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信光专利>正文

蓄电池电解液供给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0283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蓄电池电解液供给器,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充填电解液于其内的容器,在容器上端具有与容器一体成型的薄膜部,或在容器上端具有一充填管,在充填管开口端设置有一体成型的薄膜部,在容器底端具有注液口,用单一或若干柱塞连接一起的连排栓塞住封闭注液口。将容器由薄膜部插入注入口,打开连排栓,容器内的电解液可顺利迅速注入蓄电池中,连排栓则可用以封闭蓄电池注入口,使电解液在充填过程中不易外渗,注入迅速顺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蓄电池电解液的供给器,尤其涉及一种电解液在充填过程中不易外渗,注入迅速顺畅,操作简单的蓄电池电解液供给器。早期的干燥充电式铅蓄电池是利用电解液容器逐一将蓄电池电解槽室充填,由于以目测方式控制电解液充填量,常导致电解液过充或不足,非常不便。因此就想利用各种蓄电池的电解槽是一定量的,可事先将电解液充填在一与电解槽室相同定量的电解液容器中,待蓄电池充填电解液时,即可将容器中的电解液注入电解槽室中而不会发生充填过量或不足的情况。关于电解液容器或称电解液供(进)给器较早采用密闭方式将电解液密封在一容器中,当需要充填时再逐一将充填口剪断或切断进行注液的工作,由于剪断或切断的方式常使容器中的电解液因用力过度而外洒,电解液浪费并无法充填足量到蓄电池中。在蓄电池用电解液的进给器的构思中,公开了一种在电解液容器的充填管处形成一薄膜,该薄膜为铝片层并以耐热性聚酯树脂层包覆,且在底面形成聚乙烯树脂层,使酸性电解液不会腐蚀铝片层。但在注入电解液时,容器会因内压与外压无法平衡,使电解液很难顺畅注入蓄电池中。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电池电解液供给器,使其在电解液充填过程中,不易外渗,注入迅速顺畅,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一种蓄电池电解液供给器中,包括至少一个电解液容器,电解液被充填在电解液容器内,容器以单一或若干个连接的结构对应于蓄电池的注入口,容器与注入口相互配合,提供充填电解液。在容器上端具有与容器一体成型的薄膜部,在容器底端具有一注液口,由单一或若个柱塞连接在一起的连排栓塞住封闭注液口。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这样实现在一种蓄电池电解液供给器,包括至少一个电解液容器,电解液被充填在电解液容器中,容器以单一或若干个连接的结构对应于蓄电池的注入口,容器与注入口相互配合提供充填电解液。在容器上端具有一充填管,在充填管的开口端枢设有一体成型的薄膜部,在容器的底端具有一注液口,由单一或若干个柱塞连接在一起的连排栓塞住封闭该注液口。由于采用上述各种方案,当将容器由容器上端的薄膜部或充填管开口端的薄膜部插入蓄电池的注入口时,将连排栓打开,容器内的电解液就可顺利迅速地由注入口充填到蓄电池中,而连排栓则可用以封闭蓄电池注入口,使电解液在充填过程中不易外渗。本技术结构简单、注入迅速顺畅,操作方便。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蓄电池电解液供给器的第一个实施例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的正面纵向剖视图图3是图1的侧面纵向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容器插入蓄电池前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容器插入蓄电池后使用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连排栓封闭蓄电池注入口的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立体示意图图中,10.容器11.电解液12.连接部13.薄膜部14.注液口15.碎裂部16.充填管17.开端口20.蓄电池21.注入口22.凹槽23.尖端部24.底部30.连排栓31.柱塞请参阅图1、图2、图3所示的本技术蓄电池电解液供给器的第一个实施例。