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式曲轴解耦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5223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式曲轴解耦减振器,包括芯轴,所述芯轴外安装有减振弹簧和解耦弹簧,所述减振弹簧外还依次安装有惯性环,所述解耦弹簧外安装有带轮,在所述惯性环和所述带轮之间安装有阻尼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同时实现皮带轮曲轴解耦功能和扭转减振功能,且性能稳定、占用空间小、成本低、可靠性高。可靠性高。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式曲轴解耦减振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前端轴系的减振器,特别是涉及一种一体式曲轴解耦减振器。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汽车发动机曲轴皮带轮与曲轴是刚性连接,与汽车发动机的转速同步运行,在发动机转速变化时,曲轴皮带轮的转速也将变化。发动机由于气缸的交替工作,其输出的扭矩和转速是不均匀的(一般呈现正弦波的形状),特别是当发动机突然加速或减速时,曲轴皮带轮的转速也随着变速,但由于曲轴皮带轮驱动的前端轮系的转动惯量较大,造成前端轮系转速与发动机转速瞬间不同步,传动带与皮带轮之间会形成冲击和打滑,产生噪音,从而降低皮带寿命,造成整个发动机前端轮系寿命降低,由于这些振动、噪音和不平顺性(NVH),使整车的舒适性大大降低;传统发动机扭转减振器是一个独立的部件,装在曲轴的自由端,与曲轴皮带轮并联安装,体积大,成本高。
[0003]为了提高发动机前端轮系的平稳性能和使用寿命,并且与扭转减振器结合而节约发动机的使用空间,现有技术有些关于皮带轮结构方面的改进,与扭转减振器连接为一体。如欧洲专利EP0782674B1中所公开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包括一曲轴解耦器和一扭转减振器。芯轴固定安装在传动轴上,解耦器皮带轮通过两个弧形涡旋弹簧连接芯轴,实现解耦功能;皮带轮通过一球轴承与芯轴连接,实现径向和轴向支撑功能;扭转减振器的惯性环通过一橡胶环与芯轴连接,实现扭转减振功能。
[0004]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如图1所示,皮带轮114通过中间连接件40、130、132、和134与弧形弹簧138连接,再通过支臂120与芯轴112连接,实现解耦功能;皮带轮114通过球轴承118与芯轴112连接,实现径向和轴向支撑功能;惯性环201通过橡胶环202与内支撑件128连接,支撑件128与芯轴112刚性连接并且安装在曲轴120上。
[0005]该技术方案中,曲轴解耦器的弧形涡旋弹簧与皮带轮和芯轴连接通过多个零件来实现并通过一球轴承来实现支撑,零件多,制造工艺复杂,体积大,成本高;扭转减振器的橡胶环的性能不稳定,橡胶环的刚度值随负荷的增加而增加,并且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而且长期使用橡胶环会老化而失效;曲轴解耦器与扭转减振器并联连接,占用空间大,成本高。
[0006]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一体式曲轴解耦减振器,可以同时实现皮带轮曲轴解耦功能和扭转减振功能,且性能稳定、占用空间小、成本低、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体式曲轴解耦减振器,可以同时实现皮带轮曲轴解耦功能和扭转减振功能,且性能稳定、占用空间小、成本低、可靠性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体式曲轴解耦减振器,其特征是:包括芯轴,所述芯轴外安装有减振弹簧和解耦弹簧,所述减振弹簧外还依次安装有惯性环和阻
尼环,所述阻尼环外还安装有带轮。
[0009]更进一步的,所述芯轴内部固定一传动轴,所述芯轴外表面向外凸起形成三个台阶。
[0010]更进一步的,所述减振弹簧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减振弹簧内表面通过紧配合安装于所述芯轴外表面并与所述芯轴一凸台靠近,所述减振弹簧外表面通过紧配合安装在所述惯性环内,所述减振弹簧与所述惯性环内凸台靠近;
[0011]所述减振弹簧位于所述芯轴的第一台阶上,所述减振弹簧具有一个或多个均布的第一弧形缝隙。
[0012]更进一步的,所述减振弹簧的第一弧形缝隙是通过激光切割或其它工艺手段而形成。
[0013]更进一步的,所述惯性环内凸台同时与所述芯轴侧面和减振弹簧侧面接触,所述惯性环外表面与所述阻尼环内表面接触。
[0014]更进一步的,所述阻尼环外表面与所述带轮的第一沟槽内表面接触。
[0015]更进一步的,所述阻尼环是可以用橡胶、塑料或其它弹性材料制成。
[0016]更进一步的,所述带轮外表面有一个或多个第一沟槽,所述第一沟槽与发动机前端轮系的皮带连接;
