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及其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3859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其包括有第一绝缘本体及两个以滑动方式收容在该第一绝缘本体内的第二绝缘本体。其中这两个第二绝缘本体通过一由凸轮操纵杆驱动的传动杆而被同时移入第一绝缘本体内。且该第二绝缘本体的移动方向与传动杆的移动方向大致垂直。(*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及驱动机构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可使相关CPU模组在零插入力的情形下被安装在其上,并使该CPU模组在横向方向上没有发生移动的情形下而达成与之电性连接的双层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现有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通常包括一盖体,在该盖体上设有若干个上端子通道,且以滑动方式与设有对应数目的用以收容导电端子的下端子通道的基座相连接。其中上端子通道与下端子通道彼此间处于特定的相互联状态。凸轮则被收容在由盖体与基座所形成的空间内,且借其转动而可使盖体沿着基座移动,以使插座连接器在松开的状态下使CPU的插脚插入其中,或在闭合的状态下而迫使CPU的插脚紧靠在对应的导电端子上。当插座连接器处于松开状态时,CPU端子在实质上为在零插入力的状态下插入至上端子通道及下端子通道内,但并不与固持在下端子通道上的导电端子电性连接。而后凸轮被转动以驱动盖体沿着基座横向移动进而促使CPU模组的插脚与基座上的导电端子电性连接。当插座连接器由松开状态改变至闭合状态时,其上的盖体可使CPU模组发生移动。CPU模组通常还因散热需要而与一散热器相连接。然而,由于模组化的高密度,这些CPU模组通常很重且尺寸很大。因此,附加上该散热器将使CPU模组与散热器的组合变得更大更重,如此将致使凸轮推动CPU模组进行横向移动时变得很费力。为了解决该问题,美国专利申请第09/138,188号揭示了一种三层的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其包括一上层,其上设有若干个第一端子通道,以在CPU搁置其上时将CPU端子收容其中,一底层,其上设有若干个第二端子通道以用来收容导电端子的焊接端于其内,及一中间层,其以可移动的方式收容在上、下层之间并在其内设有若干个第三端子通道,用以将具有桥接作用的端子收容其内。而每一导电端子焊接端则均有一焊接在电路板上的较低部及一延伸至第三端子通道内的上部。上层及中间层尺寸大小相等,以使CPU-->的插脚能同时位于第一及第三端子通道内。起桥接作用的端子通过中间层而可在导电端子焊接端与CPU端子不发生连接的第一位置及借其而发生电性连接的第二位置间选择性进行替换移动。在这样的三层式插座连接器内,被固持的CPU端子仍可通过中间层的移动而与印刷电路板达成电性连接。然而,该中间层由于其面积大而使其在制造后易发生翘曲,以致对其在上层及下层间的移动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且,这样的三层式结构因须要结合两种类型的导电端子(焊接端子及桥接端子)而使其制造成本增加。另外,三层式插座连接器的轮廓相较于两层式插座连接器要高,这与电脑业界朝微型化发展的趋势相违背。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当CPU模组在闭合与松开状态间进行改变时,该CPU模组在横向方向不发生移动且具较低轮廓高度的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凸轮操纵杆与传动杆协作以使两绝缘本体以滑动方式收容在主绝缘本体内的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的驱动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利用驱动机构而移动两绝缘本体以滑动方式收容于主绝缘本体内的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驱动装置用以供给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使用,其中该插座连接器包括一以滑动方式收容两第二绝缘本体在其内的主绝缘本体。而该驱动装置则包括一凸轮操纵杆,其中该凸轮操纵杆由凸轮及与凸轮连成一体的手柄组成,且凸轮呈圆盘形,并具有两相对平面及与这两个平面相连接且在其上设有长形槽之弧面。传动杆则包括与杆连成一体的连动主体,其中该杆与两个第二绝缘本体均以可移动式相连接,连动主体则具有一弧形上表面,该弧形上表面上则形成有一弧形滑块,以滑动方式收容在凸轮上的长形槽内。当该凸轮操纵杆发生旋转时,该传动杆上的弧形滑块则沿着长形槽移动,如此将致使杆沿着平行于盘形凸轮的轴向而移动。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包括有第一绝缘本体,其上设有两个用以收容两个第二绝缘本体于其内的凹陷部,并包括有延伸至该凹陷部上的导引槽及一收容部。连动部则自第二绝缘本体向外延伸到第一绝缘本体上的凹陷部并与导引槽相对齐,凸轮操纵杆包括有一盘形凸轮及与该凸轮连接的手柄,其中该凸轮具有两相对的平面及一设有长形槽于其-->上且与前述平面相连接的弧面,该凸轮呈可旋转式地收容在导引槽的收容部内。传动杆则包括有与杆相连接的连动主体,而该杆与两第二绝缘本体均以可移动式连接,连动主体则以可移动式地收容于收容部内且其具有一弧形上表面,而在该弧形上表面形成有一弧形滑块,并以滑动方式收容于凸轮上的长形槽内。当该凸轮通过手柄而发生旋转时,该传动杆上的弧形滑块则沿着长形槽移动,如此将致使杆沿着平行于盘形凸轮的轴向而移动。与现有的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其在横向方向不发生移动且具较低轮廓高度。