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取锂离子电池脱锂态正极材料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63157 阅读:2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制取锂离子电池脱锂态正极材料的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材料技术领域,其特征是将强氧化剂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混合于去离子水中,对混合液进行振动和搅拌,使其进行充分的化学反应,便会有不溶于水的脱锂态正极材料生成,用过滤器将溶于水的其他生成物过滤掉,再用去离子水对不溶于水的脱锂态正极材料进行反复清洗后,在空气中干燥,便获得纯净的脱锂态正极材料。该制取方法的优点是:①可以得到纯净和足够量的脱锂态正极材料,以便深入进行微观结构分析和电极动力学过程机理分析;②锂含量计算方便准确;③使用普通化学反应器具,操作简便,容易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制备锂离子电池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制取锂离子电池 脱锂态正极材料的方法。技术背景-锂离子电池充放电会引起正极材料锂含量的变化,从而导致正极材料微观 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对循环性能和抗过充性能产生影响,为了对正极材料的微 观结构以及循环性能和抗过充性能进行分析,需要制取各种锂含量的脱锂态正 极材料。至今,国内外锂离子电池研究工作者都是对整体锂离子电池在预定的 充放电制度下获得已知脱锂量的正极材料,再将锂离子电池拆开,去除与脱锂 态正极材料混合在一起的炭黑、粘结剂等,获得脱锂态正极材料。这种制取方 法存在以下缺点①分离过程繁琐,混合物不能通过溶解分离,很难获得足够 纯净的脱锂态正极材料;②每个电池中仅含有极少量正极材料,很难获得足够 多量的脱锂态正极材料;③对脱锂态正极材料的锂含量计算不够准确。④正极 材料粉末颗粒形貌粒度不均匀,充电或放电导致的不同颗粒的锂离子脱出或嵌 入的数量比例有差异,即电化学反应不均匀,制取的脱锂态正极材料颗粒之间 成分有差异,不利于准确分析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非充电制取锂离子电池脱锂态正极材料的方法,可 以有效地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是一种采用化学反应制取锂离子电池脱锂态正极材 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操作流程是①将强氧化剂与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混合于去离子水中;②用振荡搅拌装置对混合液进行振荡和搅拌,使其进行充分 的化学反应,得到的生成物有不溶于水的脱锂态正极材料和溶于水的物质,搅 拌时间应随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与强氧化剂种类以及化学反应快慢的不同而 不同,以确保化学反应充分进行;③用过滤器将溶于水的生成物过滤掉;④用去 离子水对不溶于水的脱锂态正极材料反复清洗;(D将清洗后的脱锂态正极材料 在空气中干燥,便获得纯净的脱锂态正极材料。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及积极效果有①该制取方法是一种常规的化学反应过程, 制取条件要求不高,操作简便,容易控制,可以获得足够多量的脱锂态正极材 料,并且根据化学反应式就可以计算得到较为准确的锂含量。②该制取方法的 化学反应是在水中进行的,脱锂态正极材料是不溶于水的物质,而其他产物易 溶于水,通过过滤和反复用去离子水清洗后可以获得纯净的脱锂态正极材料。 (D化学反应在水中进行并可以施以长时间连续搅拌,达到化学反应充分地进行。 附图说明图1(a)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02的扫描电镜二次电子像。图1(b)为电子束沿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2的晶向入射的电子衍射花样。图2(a)为制取的锂离子电池脱锂态正极材料Lio.5Co02的扫描电镜二次电子像。图2(b)为电子束沿锂离子电池脱锂态正极材料Lio.5Co02的晶向入射的 电子衍射花样。具体实施方式-例l、脱锂态的LixCo02 (0<x<l)的制取LiCo02是目前应用最广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如欲制取10克Li。.5Co02,根据以下化学反应式2 LiCo02 + 0.5 Na2S208 — 2 Li05CoO2 + 0.5 Na2S04 + 0.5 Li2S04 (1 )(式中各物质的分子量:LiCo02为97.88, Na2S2Oj 238.13, Li0.5CoO2为94.3, Na2S04为142.04, 1^2804为127.96)可计算出所需LiCo02与Na2S20s的重量分别为10.36克与6.303克。