[0017]所述带轮内表面有一个第二沟槽与所述阻尼环外表面抵接,所述带轮还有两个内台阶与所述解耦弹簧外表面紧配合。
[0018]更进一步的,所述解耦弹簧包括左解耦弹簧和右解耦弹簧,所述左解耦弹簧和右解耦弹簧分别与所述带轮两侧的内表面紧配合,所述左解耦弹簧和右解耦弹簧内表面分别与所述芯轴外表面的第二台阶和第三台阶紧配合;
[0019]所述解耦弹簧均具有一个或多个均布的第二弧形缝隙。
[0020]更进一步的,所述解耦弹簧的第二弧形缝隙是通过激光切割或其它工艺手段而形成。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2]第一、本技术中所使用的技术方案是把扭转减振器的功能部件置于曲轴解耦器的内部空间中,两者共用一个芯轴,避免了现有技术方案中零件多,体积大,占用空间大和成本高的问题;
[0023]第二、本技术技术方案中所使用的减振弹簧的内外表面,通过过盈配合连接芯轴和皮带轮,即可实现径向和轴向支撑,又可传递扭矩,解决了现有技术方案中支撑不稳定的问题;
[0024]第三,本技术技术方案中所使用的减振弹簧的刚度是通过一个或多个弧形缝隙来实现的,可根据刚度的要求来体积缝隙的多少和大小,刚度值准确和一致性好;而且是金属材料,性能稳定可靠。解决了现有技术方案中橡胶环性能不稳定和老化问题;
[0025]第四、本技术技术方案中所使用的解耦弹簧的内外表面,通过过盈配合连接芯轴和皮带轮,即可实现径向和轴向支撑,又可传递扭矩,解决了现有技术方案中靠球轴承实现支撑而造成的成本高和装配工艺复杂的问题;
[0026]第五、本技术技术方案中所使用的解耦弹簧的刚度是通过一个或多个弧形缝隙来实现的,可根据刚度的要求来体积缝隙的多少和大小,刚度值准确和一致性好;而且零
件少,体积小。解决了现有技术方案中的零件多、成本高的问题;
[0027]第六、本技术技术方案中所使用的阻尼环是与曲轴解耦器皮带轮内表面和扭振减振器惯性环的外表面相接触,实现双向相互阻尼,解决了现有技术方案中各自阻尼、零件多、成本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是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4是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2]图5是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的芯轴结构示意图。
[0033]图6A是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减振弹簧结构示意图。
[0034]图6B是本技术图6A中A

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5]图7是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的惯性环结构示意图。
[0036]图8A是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的解耦弹簧结构示意图。
[0037]图8B是本技术图8A中B

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式曲轴解耦减振器,其特征是:包括芯轴(40),所述芯轴(40)外安装有减振弹簧(20)和解耦弹簧(80),所述减振弹簧(20)外还依次安装有惯性环(30)和阻尼环(60),所述阻尼环(60)外还安装有带轮(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曲轴解耦减振器,其特征是:所述芯轴(40)内部固定一传动轴(1),所述芯轴(40)外表面向外凸起形成三个台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体式曲轴解耦减振器,其特征是:所述减振弹簧(20)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减振弹簧(20)内表面通过紧配合安装于所述芯轴(40)外表面并与所述芯轴(40)一凸台靠近,所述减振弹簧(20)外表面通过紧配合安装在所述惯性环(30)内,所述减振弹簧(20)与所述惯性环(30)内凸台靠近;所述减振弹簧(20)位于所述芯轴(40)的第一台阶(41)上,所述减振弹簧(20)具有一个或多个均布的第一弧形缝隙(2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式曲轴解耦减振器,其特征是:所述减振弹簧(20)的第一弧形缝隙(21)是通过激光切割形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式曲轴解耦减振器,其特征是:所述惯性环(30)内凸台(31)同时与所述芯轴(40)侧面和减振弹簧(20)侧面接触,所述惯性环(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增岗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德隆盛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