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绝缘本体的放大立体底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绝缘本体的放大立体底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绝缘本体插座的放大立体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传动杆的放大立体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凸轮操纵杆的放大立体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处于闭合位置时的立体组合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处于松开位置时的立体组合图。图9是图7沿A-A线的剖视图,其用以显示本专利技术处于闭合位置时第二绝缘本体、传动杆及第一绝缘本体间的位置关系图。图10是图8沿B-B线的剖视图,其用以显示本专利技术处于松开位置时第二绝缘本体、传动杆及第一绝缘本体间的位置关系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导电端子的立体图。图12至图14是图11所示的收容在第二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随着该第二绝缘本体的移动而发生变形的示意图。图15至图17是本专利技术导电端子与CPU端子间的位置关系上视示意图。图18至图20是导电端子与CPU端子间的位置关系侧视示意图。图21是传动杆与第二绝缘本体间的驱动关系示意图。图22至图24是凸轮操纵杆与传动杆间的驱动关系示意图。请参照图1、图2及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主要包括有第一绝缘本体1、两个第二绝缘本体2、传动杆3及凸轮操纵杆4等构件,-->其中第一绝缘本体1于其上设有若干个用以收容CPU模组(未图示)插脚的第一通道100及两个凹陷部10,并自其一侧延伸出导引槽11,第二绝缘本体2则以滑动方式收容在前述凹陷部10内,且在其中每一个上均设有若干个与相应的第一通道100对齐的第二通道200,并收容导电端子7于其内,及一延伸出凹陷部10且与导引槽11相对齐的连动部21,而传动杆3则以滑动方式收容在导引槽11内并保持与连动部21相接触,通过其可使第二绝缘本体2沿大致垂直于导引槽11的纵长方向移动。凸轮操纵杆4则与传动杆3的一部分枢接,通过其可使传动杆3沿着导引槽11移动,进而使第二绝缘本体2沿垂直于导引槽11的纵长方向而往复移动。请参照图2,第一绝缘本体1上所设的每一凹陷部10在其周围均设有一凸缘12,导引槽11则包括第一导引部111,第二导引部112及第三导引部113。其中第一导引部111及第二导引部112在其底表面上均凹设有彼此成一直线的槽道1110、1120,第三导引部113在其顶表面上设有凹槽1130而可与槽道1110、1120相通连。第一导引部111还包括一收容部115及与该收容部115相连接的U形构件116。枢接孔119则设在收容部115的竖直壁上,其用以收容销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的驱动机构,其中该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包括有一可同时以滑动方式收容两个第二绝缘本体于其内的主绝缘本体,而该驱动装置包括有凸轮操纵杆及传动杆等构件,其特征在于:该凸轮操纵杆包括凸轮及与该凸轮连成一体的手柄,其中凸轮呈圆盘形,且具有两相对的平面及与该二平面相连接且于其上设有长形槽的弧面;而传动杆则包括与杆连成一体的连动主体,其中该杆与两个第二绝缘本体均以可移动式连接,连动主体具有一弧形上表面,该弧形上表面上形成有一以滑动方式收容于凸轮长形槽内的弧形滑块;当凸轮操纵杆发生旋转时,该传动杆上的弧形滑块沿着长形槽移动,如此将致使杆沿着平行于盘形凸轮的轴向而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US 1998-12-21 09/218,1061.一种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的驱动机构,其中该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包括有一可同时以滑动方式收容两个第二绝缘本体于其内的主绝缘本体,而该驱动装置包括有凸轮操纵杆及传动杆等构件,其特征在于:该凸轮操纵杆包括凸轮及与该凸轮连成一体的手柄,其中凸轮呈圆盘形,且具有两相对的平面及与该二平面相连接且于其上设有长形槽的弧面;而传动杆则包括与杆连成一体的连动主体,其中该杆与两个第二绝缘本体均以可移动式连接,连动主体具有一弧形上表面,该弧形上表面上形成有一以滑动方式收容于凸轮长形槽内的弧形滑块;当凸轮操纵杆发生旋转时,该传动杆上的弧形滑块沿着长形槽移动,如此将致使杆沿着平行于盘形凸轮的轴向而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杆沿纵长方向而在其两相对侧面上设有交错布置的凸出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杆上的每一凸出部均在其两相对侧壁上形成有大致沿着杆纵长方向而设置的锥形壁。4.一种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包括有第一绝缘本体、第二绝缘本体、凸轮操纵杆及传动杆等构件,其中第一绝缘本体上设有两个以滑动方式收容第二绝缘本体于其内的凹陷部,并包括有延伸到这两个凹陷部上的导引槽及一收容部;而在第二绝缘本体上凸设有连动部,且该连接部向外延伸至第一绝缘本体的凹陷部并与导引槽相对齐;其特征在于:凸轮操纵杆包括有凸轮及与该凸轮连成一体的手柄,其中该凸轮呈圆盘形,且其具有两相对的平面及与这两个平面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威廉比尔威克毫裴文俊黄耀諆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