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风式分离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真空吸尘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414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旋风式分离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真空吸尘器。该旋风式分离装置包括:包括旋风室和灰尘收集室的旋风器主体;连接到旋风器主体的上部的盖单元;可打开地安装在旋风器主体底部的门单元;以及在旋风室内的空气排放管中形成的至少一个噪声减小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旋风式分离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真空吸尘器
技术介绍
在普通的旋风式分离装置中,经吸入通路被吸入的含尘空气被分离为净化空气和诸如灰尘的杂质。分离出的灰尘经过灰尘排放管而被收集到灰尘收集室,而净化空气经空气排放管被排放到旋风式分离装置的外部。在此期间,经空气排放管被排放的净化空气成为涡流空气流,而涡流空气流的流动会产生噪声和压力损失。为了克服上述问题,LG电子公司(LG Electronics inc)申请的KR2001-0099572中引入了一种向其空气入口侧直径增加的空气排放管。此外,在Dyson申请的WO 02067756中公开了一种其中流线形倾斜体被设置在空气排放管的中央的结构。然而,在LG电子公司和Dyson的那些情况下,不能抑制由于在空气排放管的外壁处产生的涡流气流引起的噪声和压力损失。尤其是在Dyson的情况中,流线形倾斜体和为此的支撑结构会阻隔包含在空气中的灰尘,从而会导致空气排放管的阻塞。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将至少解决上述问题与/或缺点,并至少提供下面描述的优点。因此,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经改进以减小噪声和压力损失的旋风式分离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真空吸尘器。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旋风式分离装置,包括包括旋风室和灰尘收集室的旋风器主体;连接到旋风器主体的上部的盖单元;可打开地安装在旋风器主体的底部的门单元;以及在旋风室的空气排放管中形成的至少一个噪声减小肋。该噪声减小肋在空气排放管的内壁上向空气排放管的中央突起,并包括弯曲或弧形部和直部。该弯曲或弧形部被设置在空气排放管的入口处,而直部被设置在空气排放管的出口处。弯曲或弧形部的自由端成圆形以避免灰尘的阻塞。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噪声减小肋以预定间隔设置在空气排放管的内壁上。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设置了四个噪声减小肋,而其弯曲或弧形部沿特定方向弯曲。噪声减小肋分别具有近似为空气排放管内径的0.1到0.4倍的宽度。噪声减小肋自空气排放管的顶部某一特定深度起形成在空气排放管的内壁上,并向空气排放管的中央形成某一特定长度,以便不到达空气排放管的中央。该空气排放管具有实质圆形断面,而四个噪声减小肋形成在经过空气排放管的中央轴的X-Y坐标上。该噪声减小肋的宽度近似为空气排放管的内径的0.1到0.4倍。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吸尘器主体,包括驱动电机;被连接到吸尘器主体以吸入正在清洁的表面上的灰尘的吸尘刷;和可拆卸地安装到吸尘器主体以从经吸力刷吸入的含尘空气分离灰尘的旋风式分离装置,而其中旋风式分离装置,包括包括旋风室和灰尘收集室的旋风器主体;连接到旋风器主体的上部的盖单元;可打开地安装在旋风器主体的底部的门单元;以及在旋风室的空气排放管中形成的至少一个噪声减小肋。该噪声减小肋在空气排放管的内壁上向空气排放管的中央突起,并包括弯曲或弧形部和直部。噪声减小肋自空气排放管的顶部某一特定深度起被形成在空气排放管的内壁上,并向空气排放管的中央形成某一特定长度,以便不到达空气排放管的中央。附图说明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典型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方面和其它特征将更加明显,其中图1为示意地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带有旋风式分离装置的真空吸尘器的透视图;图2为图1的旋风式分离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3为显示图2的旋风器主体的透视图;图4为图3的噪声减小肋和空气排放管的放大透视图;图5为根据存在图4的噪声减小肋的噪声分贝比较图;图6为根据存在图4的噪声减小肋的噪声分贝和压力损失的比较图;图7为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噪声减小肋的透视图;和图8为根据存在图7的噪声减小肋的噪声分贝比较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下述描述中,即使在不同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号用于同样的部件。在描述中所说明的内容,例如详细结构和部件,仅用于辅助全面理解本专利技术。因此,很明显,本专利技术在没有这些限定的内容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此外,由于对已知功能或结构进行不必要的详细描述会使本专利技术不清楚,所以未对其进行详细描述。参照图1,真空吸尘器200包括吸尘器主体250;用于吸入正在清洁的表面上的诸如灰尘的杂质的吸尘刷210;用于操纵真空吸尘器200的操作部分230;连接吸尘刷210和操作部分230的延伸管220;用于连接操作部分230和吸尘器主体250的可弯曲或柔性软管240;以及旋风式分离装置300。