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信光专利>正文

蓄电池的端子套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8617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蓄电池的端子套件,为一方形绝缘柱体,包括有一前端面与一后端面,前端面有一供端子插入并呈倾斜状的端子插槽,插槽底面由前端面内缩形成一开口部分,开口分部包括有一左体壁、一右体壁及一前端壁面,前端壁面与端子突出于蓄电池顶端的直立部分高度相等。插槽两侧各设有制掣部,供端子插入插槽时,能与端子套件紧密结合。可固定和定位端子,防止端子片短路、变形、防止由于运送或堆叠挤压而造成端子压扁损坏或松脱掉落。(*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及一种蓄电池的端子套件,尤其是一种能将端子固定及定位,使蓄电池在堆叠或挤压时,不致使端子变形损坏的端子件。一般蓄电池均具有端子,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的现有的蓄电池,其正、负极端子1、2在蓄电池的顶端面3上的正、负极孔4、5中突起。端子1、2连接极板接头部分。为了使端子1、2与接头连接稳定且不会腐蚀,在正负极孔4、5中灌注树脂6固定,即可稳定端子1、2与接头连接处且可防止腐蚀损坏。尤其是在小型电器、机车、汽车或其他适用地方使用的蓄电池,通常突起的端子形状必须为片状。制造完成的蓄电池成品在运送过程中堆叠或挤压时,常造成蓄电池端子被压坏,紧贴在蓄电池顶端而造成端子变形,甚至压断损坏。尤其是在将变形的端子恢复原状时,一不小心便常会扭断端子,从而影响端子的使用寿命。另外,蓄电池在制成成品时,会使端子形成一倾斜度,以适合接线端子在此角度的轨道上,快速地与电池端子接合,变形或损坏的端子则无法维持在此倾斜度,固此接线端子就很难与变形的端子顺利接合。而且一般蓄电池端子并无绝缘体保护,因此时常发生短路或电源损耗的情况,使蓄电池寿命缩短。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电池的端子套件,使其能将端子固定及定位,并能保护端子,防止端子片短路、变形,及在运送或堆叠挤压时防止端子被压扁损坏,或松脱掉落。本技术的目的是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在一种蓄电池的端子套件中,该端子套件为一方形绝缘柱体,其包括有一前端面及一后端面,由前端面形成有一个供端子插入并且呈倾斜状的端子插槽,并且该端子插端的底面部分由前端面内缩而形成一开口部分。该开口部分包括有一左体壁、一右体壁及一前端壁面。前端壁面与端子突出于蓄电池顶端的直立部分度度相等。在插槽内两侧分别设有一使端子在插入端子插槽中时,能被夹持固定住的制掣部。还可在后端面开有一槽孔,槽孔位于插槽的下方。插槽底面与前端壁面的连接处可为一弧形。插槽可为前倾后仰。也可在插槽的顶面或底面设一突起部。在开口部分的左、右体壁底部突出有一突出部。本技术的目的也可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在一种蓄电池的端子套件中,该端子套件为一方形绝缘柱体,其包括有一前端面及一后端面分别连接正、负极端子。由前、后端面分别形成有一供端子插入且呈倾斜状的端子插槽,该端子插槽的底面部分由前端面内缩形成一开口部分。该开口部分包括有一左体壁、一右体壁及一前端壁面。前端壁面与端子突出于蓄电池顶端的直立部分高度相等。在插槽内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使端子在插入端子插槽中能被夹持固定的制掣部。本方案中的柱体为弯曲形状。插槽底面与前端壁面的连接处可为一弧形。插槽可为前倾后仰。还可在插槽顶面或底面设有一突起部。在开口部分的左、右体壁底部突出有一突出部。也可在前端壁面上开有一槽孔,槽孔位于插槽的下方。由于采用上述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蓄电池端子套件为具有端子插槽的方形绝缘柱体,使端子可以插入插槽内,在插槽两侧设有的制掣部,使端子插入插槽时能与端子套件紧紧接合,使端子固定及定位。在端子的接触部分完全进入插槽中时,由于前端壁面与端子突出于蓄电池顶端的直立部分高度相等,使端子套件能顶住在蓄电池的顶端,保护端子固定与定位。端子有端子套件的保护,因而不会形,端子套件能承担堆叠的力量,能支持住端子,使之不变形,使蓄电池在运送过程中不被压扁,从而不会因为变形损坏导致端子脱落。由于端子套件为绝缘体,使端子不会发生短路。本技术第一个技术方案的端子套件为二个分别的方形绝缘柱体,各自分别插入正、负端子中。