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联空心线圈绕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9882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2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联空心线圈绕圈结构,其包括机架模组、飞叉模组、加热模组、治具移动模组、以及线桶模组;飞叉模组、加热模组、治具移动模组布置于机架模组的上表面,线桶模组设置于机架模组的一侧;线桶模组放置被卷线材,线桶模组上集成有张力器装置;飞叉模组包括飞叉支撑座、飞叉基座、飞叉模块、线嘴导针、飞叉轴,飞叉模块贯穿有飞叉轴,飞叉轴的外环周设置有线嘴导针,线嘴导针的转动盘连接第一转动电机的输出结构,第一转动电机驱动线嘴导针以飞叉轴为中心旋转作业,飞叉基座内贯穿有导针管、飞叉轴,飞叉基座支承于飞叉支撑座;其大幅提升作业效率,减少人工作业,增加实用性,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设备的运行能耗。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设备的运行能耗。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设备的运行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联空心线圈绕圈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模组转运的
,具体为一种多联空心线圈绕圈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空心线圈绕线方式存在很多种,但是在消费电子类无线充电发射器的绕线方式上,现有技术通过单轴绕线方式进行绕圈,单轴绕线方式存在加热过程时间较长、绕线效率低和产能低等问题。这一问题造成绕线机的运行能耗较高且绕线治具的使用寿命较短,无形中降低了绕线机的实用性,限制了无线充电发射器的多样性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联空心线圈绕圈结构,其缩短加热时间,且通过成本更低的设备解决绕线效率低和产能低的技术问题,同时兼容不同圈数及层数的绕线方式切换,其大幅提升作业效率,减少人工作业,增加实用性,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设备的运行能耗。
[0004]一种多联空心线圈绕圈结构,其包括:机架模组;飞叉模组;加热模组;治具移动模组;以及线桶模组;所述飞叉模组、加热模组、治具移动模组布置于所述机架模组的上表面,所述线桶模组设置于所述机架模组的一侧;所述线桶模组放置被卷线材,所述线桶模组上集成有张力器装置;所述飞叉模组包括飞叉支撑座、飞叉基座、飞叉模块、线嘴导针、飞叉轴,所述飞叉模块贯穿有所述飞叉轴,所述飞叉轴的外环周设置有线嘴导针,所述线嘴导针的转动盘连接第一转动电机的输出结构,所述第一转动电机驱动线嘴导针以飞叉轴为中心旋转作业,所述飞叉基座内贯穿有导针管、飞叉轴,所述飞叉基座支承于所述飞叉支撑座,所述飞叉基座还设置有丝杆驱动模组,所述丝杆驱动模组的输出端螺纹连接所述飞叉模块的内置丝杆螺母,所述丝杆驱动模组驱动飞叉模块轴向移动作业,所述飞叉轴的远离所述飞叉基座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治具芯,所述第一治具芯根据空心线圈的内腔设置;所述加热模组包括线夹、加热设备、第一驱动模组,所述第一驱动模组驱动线夹、加热设备移动,所述加热模组布置于所述第一治具芯的对应位置处,所述线夹用于夹持经过导针管的线芯、并将线芯导向插装入所述线嘴导针,所述加热设备用于加热绕圈的线芯、使线圈产生自粘效应、从而达到产品绕线紧凑稳定的效果;所述治具移动模组包括三轴移动底座、治具框架,所述治具框架内设置有转动套,所述转动套的端面均匀环布有N个定位腔,每个定位腔内插装治具套,每个治具套内插装有
第二治具芯配合插装于第一治具芯的前端插槽内,所述第二治具芯的远离第一治具芯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气缸,每个第一气缸驱动第二治具芯前凸或后缩于所述治具套布置,所述治具框架还包括有用于驱动治具套轴向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所述转动套外接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切换N个定位腔对应于所述第一治具芯的位置,完成N联空心线圈的绕圈作业。
[0005]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模组包括第一升降气缸、第二左右气缸、第三前后气缸、第四夹持气缸、第五位移气缸,所述第一升降气缸、第二左右气缸、第三前后气缸组合形成三轴移动框架,所述线夹通过第四夹持气缸驱动夹持作业,所述三轴移动框架的输出端固接所述第四夹持气缸的安装座,所述加热设备通过第五位移气缸驱动,所述第五位移气缸驱动加热设备朝向或远离第一治具芯的表面布置;所述加热设备具体为一对,加热设备的第五位移气缸通过安装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模组的对应框架位置,两个所述加热设备的出热面相向布置、且在工作状态下均朝向所述第一治具芯的表面;所述加热设备具体为热风机;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具体包括拨叉、第二升降气缸、第三轴向气缸,所述拨叉的下端固接所述第二升降气缸的上部输出端,所述第二升降气缸固装于所述第三轴向气缸的水平输出端,所述拨叉设置于所述转动套的后端区域的下方位置处,所述拨叉的前后具备轴向移动空间,每个所述治具套的对应于拨叉的位置均设置有对位插装结构,确保拨叉对治具套的可靠轴向移动;所述治具框架的底板连接所述三轴移动底座的输出端,所述底板对应于拨叉的位置设置有避让缺口;所述转动套的轴向后端通过导向柱固接有安装盘,所述安装盘上固设有N个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端贯穿所述安装盘后固接于所述第二治具芯的末端杆部,确保驱动独立稳定可靠;所述转动套的外周的宽度方向部分区域环布有同步齿,所述治具框架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同步带连接所述同步齿,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驱动转动套旋转切换位置。
