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4788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蓄电池盖,属于车用蓄电池技术领域。它包括用于配合到蓄电池本体上的具有加液孔盖和通气孔的盖体,特点是:所述的盖体所朝向外的一侧的中央并且沿该盖体的长度方向设有凹腔,在所述的凹腔内并且沿凹腔的长度方向设有第一通气槽,所述的通气孔设在第一通气槽上,所述的凹腔上密封配合有一用于将凹腔封闭的封盖,所述的盖体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开设有总通气孔,该总通气孔与所述的第一通气槽相通;所述的盖体面向所述的蓄电池本体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蓄电池本体的板栅腔的部位延设有隔板和凹设有第二通气槽,该第二通气槽与所述的通气孔相通,在所述的第二通气槽上密封配合有一用于将第二通气槽盖闭的防溢封盖。优点:具有良好的防泄漏效果。(*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车用蓄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蓄电池盖,适合配 备在包括坦克车、装甲车在内的军用或非军用机动车辆的蓄电池上,起防止 电解液泄漏的作用。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文献中已不乏关于蓄电池的技术方案,如A).CN200941411Y 推荐了蓄电池,该专利技术方案是针对先有技术中的蓄电池所存在的比能量 低和比功率小的不足而提出的,但该方案所针对的蓄电池是电动助力车、电 动三轮车所用的蓄电池;B).CN200986930Y介绍了一种电动汽车用蓄电池, 其是围绕结构合理、安装拆卸方便、连接可靠而提出的技术方案,例如在蓄 电池壳体底部设置滚轮,在蓄电池壳体外侧下部对称设置弹性定位棘齿,在 蓄电池壳体侧面上部设有蓄电池正负极输出极柱;C).CN1220293C披露了一 种蓄电池,将蓄电池电极设计成板状一体结构,具体是由陶瓷薄板及两侧面 印刷或喷涂的呈格栅的导电材料组成的阴阳电极共同构成,优点是具有重量 轻、电容量大和使用寿命长;D).CN2615870Y公开了直联及端子内封式动力 蓄电池,上述专利除了文献D)涉及有防止电解液渗出或泄漏的教导外,其余 均未涉及。但是文献D)所称的防止电解液渗出或泄漏的具体技术手段是在蓄 电池盖上开设深凹槽和多排浅凹槽(请见说明书第3页第16 17行及结合图 1、图2和图4),显然,深浅凹槽的作用是用来与蓄电池本体的容腔的隔板相 配合的,犹如榫槽与榫头的配合关系,使蓄电池盖与容腔的隔板密切配合。 这种配合形式仅能解决车辆在较为平坦的道路上所遭遇到的颠簸如遇到坑洼 和/或路面减速器等引发的电解液有可能产生的渗泄,而不能解决车辆在陡坡行驶情况下的电解液的渗泄问题。以军用车辆例如陆地坦克车、水陆两用坦 克车、装甲车等军用车辆为例,为了适应战时恶劣路况环境条件的行驶,需要翻山越岭,因此如果蓄电池的电解液出现渗泄,那么,无疑会引出以下问 题其一,由于蓄电池所用的电解液是由水(离子水)与硫酸配制成的,因 此,具有较强的腐蚀作用, 一旦渗泄则会对周围器件或零部件构成影响;其二,电解液泄漏后,若不及时补充则会对蓄电池的寿命构成严重影响;其三, 不仅浪费电解液,而且对蓄电池的日常呵护比较麻烦,唯恐缺液。业界所知,在蓄电池盖上必须留置有(开设有)通气孔,通气孔的功用 犹如开设在车辆的油箱盖上的孔,如果不设置通气孔,那么蓄电池内的水汽 (水蒸汽)无法排出,严重时会造成爆炸,油箱盖上的孔的功用亦然。因此 当蓄电池随车辆出现大角度的并且长时间的倾斜时,那么由于电解液的液位 会将通气孔漫没(淹没),使电解液循着通气孔外溢。人们习惯所称和所见的 电解液的泄漏主要是由通气孔所引发的,然而,依据前述又不能摒弃该通气 孔。因此,如何在不失通气孔应有或称固有的功用与确保电解液不发生泄漏 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成了业界长期以来所关注的并期取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技术在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基于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能有效地防止电解液从通气孔中泄漏的 蓄电池盖。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 一种蓄电池盖,它包括用于配合到 蓄电池本体上的具有加液孔盖和通气孔的盖体,特点是所述的盖体所朝向外的一侧的中央并且沿该盖体的长度方向设有凹腔,在所述的凹腔内并且沿 凹腔的长度方向设有第一通气槽,所述的通气孔设在第一通气槽上,所述的 凹腔上密封配合有一用于将凹腔封闭的封盖,所述的盖体的宽度方向的一侧 开设有总通气孔,该总通气孔与所述的第一通气槽相通;所述的盖体面向所 述的蓄电池本体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蓄电池本体的板栅腔的部位延设有隔板 和凹设有第二通气槽,该第二通气槽与所述的通气孔相通,在所述的第二通 气槽上密封配合有一用于将第二通气槽盖闭的防溢封盖。