第一杠杆臂(4)和滑块(5)的朝向该杠杆臂的一端是这样设计和在空间上这样安排的:使滑块(5)在第一杠杆位置(H1)上处于一较长的杠杆臂,而在第二位置(H2)上处于一较短的杠杆臂。2.根据权利要求1的弹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滑块(5)具有一从第一杠杆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雷希S德洛布诺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通西门子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