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对具有圆形截面的焊带进行自动纠偏的吸附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3575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对具有圆形截面的焊带进行自动纠偏的吸附定位装置,其能解决现有的普遍应用于截面呈长方形的扁焊带的传统串焊机的焊带吸附定位装置无法对具有微小直径的圆形截面的焊带进行可靠吸附定位的问题。其包括具有吸附平面的吸附板,吸附板上成组地开设有吸附孔且每组至少包括两个吸附孔,吸附孔的一端与真空负压系统联通、另一端穿透所述吸附平面,真空负压系统能通过每组吸附孔将一根具有圆形截面的焊带吸附定位于所述吸附板的吸附平面上,吸附孔为圆形通孔,圆形通孔的孔径比待吸附定位的焊带的圆形截面的直径大0.1mm~0.4mm。0.1mm~0.4mm。0.1mm~0.4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能对具有圆形截面的焊带进行自动纠偏的吸附定位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电池的生产
,尤其是涉及应用于串焊机上的焊带定位装置,具体为能对具有圆形截面的焊带进行自动纠偏的吸附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光伏组件的生产通常是先通过焊带来与电池片表面印刷的栅线上进行合金化从而实现导通,再将多个电池单片进行串\并联制成组件,电池片在光照产生的光生电流通过栅线及焊带汇集在一起向外输出发电。
[0003]当前,随着光伏组件技术的不断发展,本领域内出现了多主栅技术,即在电池片正面印刷多条主栅线(一般为9至25根主栅线),该技术允许副栅线的印刷宽度由60μm降低至 30μm

15μm,这样不仅大大降低了银浆的使用量,同时也缩短了副栅线上电流的传输,降低了副栅线电阻功率损耗,从而多主栅技术既能提高组件的功率又能降低电池片的生产成本。因此,目前光伏组件市场上出现了大量采用此种多主栅技术的主栅线数量在9栅~12栅的密栅线光伏电池片,而由于密栅线光伏电池片的主栅线密且细,这就使得传统光伏电池片所采用的具有长方形截面的扁焊带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密栅线光伏电池片的应用要求,故现有的密栅线光伏电池片所采用的焊带多为具有直径为0.2mm~0.35mm的圆形截面的焊带。
[0004]目前本领域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式来将焊带定位到电池片上:
[0005]第一种方式是先由机械牵引手将焊带从绕卷盘上牵引出,机械牵引手再沿电池片栅线方向移动从而将牵引出的焊带放置到电池片上方,再通过摆放压针的方式将焊带与电池片的相对位置固定;此种方式不仅操作繁琐、焊带定位效率低,而且由于受到空间限制,摆放压针在将焊带定位到电池片上的过程中容易造成焊带牵引头部变形,从而影响焊带定位精度和焊接质量;此外,对于密栅线光伏电池片,由于焊带数量的增加,焊带间距也更加密集,这就导致现有结构的机械牵引手和压针无法满足小间距焊带的操作空间要求;
[0006]第二种方式是先将焊带牵引并裁切至要求长度后放入托盘中,由夹取机构夹取托盘中的一段或多段焊带并放置到电池片上;此种方式由于夹取机构在松开放置过程中无法对焊带进行有效的定位,从而造成因摆放后焊带与电池片的相对位置不稳定而影响产品焊接质量的问题;而对于密栅线光伏电池片的加工,同样由于焊带数量增加后焊带间距更密集,也导致现有夹取机构无法满足小间距焊带的操作空间要求。
[0007]为了解决现有两种焊带定位方式存在的上述问题,目前本领域内也出现了通过真空吸取的方式来对焊带进行定位,但是,当密栅线光伏电池片采用了具有细小直径的圆形截面的焊带以后,现有设置于串焊机上的焊带吸附定位装置在将此种具有圆形截面的焊带移载到电池片的固定位置上就变得极其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的具有长方形截面的扁焊带与现有的串焊机的焊带吸附定位装置之间是面接触,而具有圆形截面的焊带的圆形外周与焊带吸附定位装置之间是线接触,且圆形截面焊带本身0.2mm~0.35mm的细小直径较传统扁焊带的宽度小很多,故现有焊带吸附装置无法对其进行可靠的吸附定位。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能对具有圆形截面的焊带进行自动纠偏的吸附定位装置,其能解决现有的普遍应用于截面呈长方形的扁焊带的传统串焊机的焊带吸附定位装置无法对具有微小直径的圆形截面的焊带进行可靠吸附定位的问题。