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蓄电池本体的板栅腔的数 量有两组,该两组板栅腔沿蓄电池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对称分布,所述的 通气孔的数量有两组,该两组通气孔沿所述的第一通气槽的两侧对称分布, 所述的总通气孔有一对,均与所述的第一通气槽相通,所述的隔板和第二通 气槽的数量均与所述的板栅腔的数量相等并且与板栅腔相对应,每个第二通 气槽上配合有一防溢封盖。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隔板和第二通气槽在所述的盖体上设计成L形,所述的防溢封盖的整体形状为L形。在本技术的还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凹腔构成有嵌条槽,所述的封盖面向凹腔的的一侧延设有嵌条,所述的嵌条与所述的嵌条槽相嵌配。 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通气槽在朝向所述的总通气孔的一端构成有一集气槽,该集气槽与所述的总通气孔相通。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优点即使当蓄电池本体从使用状态的水平位置发生90。的改变,则由于防溢封盖的作用而能有效地防止板栅腔中的电解液进入到通气孔,因此具有良好的防泄漏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盖体的仰视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特别是公众能更加清楚地了解本技术的技术 实质和有益效果,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 述如下,但所有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构成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限制, 任何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替换和/或名词术语的概念变化均应视为本实 用新型所公开的并且要求权利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请见图l,在图1中给出了形状呈矩形的蓄电池本体4,更具体地讲给出 了长方体的蓄电池本体4,该蓄电池本体4还可称为装箱体,这里所讲的装箱 体是指构成有用于设置板栅的板栅腔41的腔体。作为一个实施例,在蓄电池 本体4的长度方向的两侧构成有两组板栅腔41,这两组板栅腔41呈对称布置, 每个板栅腔41内容纳板栅,并且在电连结后,由正负极输出极柱42引至盖 体1外。在本实施例中,虽然给出了两组板栅腔41的数量各为6个,但显然 不受该数量的限制。请见图2并且仍结合图1,在盖体1朝向外的一侧的中央并且沿该盖体1 的长度方向以模具压制方式或其它等效的手段设有一凹腔14,这里所讲的盖 体1朝向外的一侧的概念是指盖体1在使用状态下所朝向上的一侧。在凹腔 14内并且沿凹腔14的长度方向凹设(开设)有第一通气槽13,在围绕第一 通气槽13处开设有与第一通气槽13相通的通气孔12。由于在前面已经提到 蓄电池本体4的板栅腔41的数量有两组且每组有6个,因此通气孔12的数量也应当有两组,每组也有6个,在图1中详细地示出了两组通气孔12呈对 称关系地位于第一通气槽13的两侧,由过渡槽道121与第一通气槽13相通, 过渡槽道121与第一通气槽13构成十字形的交错关系。在第一通气槽13的 一端即图1所示的左端构成有一集气槽131,该集气槽131与开设在盖体1 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的一对总通气孔16相通。由于板栅腔41有两组,每组有6 个,因此盖体l上的加液孔盖ll也具有两组,每组6个,即与相应数量的板 栅腔41相适应。当需要向板栅腔41加入电解液时,那么只要移去加液孔盖 11,露出加液孔,通过加液孔向板栅腔41中加入电解液。在前述的凹腔14 的四周还构成有嵌条槽15,该嵌条槽15显然是用来接应或称回报封盖2上的 嵌条21的,也就是说,封盖2通过嵌条21嵌入到嵌条槽15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电池盖,它包括用于配合到蓄电池本体(4)上的具有加液孔盖(11)和通气孔(12)的盖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体(1)所朝向外的一侧的中央并且沿该盖体(1)的长度方向设有凹腔(14),在所述的凹腔(14)内并且沿凹腔(14)的长度方向设有第一通气槽(13),所述的通气孔(12)设在第一通气槽(13)上,所述的凹腔(14)上密封配合有一用于将凹腔(14)封闭的封盖(2),所述的盖体(1)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开设有总通气孔(16),该总通气孔(16)与所述的第一通气槽(13)相通;所述的盖体(1)面向所述的蓄电池本体(1)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蓄电池本体(4)的板栅腔(41)的部位延设有隔板(18)和凹设有第二通气槽(17),该第二通气槽(17)与所述的通气孔(12)相通,在所述的第二通气槽(17)上密封配合有一用于将第二通气槽(17)盖闭的防溢封盖(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迎阳蓄电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