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
,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混合动力汽车等一系列高科技电子产品的不断问 世,电池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人们对电池性能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单 质硫的理论比容量为1675mAh/g,与锂组装成电池的理论比能量可达2600Wh/kg,远高于锂离 子电池,成为当前电池发展的主要趋势。然而,由于硫的电绝缘性,室温下含硫100%的电极是不可能充放电的。为弥补该缺点, 常用的解决方式是在电极制作过程中添加大量的导电剂。同时也有很多研究者尝试用有机硫 化物及碳硫聚合物作为锂电池的正极材料。而这些目前报道的正极材料大都存在着一定的缺 点。如正极材料的比容量低,室温下氧化还原反应速度较慢,且只能在低电流密度下进行充放 电,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可逆性差,以及放电时形成易溶于有机溶剂的小分子硫巯基化合物, 使得循环性能变差,有机硫化物及其聚合物本身导电性差,降低了储能密度等。因此,如何 去解决目前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比容量过低、循环性能不好这一缺点已成为了一种很关键的 技术。单质硫是目前所了解的正极材料中比容量最高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电池正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下步骤: 1)金属片的预处理: 将表面平整的金属薄片裁剪成直径大小为10-15mm的圆片,先用丙酮超声洗涤2-4分钟,然后用蒸馏水超声洗涤1-2分钟,取出后晾干; 2)硫碳复合材料的沉积: 将步骤1)处理后的金属薄片放入化学气相沉积装置的真空腔体中,利用载气将液态含硫碳源携带至反应的真空腔体内,采用等离子体或热裂解的方式,使含硫碳源裂解,裂解后的得到的活性基团在处理后的金属薄片上沉积4-8小时,即可得到硫碳复合材料;制备好的硫碳复合材料在化学气相沉积装置中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可得到锂电池正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传新,皮华滨,汪建华,王升高,马志斌,满卫东,张行,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