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铰链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79354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铰链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移动机构、输送零件的第一输送机构、输送附件的第二输送机构、组装铰链的组装机构、旋铆铰链的旋铆机构、检测铰链的检测机构、移动铰链的第二移动机构和刻印铰链的刻印机构;所述组装机构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输送机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送机构输出端的位置;所述旋铆机构和所述检测机构沿所述第二移动机构移动铰链方向设置;所述第一移动机构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和所述刻印机构的位置。解决了现有方案中汽车引擎盖铰链长期使用后,铰链零件之间运动不稳定零无法顺畅运动,铰链附件会发生松动导致连接相互之间产生干涉的问题。干涉的问题。干涉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铰链生产线


[0001]本技术涉及生产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铰链生产线。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引擎盖上安装有引擎盖铰链,引擎盖固定在引擎盖铰链上,引擎盖铰链固定在车体上,引擎盖可跟随引擎盖铰链一起旋转,实现了引擎盖的开闭功能。在汽车中引擎盖铰链结构提供汽车引擎盖与汽车车身结构之间的连接,同时提供给汽车引擎盖足够的支撑强度和刚度,实现引擎盖正常开启及关闭,并且控制引擎盖的方向,保证其与周围零部件的配合。汽车的引擎盖通过铰链固定于车身上,并通过铰链实现发动机罩的开启和关闭以保证发动机罩在合理的开启角度内运动,同时铰链需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强度,达到对发动机罩的支撑定位,便于机舱内零件的查看、维修。现有的汽车引擎盖铰链采用人工进行旋铆、组装生产,这就导致汽车引擎盖铰链长期使用后,铰链零件之间运动不稳定零无法顺畅运动,铰链附件会发生松动导致连接相互之间产生干涉。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变得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铰链生产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引擎盖铰链长期使用后,铰链零件之间运动不稳定零无法顺畅运动,铰链附件会发生松动导致连接相互之间产生干涉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汽车铰链生产线;
[0006]包括第一移动机构、输送零件的第一输送机构、输送附件的第二输送机构、组装铰链的组装机构、旋铆铰链的旋铆机构、检测铰链的检测机构、移动铰链的第二移动机构和刻印铰链的刻印机构;所述组装机构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输送机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送机构输出端的位置;所述旋铆机构和所述检测机构沿所述第二移动机构移动铰链方向设置;所述第一移动机构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和所述刻印机构的位置。
[000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机、第二输送机、放置零件的第一夹具、移动所述第一夹具的第三输送机和驱动所述第三输送机升降的第一直线模组;所述第一输送机和第二输送机上下叠加设置;所述第一直线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机两端;所述第一直线模组驱动所述第三输送机沿所述第一输送机和所述第二输送机往复移动。
[000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包括第二直线模组、输送垫片的第一振动盘、输送铆钉的第二振动盘、放置垫片的第一放置架、放置铆钉的第二放置架、吸附垫片的第一吸附盘、吸附附件的第二吸附盘、驱动所述第一吸附盘升降的第一动力装置和驱动所述第二吸附盘的第二动力装置;所述第一放置架设置在所述第一振动盘输出端;所述第二放置架设置在所述第二振动盘输出端;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和所述第二动力装置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直线模组驱动端;所述第二直线模组驱动所述第一吸附盘沿所述第一放置架和
所述第二放置架之间往复移动;所述第二直线模组驱动所述第二吸附盘沿所述第二放置架和所述组装机构之间往复移动。
[000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组装机构包括第二夹具、驱动零件移动的水平多关节机器人、设置在所述水平多关节机器人驱动端的夹持架、驱动所述零件升降的第三动力装置和夹持零件的第一磁吸件;所述零件和所述附件放置在所述第二夹具上;所述第三动力装置滑动设置在所述夹持架上;所述第三动力装置驱动端连接所述夹持架;所述第一磁吸件设置在所述第三动力装置上。
[00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旋铆机构包括旋铆架、旋铆铰链的旋铆头、驱动所述旋铆头旋转的第四动力装置、驱动所述旋铆头升降的第三直线模组、滑动设置在所述旋铆架上的第三夹具、驱动所述第三夹具滑动的第五动力装置、滚动支撑所述第三夹具的滚轮和夹持铰链的第六动力装置;所述第四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三直线模组驱动端;滚轮旋转设置在所述旋铆架上;第六动力装置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三夹具上;所述第五动力装置驱动端连接所述第三夹具。
[00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检测支架、放置铰链的第四夹具、旋转设置在所述第四夹具上的板体、将铰链一侧固定在所述第四夹具上的第七动力装置、将铰链另一侧固定在所述板体上的第八动力装置、拍摄铰链的CCD相机、滑动设置在所述检测支架上的滑块和旋转设置在所述检测支架上的丝杆;所述检测支架上设置有第九动力装置;所述第九动力装置驱动端设置有扭力传感器;所述扭力传感器的检测端连接板体旋转设置在所述第四夹具上的一端;所述丝杆竖直螺纹连接所述滑块。