作为用于提供吸力的驱动源的驱动电机(未示出)安装在吸尘器主体250内。旋风分离装置300被可拆卸地安装在吸尘器主体250中以离心地分离包含在空气中的灰尘。参照图2,该旋风式分离装置300包括盖单元330;门单元350;以及旋风器主体310。盖单元330可拆卸地安装在旋风器主体310的上端。通过将盖单元330安装到旋风器主体310,灰尘通路(未示出)被自然地形成在旋风室313和灰尘收集室315之间。经过灰尘通路(未示出),从旋风室313内的含尘空气离心分离出的灰尘被移动到灰尘收集室315。通过将盖子330与旋风器主体310分离,使用者就可以接近旋风室315和灰尘收集室315以进行清洁和修理。吸入通路331形成在盖单元330的前中央部而与可弯曲或柔性软管240(图1)流体连通。门单元350被铰链连接在旋风器主体的下端,以相对于铰链351沿箭头“G”方向被开启而沿箭头“G′”方向被关闭。当门350被开启时,连接通路311和灰尘收集室315在其底部被开启,这样连接通路311和灰尘收集室315中收集的灰尘由于重力而被排出。门单元350以下述系统被开启。按下设置在把手319处的按钮319a,从而与门单元350的一侧接合的钩(未示出)后退。同时,门单元350与钩(未示出)的接合被松开。相应地,门单元350的一端相对于铰链351被旋转。为了关闭门单元350,使用者相对于铰链351沿G’方向旋转门单元350,以便钩(未示出)与门单元350的一侧扣紧。参照图3,该旋风器主体310包括连接通路311;旋风室313;灰尘收集室315;以及把手319。连接通路311被设置在旋风器主体310的中部,且被连接到吸入通路331(图2),以便将经吸入通路331(图2)吸入的含尘空气导向旋风室313。在吸入通路311中,形成有用于安装过滤相对细小的灰尘的网式过滤器M的过滤器安装孔311a。经网式过滤器M,连接通路311与驱动源(未示出)流体连通。当连接通路311的底部敞开时,在连接通路311中收集的灰尘能够落下而被排出。旋风室313形成在旋风器主体310内部的连接通路311的右侧,以使用离心力从含尘空气分离出灰尘。在旋风室313的底部,空气进入路径313a被形成以使经吸入通路331和连接通路311吸入的含尘空气流入旋风室313。具有实质上圆形的截面的空气排放管314在旋风室313的底部中间内突出预定高度。空气排放管314用作灰尘被分离的净化空气的排放通路。该空气排放管314可以与旋风室313整体形成或形成为单独部件。该空气排放管314具有将在下面描述的四条噪声减小肋317。灰尘收集室315被设置在连接通路311的左侧以在其中收集在旋风室313中分离出的灰尘。阻挡部件315a被设置在灰尘收集室315中的一侧处以防止所收集的灰尘流回到旋风室313。阻挡部件315a形成为相对于灰尘收集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风式分离装置,包括:包括旋风室和灰尘收集室的旋风器主体;连接到旋风器主体的上部的盖单元;可打开地安装到旋风器主体的底部的门单元;和在旋风室中的空气排放管中形成的至少一个噪声减小肋。

【技术特征摘要】
KR 2004-8-23 2004-66366;KR 2004-9-16 2004-742291.一种旋风式分离装置,包括包括旋风室和灰尘收集室的旋风器主体;连接到旋风器主体的上部的盖单元;可打开地安装到旋风器主体的底部的门单元;和在旋风室中的空气排放管中形成的至少一个噪声减小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式分离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噪声减小肋在空气排放管的内壁上向空气排放管的中央突起,并包括弯曲或弧形部和直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风式分离装置,其中所述弯曲或弧形部被设置在空气排放管的入口处,而直部被设置在空气排放管的出口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风式分离装置,其中弯曲或弧形部包括自由端,所述自由端成圆形以避免灰尘的阻塞。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风式分离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噪声减小肋包括在空气排放管的内壁上以预定间隔设置的多个噪声减小肋。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风式分离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噪声减小肋包括四个噪声减小肋。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风式分离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噪声减小肋每一个分别具有约为空气排放管的内径的0.1到0.4倍的宽度。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式分离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噪声减小肋从离空气排放管的顶部某一特定深度起形成在空气排放管的内壁上,并向空气排放管的中央形成某一特定长度,以便不到达空气排放管的中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风式分离装置,其中空气排放管具有实质圆形断面,而所述至少一个噪声减小肋形成在经空气排放管的中央轴或与空气排放管的中央轴相交或垂直的X-Y坐标上。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风式分离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噪声减小肋的宽度约为空气排放管的内径的0.1到0.4倍。11.一种真空吸尘器,包括带有驱动电机的吸尘器主体;连接到吸尘器主体以吸入正在清洁的表面上的灰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化圭朱载晚李俊和吴长根李成喆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光州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