该蓄电池电解液供给器包括至少一电解液容器10,该容器10用以充填电解液11于其内,且容器10以单一或若干个连接方式对应于蓄电池20的注入口21,相互配合提供充填电解液11。容器10为矩形、圆形或多边形状为好。在容器10上端具有与容器10一体成型的薄膜部13,使之能顺利容易地插入蓄电池20的注入口21。在容器10的底端有一注液口14,由单一或若干个柱塞31连接在一起的连排栓30塞住封闭该注液口14。如图1所示,若干个容器10是利用连接部12相互连接在一起,该连接部12呈一薄片体状。也可直接将若干个容器10全部衔接一起,但是无论何种连接方式,若干个容器10的薄膜部13间的间距必须相同,且能对准蓄电池20的注入口21。在制造容器10时,本技术最主要的特征是使薄膜部13与容器10一体成型,由于容器10与薄膜部13使用的材料相同,如聚乙烯树脂,是耐酸性的材料,因此不会有传统的利用铝片层为薄膜所产生腐蚀的问题,目前虽有将铝片层涂布如耐热性聚酯树脂层及聚乙烯树脂层保护,但在制造上成本高,且程序复杂,不如本技术一体成型的好处,另外,注入口21具有一呈倾斜的尖端部。如图2、图3所示,由于在容器10中必须要求内、外压平衡,才能有助于电解液11顺畅及迅速注入蓄电池20中。因此最佳方式是在每一容器10上设有注液口14,使每一容器10可以最简便操作,迅速、顺畅地将电解液11注入到蓄电池20中。虽然现有技术中有利用在容器间设置连通口,但对整体的内、外压平衡与舒解的帮助有限,并不如在每一容器10中直接设置注液口14来得方便。同时,利用电解液填充装置(图中未画出)将电解液11经注液口14迅速充填是有很大帮助,且较传统充填管的方式更便利,当容器10由薄膜13处插入蓄电池20的注入口21时,将连排栓30打开,容器10内的电解液11便可顺利迅速地由注入口21充填到蓄电池20中,而连排栓30便可以封闭蓄电池20的注入口21,使电解液11在充填过程中不易外渗,注入迅速顺畅,操作简单。因此本技术所述的封闭该注液口14的连排栓30,除了具有封闭注液口14的效果,同时也可以转用在蓄电池20中用以封闭注入口21,因一般电解液填充器是使用在干燥充电式蓄电池中,故而本技术上述做法具有减少材料浪费与降低成本的效果。请参阅图4、图5、图6所示的本技术蓄电池电解液供给器的第一实施例插入前、后使用状态示意图及连排栓封闭注入口的剖视图,当欲将电解液供给器插入蓄电池20的注入口21上时,容器10的薄膜部13必须朝下并对准注入口21。由于没有充填管的结构,且蓄电池20的注入口21是枢设在蓄电池20顶部的凹槽22中,所以本技术是利用容器10壳体的长宽略于小凹槽22的长宽,以方便容器10垂直往下插入注入口21上,容器10的形状可配合凹槽22的形状,例如凹槽22为圆形则容器10也为圆形配合。如图4所示,本技术的薄膜部13与注入口21大小相同为好,其中薄膜部13与注入口21又以圆形为好。如图5所示,容器10在插入贯穿于注入口21时,由于薄膜部13与注入口21大小相同,因此容器10上的薄膜部13会向容器10内破裂产生碎裂部15而紧贴于注入口21,使电解液11不易外渗,同时将连排栓30取下打开注液口14,使容器10内、外压保持平衡,而能让电解液11顺畅及迅速地注入到蓄电池20中,由于注入口21的高度高于薄膜部13,因此部分电解液11会残留在容器10内。不须担心的是,当容器10往上拔起时,因碎裂部15的磨擦力会使容器10以缓慢而不太快的速度沿注入口21边缘上升,此时残留在容器10内的电解液11会顺着注入口21的倾斜尖端部23的底部24入口进入蓄电池20的电池槽室中,操作十分简便。本技术不会象一般充填管需要高度,以及发生充填管与注入口间产生间隙使电解液外渗,因此整体设计均优于现有技术。如图6所示,当电解液11完全注入到蓄电池20中后,将取下的连排栓30封闭注入口21,而不需在蓄电池20另外附加连排栓30。图7所示为本技术蓄电池电解液供给器的第二个实施例,本技术的这一较佳实施例是容器10上具有一充填管16,而薄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电池电解液供给器,包括至少一个电解液容器(10),电解液(11)被充填在电解液容器(10)内,容器(10)以单一或若干个连接的结构对应于蓄电池(20)的注入口(21),配合提供充填电解液(11),其特征在于:在容器(10)上端具有与容器(10)一体成型的薄膜部(13),在容器(10)底端有一注液口(14),由单一或若干个柱塞(31)连接在一起的连排栓(30)塞住封闭该注液口(1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信光郑彩琴
申请(专利权)人:陈信光郑彩琴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