[00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包括第四直线模组、移动支架、外架、夹持附件的夹持件、驱动所述夹持件沿所述外架移动的第十动力装置、夹持铰链的第二磁吸件、驱动所述第二磁吸件靠近零件的第十一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磁吸件上的导杆和并列设置在所述第四直线模组驱动端的第十四动力装置;所述第十一动力装置和所述第十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移动支架上;所述导杆滑动设置在所述移动支架上;所述移动支架设置在所述第十四动力装置驱动端。
[001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围绕所述夹持件开设有锥面;围绕锥面并列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沿所述夹持件移动方向开设;所述外架抵靠所述锥面;所述锥面向靠近所述第十动力装置方向逐渐收窄。
[001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包括移动铰链的六轴机器人、设置在所述六轴机器人驱动端的驱动支架、夹持铰链的第三磁吸件和驱动所述第三磁吸件移动的第十二动力装置;所述第十二动力装置滑动设置在所述驱动支架上;所述第十二动力装置驱动端连接所述驱动支架;所述第三磁吸件设置在所述第十二动力装置上。
[001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刻印机构包括底板、激光刻印机、放置铰链的第五夹具、抵靠铰链的限位块和驱动所述铰链靠近所述激光刻印机的第十三动力装置;所述第五夹具滑动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限位块设置在所述第五夹具上;所述第十三动力装置驱动端连接所述第五夹具。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1)零件放置在流转板上,零件和流转板沿第一输送机构从左向右移动,移动过程中零件被组装机构取出,流转板移动到位于右侧的第三输送机上,第一直线模组驱动第三输送机向下移动,第三输送机将流转
板移动到第二输送机上,流转板沿第二输送机从右向左移动,流转板移动到位于左侧的第三输送机上,第一直线模组驱动第三输送机向上移动,零件重新放置在流转板上,通过第一输送机构完成零件的输送,通过流转板的流转实现汽车铰链生产线的自动化生产,提高了铰链的生产效率;(2)通过第一移动机构将第一输送机构上零件移动到刻印机构上,刻印机构将零件刻印加工完成后,通过第一移动机构将零件移动到第一输送机构上,通过第三磁吸件吸附零件,通过第十二动力装置完成零件的上下移动,通过六轴机器人完成零件的移动,使得可以准确吸附零件,通过第一移动机构完成第一输送机构和刻印机构之间的自动化移动,使得铰链加工过程中没有人工参与,提高了铰链的生产质量;(3)通过第十三动力装置完成零件的移动,通过限位块对零件进行限位固定,通过激光刻印机对零件进行刻印加工,提高了零件刻印加工的位置精度,提高了铰链质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铰链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移动机构、输送零件的第一输送机构、输送附件的第二输送机构、组装铰链的组装机构、旋铆铰链的旋铆机构、检测铰链的检测机构、移动铰链的第二移动机构和刻印铰链的刻印机构;所述组装机构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输送机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送机构输出端的位置;所述旋铆机构和所述检测机构沿所述第二移动机构移动铰链方向设置;所述第一移动机构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和所述刻印机构的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铰链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机、第二输送机、放置零件的第一夹具、移动所述第一夹具的第三输送机和驱动所述第三输送机升降的第一直线模组;所述第一输送机和第二输送机上下叠加设置;所述第一直线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机两端;所述第一直线模组驱动所述第三输送机沿所述第一输送机和所述第二输送机往复移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铰链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包括第二直线模组、输送垫片的第一振动盘、输送铆钉的第二振动盘、放置垫片的第一放置架、放置铆钉的第二放置架、吸附垫片的第一吸附盘、吸附附件的第二吸附盘、驱动所述第一吸附盘升降的第一动力装置和驱动所述第二吸附盘的第二动力装置;所述第一放置架设置在所述第一振动盘输出端;所述第二放置架设置在所述第二振动盘输出端;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和所述第二动力装置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直线模组驱动端;所述第二直线模组驱动所述第一吸附盘沿所述第一放置架和所述第二放置架之间往复移动;所述第二直线模组驱动所述第二吸附盘沿所述第二放置架和所述组装机构之间往复移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铰链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机构包括第二夹具、驱动零件移动的水平多关节机器人、设置在所述水平多关节机器人驱动端的夹持架、驱动所述零件升降的第三动力装置和夹持零件的第一磁吸件;所述零件和所述附件放置在所述第二夹具上;所述第三动力装置滑动设置在所述夹持架上;所述第三动力装置驱动端连接所述夹持架;所述第一磁吸件设置在所述第三动力装置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铰链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铆机构包括旋铆架、旋铆铰链的旋铆头、驱动所述旋铆头旋转的第四动力装置、驱动所述旋铆头升降的第三直线模组、滑动设置在所述旋铆架上的第三夹具、驱动所述第三夹具滑动的第五动力装置、滚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战郭壮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克莱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