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重管式冷却装置扭矩式及机械拉胀式连接工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4335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重管式冷却装置扭矩式及机械拉胀式连接工艺,属于电力行业用冷却装置制造技术领域,通过摒弃原有的焊接工艺转而采取扩管+胀管工艺结合的方式,达到了有效密封,耐压优良的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二重管式冷却装置扭矩式及机械拉胀式连接工艺,克服了传统焊接工艺进行二重管式冷却装置管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重管式冷却装置扭矩式及机械拉胀式连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行业用冷却装置制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二重管式冷却装置扭矩式及机械拉胀式连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我国电力电网建设的蓬勃发展,二重管式冷却装置的工作环境愈加严苛,热交换介质之间的压力差与日俱增。在这一领域中,传统的连接工艺一般以焊接为主,即通过焊接的方式将管板

管相连接以达到密封的效果。但采用焊接工艺进行二重管式冷却装置管板

管密封时,存在以下缺点:
[0003](1)采用焊接工艺时异种材质金属间难以焊接,异种材料之间母材化学成分差别巨大,热传导系数相距甚远,难以形成优良的焊缝;
[0004](2)焊接工艺对环境不友好,有弧光、烟尘及辐射等有害物质发出;
[0005](3)焊接连接处有焊缝存在,需要进行打磨,大幅度增加了员工的劳动强度;
[0006](4)二重管式冷却装置采用焊接工艺密封时,需要对管板进行大幅度机加工的缺点,制造成本高昂;
[0007](5)焊接工艺仅能密封管板

冷却管位置,无法使两或多个冷却管密切接触,导致冷却管之间存在空气等不良热交换介质,热交换性能不佳,冷却装置整体热交换效率不高。
[0008]所以,寻找一种质量稳定,密封效果好,更经济,更高效的二重管式冷却装置管板

管、管

管连接工艺,对该型产品制造制造意义重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重管式冷却装置扭矩式及机械拉胀式连接工艺,克服了传统焊接工艺进行二重管式冷却装置管板

管密封连接时的诸多缺陷,完全舍弃焊接工艺,以两次扩管工艺作为二重管式冷却装置管板

管、管

管连接工艺,达到密封连接的效果,可适用不同的材质。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二重管式冷却装置扭矩式及机械拉胀式连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1](1)第一重管板内加工孔及沟槽,孔径比所选冷却管直径大0.2

0.6mm,孔内粗糙度不小于12.6,孔内环形沟槽粗糙度不小于6.3,沟槽直径比圆孔直径大1.0

1.5mm,沟槽宽度4

6mm,使用气动磨笔清除机加工毛刺后进行和冷却管的装配;
[0012](2)逆行表面清理;
[0013](3)选择扩管器:选定的扩管器直径范围为0.65*第一重管内径

1.25*第一重管内径;
[0014](4)选定扭矩范围:调节象鼻式扩管机扭矩设定值,选定的扭矩值范围应在0.35

0.85之间;
[0015](5)扩管器润滑:在扩管之前,将扩管器完全浸渍于特殊的脂性润滑剂之中,确保
扩管器充分润滑,此后每扩一根管均重复此步骤;
[0016](6)第一重管板与管口处理:在管和管板缝隙处挤入极微量的(甲基)丙烯酸酯密封剂,此后每扩一根管都要重复此步骤;
[0017](7)试扩:试扩1根第一重管,随后根据之前测量的第一重管板孔径,第一重管外径和第一重管内径计算扩管率,试扩后的扩管率应在15%

20%之间,如无法达到,测微调扭矩,再选择1根第一重管进行试扩,直至符合15%

20%的扩管率后,按此扭矩进行全部扩管作业;
[0018](8)第二重管板内加工孔及沟槽,孔径比所选冷却管直径大0.2

0.6mm,孔内粗糙度不小于12.6,孔内环形沟槽粗糙度不小于6.3,沟槽直径比圆孔直径大1.0

1.5mm,沟槽宽度4

6mm,使用气动磨笔清除机加工毛刺后进行和冷却管的装配;
[0019](9)逆行表面清理
[0020](10)选择扩管器:选定的扩管器直径范围为0.75*第二重管内径