[0009]其技术方案为,能对具有圆形截面的焊带进行自动纠偏的吸附定位装置,其包括具有吸附平面的吸附板,所述吸附板上成组地开设有吸附孔且每组至少包括两个吸附孔,所述吸附孔的一端与真空负压系统联通、另一端穿透所述吸附平面,所述真空负压系统能通过每组所述吸附孔将一根具有圆形截面的焊带吸附定位于所述吸附板的吸附平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孔为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的孔径D比待吸附定位的焊带的圆形截面的直径大 0.1mm~0.4mm。
[0010]进一步的,每组所述吸附孔沿纵向一直线排布,所述真空负压系统通过一组所述吸附孔将一根具有圆形截面的焊带沿纵向吸附定位于所述吸附板的吸附平面上。
[00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构成所述吸附孔的圆形通孔的一端具有连通的扩孔部,所述圆形通孔通过所述扩孔部穿透所述吸附平面。
[0012]其中,所述扩孔部为沿横向开设的长腰形孔,所述圆形通孔偏于所述长腰形孔的横向一侧,构成每组吸附孔的每个吸附孔的长腰形孔沿纵向依次横向左右交错设置。
[0013]进一步的,所述吸附平面上的每组所述吸附孔包括基准孔和偏置孔,所述基准孔和偏置孔沿纵向依次间隔设置,各基准孔的圆心的连线形成沿纵向直线延伸的基准孔中心线,各偏置孔的圆心的连线形成沿纵向直线延伸的偏置孔中心线,所述基准孔中心线与偏置孔中心线之间具有横向间距d,所述横向间距d小于吸附孔的孔径。
[0014]进一步的,所述真空负压系统包括真空泵、负压阀岛和开设于所述吸附板内的沿纵向直线延伸的负压气流道,所述真空泵安装于所述负压阀岛上,所述负压气流道为盲孔流道,每一负压气流道均与一组所述吸附孔对应且该组所述吸附孔内每一个吸附孔均与该负压气流道联通,所述负压阀岛具有总进气流道和分流道,所述负压阀岛装配于所述吸附板的负压气流道的进气口端,所述吸附板内的每条所述负压气流道分别与所述负压阀岛内对应的一条分流道相联通同,每一条所述分流道均通至所述总进气流道。
[0015]进一步的,所述真空负压系统包括一压盖,所述压盖具有内凹的型腔,所述压盖扣合于所述吸附板上并且所述吸附板上的所有吸附孔均与所述型腔联通,所述压盖上开设有总进气口,所述总进气口与所述型腔联通。
[0016]进一步的,所述吸附板的吸附平面上开设有沿纵向延伸的焊带导向槽,每组所述吸附孔分布开设于所述焊带导向槽的槽底面上。
[0017]更进一步的,所述焊带导向槽的深度小于待吸附定位的焊带的圆形截面的直径。
[0018]更进一步的,所述焊带导向槽为V形槽、U形槽、矩形槽中的任一种。
[0019]进一步的,所述吸附板的底面沿横向间隔地具有至少两组定位凸块,每组所述定位凸块包括分别位于纵向两端的端部定位凸块、以及位于两块所述端部定位凸块之间的中部定位凸块,两端部定位凸块与中部定位凸块间隔设置,所述端部定位凸块、中部定位凸块的凸起平面等高并形成所述吸附平面,每组所述定位凸块的吸附平面上分别开设有所述吸附孔,且所述与两块所述端部定位凸块上的吸附孔、及中部定位凸块上的吸附孔均位于纵向的一直线上并由此形成所述一组吸附孔。
[0020]更进一步的,每组所述定位凸块还包括辅定位凸块,所述中部定位凸块与位于纵向两侧的任一块端部定位块之间设置一块所述辅定位凸块、或与两块所述端部定位块之间分别设置一所述辅定位凸块,所述辅定位凸块上开设有所述吸附孔。
[0021]进一步的,所述吸附板的底面沿横向间隔地具有至少两块沿纵向延伸的向下凸起的定位凸条,每块所述定位凸条的凸起底面即为所述吸附平面,所述定位凸条的凸起底面上间隔地开设有所述吸附孔。
[0022]进一步的,所述吸附板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能对具有圆形截面的焊带进行自动纠偏的吸附定位装置,其包括具有吸附平面的吸附板,所述吸附板上成组地开设有吸附孔且每组至少包括两个吸附孔,所述吸附孔的一端与真空负压系统联通、另一端穿透所述吸附平面,所述真空负压系统能通过每组所述吸附孔将一根具有圆形截面的焊带吸附定位于所述吸附板的吸附平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孔为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的孔径比待吸附定位的焊带的圆形截面的直径大0.1mm~0.4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对具有圆形截面的焊带进行自动纠偏的吸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吸附孔沿纵向一直线排布,所述真空负压系统通过一组所述吸附孔将一根具有圆形截面的焊带沿纵向吸附定位于所述吸附板的吸附平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对具有圆形截面的焊带进行自动纠偏的吸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吸附孔的圆形通孔的一端具有连通的扩孔部,所述圆形通孔通过所述扩孔部穿透所述吸附平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对具有圆形截面的焊带进行自动纠偏的吸