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彭苏萍专利>正文

地质雷达蝶型天线屏蔽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3195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地质雷达蝶型天线屏蔽罩是由吸收层、保护层和反射屏蔽层组成。吸收层采用加炭粉的吸收材料,位于屏蔽罩的中心;保护层采用高强度的泡沫材料,将吸收层包裹其中;反射屏蔽层采用金属薄膜,位于吸收层的周围及顶部。本屏蔽罩起到如下作用:对天线内部多次振荡电磁信号进行吸收,对天线外部的电磁干扰信号进行屏蔽。(*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地质雷达蝶型天线的屏蔽罩,该屏蔽罩在提高地质雷达的信噪比、抗干扰能力等方面具有好的效果。目前,公知的地质雷达蝶形天线屏蔽罩仅仅采用金属薄膜包裹泡沫材料来实现对外部电磁信号的屏蔽,对天线内部的振荡干扰信号没有进行任何处理,造成地质雷达数据采集的信号具有强振荡干扰。尤其对于深部反射回来的弱信号,由于信噪比低,易产生虚假信号,造成错误的解释。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蝶形天线屏蔽罩,它不仅能屏蔽天线外部的电磁干扰信号,而且能吸收天线内部多次振荡电磁波干扰信号。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地质雷达蝶型天线屏蔽罩是由吸收层、保护层和反射屏蔽层组成。吸收层采用加碳粉的吸收材料,位于屏蔽罩的中心;保护层采用高强度的泡沫材料,将吸收层包裹其中;反射屏蔽层采用金属薄膜,位于吸收层的周围及顶部。当在天线内部出现振荡和杂乱及漫反射的干扰电磁波信号时,吸收材料起到对这些干扰信号的吸收,降低干扰信号的能量。当外部出现电磁波干扰信号时,如高压电缆线、汽车发动机等产生的,反射屏蔽层的金属薄膜将起到屏蔽作用,避免外部电磁波信号进入到天线内部。由于采用上述方案,地质雷达探测天线采集到的信号,其有效信号的信噪比得到提高,从而仪器探测的精度和可靠性也得到提高。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纵切面图。图3是本技术横切面图。图中1、屏蔽罩顶部 2、反射屏蔽层 3、内部吸收层 4、保护层 5、屏蔽罩底部图1中,吸收层(3)被包围在保护层(4)的内部,反射屏蔽层(2)紧贴在保护层(4)的四周及屏蔽罩顶部(1),在屏蔽罩底部(5)出露的是保护层(4)。图2中和图3,从外部开始分别是反射屏蔽层(2)、保护层(4)和吸收层(3)。权利要求1.一种地质雷达蝶型天线屏蔽罩,它是由反射屏蔽层,保护层和吸收层组成。其特征是反射屏蔽层在天线屏蔽罩的最外层,除了底部以外,紧包在保护层外面;保护层位于天线屏蔽罩的中间,紧包在吸收层外部;吸收层位于天线屏蔽罩的最里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雷达蝶型天线屏蔽罩,其特征是吸收层为梯形体结构,选用吸收材料制作;保护层为梯形盒结构,选用高强度泡沫材料制作,其内部充填吸收层介质;反射屏蔽层为缺少底层的梯形盒结构,选用金属薄膜制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雷达蝶型天线屏蔽罩,其特征是反射屏蔽层为强导电层;保护层为绝缘隔离层;吸收层为弱导电层。专利摘要地质雷达蝶型天线屏蔽罩是由吸收层、保护层和反射屏蔽层组成。吸收层采用加炭粉的吸收材料,位于屏蔽罩的中心;保护层采用高强度的泡沫材料,将吸收层包裹其中;反射屏蔽层采用金属薄膜,位于吸收层的周围及顶部。本屏蔽罩起到如下作用对天线内部多次振荡电磁信号进行吸收,对天线外部的电磁干扰信号进行屏蔽。文档编号H01Q1/00GK2646883SQ0320005公开日2004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3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3日专利技术者彭苏萍 申请人:彭苏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质雷达蝶型天线屏蔽罩,它是由反射屏蔽层,保护层和吸收层组成。其特征是:反射屏蔽层在天线屏蔽罩的最外层,除了底部以外,紧包在保护层外面;保护层位于天线屏蔽罩的中间,紧包在吸收层外部;吸收层位于天线屏蔽罩的最里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苏萍
申请(专利权)人:彭苏萍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