1.15*第二重管内径;
[0021](11)选定扭矩范围:调节象鼻式扩管机扭矩设定值,选定的扭矩值范围应在0.55

0.75之间;
[0022](12)扩管器润滑:在扩管之前,将扩管器完全浸渍于特殊的脂性润滑剂之中,确保扩管器充分润滑,此后每扩一根管均重复此步骤;
[0023](13)第二重管板与第二重管管口处理:在管和管板缝隙处挤入极微量的(甲基)丙烯酸酯密封剂,此后每扩一根管均重复此步骤;
[0024](14)试扩:试扩1根第二重管,随后根据之前测量的第二重管板孔径,第二重管外径和第二重管内径计算扩管率,试扩后的扩管率应在12%

15%之间,如无法达到,测微调扭矩,再选择1根第二重管进行试扩,直至符合12%

15%的扩管率后,按此扭矩进行全部扩管作业;
[0025](15)机械拉胀式整体扩管:根据壁厚减薄扩管率8%

10%选定胀芯,进行第二重管与第一重管之间的整体胀管,胀管速度设定15

30mm/s,机械式拉胀机拉力不小于4000N

5000N,单次使用胀芯4

8个,胀管前在第二重管内充分喷涂气相干燥剂进行润滑及胀管过程中的散热。
[0026]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逆行表面清理的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27]A、脱脂:使用雾化喷枪向第一重管板表面喷涂405脱脂剂,使脱脂剂完全润湿第一重管板表面和第一重冷却管端面;
[0028]B、吹干:使用压力为0.5

0.6MPa的干燥压缩空气吹拭第一重管板和第一重冷却管端面,使残余的脱脂剂完全被清除;
[0029]C、擦拭:使用拉丝步擦拭第一重管板表面及第一重冷却管端面,直至外表面无残留异物。
[0030]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逆行表面清理的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31]A、脱脂:使用雾化喷枪向第二重管板表面喷涂405脱脂剂,使脱脂剂完全润湿第二重管板表面和第二重冷却管端面;
[0032]B、吹干:使用压力为0.5

0.6MPa的干燥压缩空气吹拭第二重管板和第二重冷却管端面,使残余的脱脂剂完全被清除;
[0033]C、擦拭:使用拉丝步擦拭第二重管板表面及第二重冷却管端面,直至外表面无残留异物。
[0034]该连接工艺最终效果可达到耐气压不小于0.3

0.5MPa,耐水压不小于1.5

2MPa,耐油压0.3

0.5MPa,氦气检测流量压力1.0

3.0
×
10

4Pa
·
m3/s无泄漏。
[0035]因此,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一种二重管式冷却装置扭矩式及机械拉胀式连接工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重管式冷却装置扭矩式及机械拉胀式连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第一重管板内加工孔及沟槽,孔径比所选冷却管直径大0.2

0.6mm,孔内粗糙度不小于12.6,孔内环形沟槽粗糙度不小于6.3,沟槽直径比圆孔直径大1.0

1.5mm,沟槽宽度4

6mm,使用气动磨笔清除机加工毛刺后进行和冷却管的装配;(2)逆行表面清理;(3)选择扩管器:选定的扩管器直径范围为0.65*第一重管内径

1.25*第一重管内径;(4)选定扭矩范围:调节象鼻式扩管机扭矩设定值,选定的扭矩值范围应在0.35

0.85之间;(5)扩管器润滑:在扩管之前,将扩管器完全浸渍于特殊的脂性润滑剂之中,确保扩管器充分润滑,此后每扩一根管均重复此步骤;(6)第一重管板与管口处理:在管和管板缝隙处挤入极微量的(甲基)丙烯酸酯密封剂,此后每扩一根管都要重复此步骤;(7)试扩:试扩1根第一重管,随后根据之前测量的第一重管板孔径,第一重管外径和第一重管内径计算扩管率,试扩后的扩管率应在15%

20%之间,如无法达到,测微调扭矩,再选择1根第一重管进行试扩,直至符合15%

20%的扩管率后,按此扭矩进行全部扩管作业;(8)第二重管板内加工孔及沟槽,孔径比所选冷却管直径大0.2

0.6mm,孔内粗糙度不小于12.6,孔内环形沟槽粗糙度不小于6.3,沟槽直径比圆孔直径大1.0

1.5mm,沟槽宽度4

6mm,使用气动磨笔清除机加工毛刺后进行和冷却管的装配;(9)逆行表面清理(10)选择扩管器:选定的扩管器直径范围为0.75*第二重管内径

1.15*第二重管内径;(11)选定扭矩范围:调节象鼻式扩管机扭矩设定值,选定的扭矩值范围应在0.55

0.75之间;(12)扩管器润滑:在扩管之前,将扩管器完全浸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宗阳王欢李鹏刘溪王家墨
申请(专利权)人:保定新胜冷却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