本技术第二个技术方案的端子套件为一个弯曲形状的方形绝缘柱体,柱体两端可以套入正、负端子中。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现有的蓄电池端子立体示意图图2A为本技术蓄电池的端子套件中插槽顶面设有实起部的前视示意图图2B为本技术蓄电池的端子套件中插槽底面设有实起部的前视示意图图3A为图2的侧剖示意图图3B为图2B的侧剖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蓄电池的端子套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蓄电池的端子套件第一个实施例使用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蓄电池的端子套件第二个实施例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1、2.正、负极端子 30.顶端面 4、5.正负极孔6.树脂 10.蓄电池 11.电池盖 12.电池槽 13、14.正负极孔 15.树脂 16、17.正负极端子 161.直立部分 162.接触部分 163.弯曲部分 164、165.接线孔 18.顶端 20.端子套件 21.前端面 22.后端面 23.端子插槽 23.制掣部232.顶面 233.突起部 234.底面 235.突起部 24.槽孔25.开口部分 251.左体壁 252.右体壁 253.前端壁面254.弧状连接处 255.突出部 27.方形绝缘柱体请同时参阅图2A、图2B、图3A、图3B、图4、图5所示的本技术蓄电池的端子套件结构图。该蓄电池10包括有一电池盖11及一电池槽12,电池盖11上相对角端分别设有一正、负极孔13、14,该正、负极孔13、14中灌注有树脂15将正、负端子16、17固定。正、负端子16、17均为片状且具有一直立部分161、一呈倾斜的接触部分162及两者连接的弯曲部分163。蓄电池10的端子套件20为一方形绝缘柱体。最好为一体射出成型的橡胶产品。该端子套件20包括有一前端面21与一后端面22,由前端面21形成有一供端子16、17插入且呈倾斜状的端子插槽23,该端子插槽23呈前倾后仰的方式。插槽23呈倾斜状以供日后取下端子套件20时,端子16、17可以一适合倾斜角度与外部电线端子(图中未画出)连接,也就是说端子16、17有端子套件20的保护,所以不会变形或在遭受挤压下仍可保持在较佳的状态,供外部电线的端子合。为了能使端子16、17在插入端子插槽23中被夹持固定住,在插槽23内两侧分别设有一制掣部231,用以制掣端子16、17。也就是说,端子16、17的宽距与插槽23内的宽槽距离相等或略小。后端面22开有一槽孔24,位于插槽23下方。其主要是能提供端子16、17插入端子插槽23时,具有一弹性变形空间。当端子16、17插入插槽23时,端子16、17会迫紧插槽23而导致端子套件20被挤压,由于上方较薄,下方较厚,因此上方较有弹性空间,而下方设有一槽孔24,以缓解端子套件20的压力。事实上也可以设计为其他结构,并不一定是槽孔24的设计。插槽23的顶面232设有一突起部233或插槽23的底面234设有一突起部235,可与端子16接触部分162上的接线孔164、165嵌合,使端子套件20更易固定。这一设计具有辅助固定及定位的作用,当然也可用别的设计而省去此一突起部233、235的结构。也就是利用紧配合的方式,便端子16很容易地被固定在端子套件20中。另外,前述槽孔24也可设在前端壁面253上。端子插槽23底面234部分由前端面21内缩而形成一开口部分25,而该开口部分25包括有一左体壁251、一右体壁252及一前端壁面253,前端壁面253与端子16突出于蓄电池10顶端18的直立部分161高度相等。同时,插槽23底面234与前端壁面253连接处254为一弧状,使配合端子16弯曲部分163紧密贴合。本技术最重要的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电池的端子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子套件为一柱体,其包括有一前端面(21)及一后端面(22),由前端面(21)形成有一个供端子插入且呈倾斜状的端子插槽(23)并且该端子插槽(23)的底面部分由前端面(21)内缩而形成一开口部分(25),该开口部分(25)包括有一左体壁(25)、一右体壁(252)及一前端壁面(253),该前端壁面(253)与端子突出于蓄电池(10)顶端(18)的直立部分(161)高度相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信光郑彩琴
申请(专利权)人:陈信光郑彩琴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