称取6.303 克的强氧化剂Na2S208与10.36克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02,分散在去离 子水中,在磁力振荡仪上连续振荡搅拌48小时,使化学反应充分进行,再将水 溶性的生成物Na2S04和Li2S04过滤掉,用去离子水反复清洗剩余的不溶于水的 生成物,在空气中干燥,即可得到10克纯净的脱锂态正极材料Li。.5Co02。 根据化学反应式2 LiCo02 + x Na2S208 — 2 Li^CoC^ + x Na2S04 + x Li2S04 (2 )可计算出x取不同值时所需Na2S208与LiCo02的重量比,列于下表中Xx=0.95x=0.90x=0.80x=0.65x=0.50所需Na2S208与LiCo02的重量比6.082 %12,16%24.33 %42.58 %60.82 %附图中图l(a)和图2(a)分别为本实施例中脱锂前的LiCo02与脱锂后的 00.50)02的实物照片。图1(b)和图2(b)所示的电子衍射花样存在显著差别,反映 了脱锂造成1^.50)02相对于LiCo02的晶体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例2、脱锂态的LixMri204 (0<x<l)的制取LiMn204由于价格更低、不污染环境而成为有极好应用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正 极材料。如欲制取10克LiQ.5Mn204,根据以下化学反应式2 LiMn204 + 0.5 Na2S208 — 2 Li05Mn2O4 + 0.5 Na2S04 + 0.5 Li2S04(3) (式中各物质的分子量LiMn204A 181.10, Na2S208为238.13, Li05Mn2O4为 177.63, Na2S04为142.04, Li2S04为127.96)可计算出所需LiMn204与Na2S208的重量分别为10.20克与3.351克。按照与例 1相同的操作方法,即可得到10克纯净的脱锂态正极材料Li。.5Mn204。 根据化学反应式2 LiMn204 + x Na2S208 — 2 Li'-JVlnA + x Na2S04 + x Li2S04 (4)可计算出x取不同值时所需Na2S208与LiMn204的重量比,列于下表中<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column></row><table>权利要求1. ,它是一种常规化学反应制取法,其特征在于操作流程是①将强氧化剂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混合于去离子水中;②用振荡搅拌装置对混合液进行振荡和搅拌,使脱锂反应充分进行,得到的生成物有不溶于水的脱锂态正极材料和溶于水的物质;③用过滤器将溶于水的生成物过滤掉;④用去离子水对不溶于水的脱锂态正极材料进行反复清洗;⑤将清洗后的脱锂态正极材料在空气中干燥,便获得纯净的脱锂态正极材料。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其 特征是所述的振荡搅拌装置采用的是磁力振荡仪。全文摘要,属于锂离子电池材料
,其特征是将强氧化剂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混合于去离子水中,对混合液进行振动和搅拌,使其进行充分的化学反应,便会有不溶于水的脱锂态正极材料生成,用过滤器将溶于水的其他生成物过滤掉,再用去离子水对不溶于水的脱锂态正极材料进行反复清洗后,在空气中干燥,便获得纯净的脱锂态正极材料。该制取方法的优点是①可以得到纯净和足够量的脱锂态正极材料,以便深入进行微观结构分析和电极动力学过程机理分析;②锂含量计算方便准确;③使用普通化学反应器具,操作简便,容易控制。文档编号H01M4/04GK101378118SQ200810079539公开日2009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29日专利技术者张敏刚, 晋民杰, 李改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取锂离子电池脱锂态正极材料的方法,它是一种常规化学反应制取法,其特征在于操作流程是:①将强氧化剂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混合于去离子水中;②用振荡搅拌装置对混合液进行振荡和搅拌,使脱锂反应充分进行,得到的生成物有不溶于水的脱锂态正极材料和溶于水的物质;③用过滤器将溶于水的生成物过滤掉;④用去离子水对不溶于水的脱锂态正极材料进行反复清洗;⑤将清洗后的脱锂态正极材料在空气中干燥,便获得纯净的脱锂态正极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时建李改兰田玉明晋民杰张敏刚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