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孔部为沿横向开设的长腰形孔,所述圆形通孔偏于所述长腰形孔的横向一侧,构成每组吸附孔的每个吸附孔的长腰形孔沿纵向依次横向左右交错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对具有圆形截面的焊带进行自动纠偏的吸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平面上的每组所述吸附孔包括均为圆形通孔的且孔径相同的基准孔和偏置孔,所述基准孔和偏置孔沿纵向依次间隔设置,各基准孔的圆心的连线形成沿纵向直线延伸的基准孔中心线,各偏置孔的圆心的连线形成沿纵向直线延伸的偏置孔中心线,所述基准孔中心线与偏置孔中心线之间具有横向间距d,所述横向间距d小于圆形通孔的孔径。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能对具有圆形截面的焊带进行自动纠偏的吸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负压系统包括真空泵、负压阀岛和开设于所述吸附板内的沿纵向直线延伸的负压气流道,所述真空泵安装于所述负压阀岛上,所述负压气流道为盲孔流道,每一负压气流道均与一组所述吸附孔对应且该组所述吸附孔内的每一个吸附孔均与该负压气流道联通,所述负压阀岛具有总进气流道和分流道,所述负压阀岛装配于所述吸附板的负压气流道的进气口端,所述吸附板内的每条所述负压气流道分别与所述负压阀岛内对应的一条分流道相联通,每一条所述分流道均通至所述总进气流道。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能对具有圆形截面的焊带进行自动纠偏的吸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负压系统包括一压盖,所述压盖具有内凹的型腔,所述压盖扣合于所述吸附板上并且所述吸附板上的所有吸附孔均与所述型腔联通,所述压盖上开设有总进气口,所述总进气口与所述型腔联通。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能对具有圆形截面的焊带进行自动纠偏的吸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板的吸附平面上开设有沿纵向延伸的焊带导向槽,每组所述吸附孔分布开设于一条所述焊带导向槽的槽底面上。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能对具有圆形截面的焊带进行自动纠偏的吸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焊带导向槽的深度小于待吸附定位的焊带的圆形截面的直径。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能对具有圆形截面的焊带进行自动纠偏的吸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焊带导向槽为V形槽、U形槽、矩形槽中的任一种。
11.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能对具有圆形截面的焊带进行自动纠偏的吸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板的底面具有至少两组定位凸块,每组所述定位凸块包括分别位于纵向两端的端部定位凸块、以及位于两块所述端部定位凸块之间的中部定位凸块,两端部定位凸块与中部定位凸块间隔设置,所述端部定位凸块、中部定位凸块的凸起平面等高并形成所述吸附平面,每组所述定位凸块的吸附平面上分别开设有所述吸附孔,且两块所述端部定位凸块上的吸附孔、及中部定位凸块上的吸附孔均位于纵向的一直线上并由此形成所述一组吸附孔。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能对具有圆形截面的焊带进行自动纠偏的吸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定位凸块还包括辅定位凸块,所述中部定位凸块与位于纵向两侧的任一块端部定位块之间设置一块所述辅定位凸块、或与两块所述端部定位块之间分别设置一所述辅定位凸块,所述辅定位凸块上开设有所述吸附孔。13.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能对具有圆形截面的焊带进行自动纠偏的吸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板的底面沿横向间隔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乾坤徐强高国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沃特维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