[0006]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结构后,被卷线材通过线桶模组后沿着导针管行进到线夹,经过线夹后穿入线嘴导针,N个定位腔内的第二治具芯被顺次独立插装于第一治具芯的前端插槽,第二驱动组件带动治具套根据线圈的轴向长度进行前后位置调节,之后第一转动电机驱动线嘴导针转动,同时丝杆驱动模组驱动飞叉模块前后轴向移动,完成对应的单联空心线圈的绕圈,绕圈过程中,加热设备用于加热绕圈的线芯、使线圈产生自粘效应、从而达到产品绕线紧凑稳定的效果;之后通过第一驱动电机切换N个定位腔对应于第一治具芯的位置,完成N联空心线圈的绕圈作业,最后剪断线材,三轴移动底座将成品脱离绕线区域,将完成的成品取下,缩短加热时间,且通过成本更低的设备解决绕线效率低和产能低的技术问题,同时兼容不同圈数及层数的绕线方式切换,其大幅提升作业效率,减少人工作业,增加实用性,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设备的运行能耗。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飞叉模组的立体图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加热模组的立体图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治具移动模组的立体图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治具移动模组治具框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治具移动模组治具框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中序号所对应的名称如下:机架模组10、飞叉模组20、飞叉支撑座21、飞叉基座22、飞叉模块23、线嘴导针24、飞叉轴25、转动盘26、第一转动电机27、导针管28、丝杆驱动模组29、第二电机291、滚珠丝杆结构292、加热模组30、线夹31、加热设备32、第一驱动模组33、第一升降气缸331、第二左右气缸332、第三前后气缸333、第四夹持气缸334、第五位移气缸335、安装支架34、治具移动模组40、剪切机构401、三轴移动底座41、Y轴电机412、Z轴电机413、治具框架42、底板421、避让缺口422、转动套43、导向柱431、安装盘432、定位腔44、治具套45、第二治具芯46、第一气缸47、第二驱动组件48、拨叉481、第二升降气缸482、第三轴向气缸483、第一驱动电机49、线桶模组50、张力器装置51、第一治具芯60、线芯70、三轴移动框架80。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一种多联空心线圈绕圈结构,见图1

图8,其包括机架模组10、飞叉模组20、加热模组30、治具移动模组40以及线桶模组50;飞叉模组20、加热模组30、治具移动模组40布置于机架模组10的上表面,线桶模组50设置于机架模组10的一侧;线桶模组50放置被卷线材,线桶模组50上集成有张力器装置51,张力器装置51使得线被拉紧、确保后续作业;飞叉模组20包括飞叉支撑座21、飞叉基座22、飞叉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联空心线圈绕圈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机架模组;飞叉模组;加热模组;治具移动模组;以及线桶模组;所述飞叉模组、加热模组、治具移动模组布置于所述机架模组的上表面,所述线桶模组设置于所述机架模组的一侧;所述线桶模组放置被卷线材,所述线桶模组上集成有张力器装置;所述飞叉模组包括飞叉支撑座、飞叉基座、飞叉模块、线嘴导针、飞叉轴,所述飞叉模块贯穿有所述飞叉轴,所述飞叉轴的外环周设置有线嘴导针,所述线嘴导针的转动盘连接第一转动电机的输出结构,所述第一转动电机驱动线嘴导针以飞叉轴为中心旋转作业,所述飞叉基座内贯穿有导针管、飞叉轴,所述飞叉基座支承于所述飞叉支撑座,所述飞叉基座还设置有丝杆驱动模组,所述丝杆驱动模组的输出端螺纹连接所述飞叉模块的内置丝杆螺母,所述丝杆驱动模组驱动飞叉模块轴向移动作业,所述飞叉轴的远离所述飞叉基座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治具芯,所述第一治具芯根据空心线圈的内腔设置;所述加热模组包括线夹、加热设备、第一驱动模组,所述第一驱动模组驱动线夹、加热设备移动,所述加热模组布置于所述第一治具芯的对应位置处,所述线夹用于夹持经过导针管的线芯、并将线芯导向插装入所述线嘴导针,所述加热设备用于加热绕圈的线芯;所述治具移动模组包括三轴移动底座、治具框架,所述治具框架内设置有转动套,所述转动套的端面均匀环布有N个定位腔,每个定位腔内插装治具套,每个治具套内插装有第二治具芯配合插装于第一治具芯的前端插槽内,所述第二治具芯的远离第一治具芯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气缸,每个第一气缸驱动第二治具芯前凸或后缩于所述治具套布置,所述治具框架还包括有用于驱动治具套轴向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所述转动套外接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切换N个定位腔对应于所述第一治具芯的位置,完成N联空心线圈的绕圈作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联空心线圈绕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模组包括第一升降气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富胜张立才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智伟信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