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黎昌兴专利>正文

1.5伏圆柱密封充电铅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0840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于1.5伏干电池及其它1.5伏圆柱充电电池领域所应用的1.5伏圆柱密封充电铅电池。其主要由电池壳10内设置的正极板8、负极板7的极耳穿过口端的密封盖14后,分别进行连接,并在正极耳连线或负极耳连线上串接电压控制器15,在密封盖14中心设置单向阀2构成。该充电铅电池具有1.5伏稳定电压、内阻小、电流大、充电无“记忆”、寿命长等特点。(*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1.5伏圆柱密封充电铅电池,适于1.5伏干电池及其它1.5伏圆柱充电池所应用的领域。现有圆柱密封充电铅电池,由于铅的额定电压所限定,最低电压也是在2~2.1V,不能在使用1.5伏电压的电器通用,例如应用于电筒、常规电珠不耐压、经常烧损、使用极不方便。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额定电压为1.5伏能通用于现行使用1.5伏电源电器的圆柱密封充电铅电池。本技术的设计方案是由电池壳10、正极帽1、密封盖14、正极板8、负极板7、隔膜层9、负极连线5、正极连线6构成,其中在电池壳10内设置正极板8、负极板7、隔膜层9,正极板8、负极板7的极耳穿过设置在电池壳10口端的密封盖14后,分别进行连接,电压控制器16串接在正极耳连线或负极耳连线上,密封盖14中心设置单向阀2,负极底片11从上端连接至电池壳10底部。本技术所述的圆柱密封可充铅电池具有1.5伏的稳定电压、内阻小、电流大、充电无“记忆”缺陷、寿命长等特点,适于任意种1.5伏圆柱干电池和圆住充电池所应用的范围。附图说明图1,充电铅电池结构示意图;图2,充电铅电池俯视图。实施例结合附图1、2,在电池壳10内放置正极板8、负极板7后用电解质作隔膜层9,正极板8、负极板7的极耳穿过密封盖14后,在密封盖14顶部的沟槽16内连接极耳,电压控制器15用两支二极管正负极性并联后串接在正极耳或负极耳连线上,用密封胶12进行密封后,在密封盖14中心放置胶环单向阀2、绝缘垫片3、塑料压圈4即可。权利要求1.一种由电池壳10、正极帽1、密封盖14、正极板8、负极板7、隔膜层9、负极连线5、正极连线6构成的1.5伏圆住密封充电铅电池,其特征在于电池壳10内设置正极板8、负极板7、隔膜层9,正极板8、负极板7的极耳穿过设置在电池壳10口端的密封盖14后,分别进行连接,电压控制器15串接在正极耳连线或负极耳连线上,密封盖14中心设置单向阀2,负极底片11从上端连接至电池壳10底部。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适于1.5伏干电池及其它1.5伏圆柱充电电池领域所应用的1.5伏圆柱密封充电铅电池。其主要由电池壳10内设置的正极板8、负极板7的极耳穿过口端的密封盖14后,分别进行连接,并在正极耳连线或负极耳连线上串接电压控制器15,在密封盖14中心设置单向阀2构成。该充电铅电池具有1.5伏稳定电压、内阻小、电流大、充电无“记忆”、寿命长等特点。文档编号H01M10/06GK2287751SQ9720109公开日1998年8月12日 申请日期1997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1997年1月31日专利技术者黎昌兴 申请人:黎昌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电池壳10、正极帽1、密封盖14、正极板8、负极板7、隔膜层9、负极连线5、正极连线6构成的1.5伏圆住密封充电铅电池,其特征在于电池壳10内设置正极板8、负极板7、隔膜层9,正极板8、负极板7的极耳穿过设置在电池壳10口端的密封盖14后,分别进行连接,电压控制器15串接在正极耳连线或负极耳连线上,密封盖14中心设置单向阀2,负极底片11从上端连接至电池壳10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昌兴
申请(专利权)人:黎昌兴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2[中国|贵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