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PD-1和LAG-3的双特异性抗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2468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双特异性抗体,其包含:第一多肽链,其从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针对PD

1和LAG

3的双特异性抗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双特异性抗体。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编码所述抗体的多核苷酸,包含所述多核苷酸的载体,宿主细胞,生产所述抗体的方法,以及在癌症、感染或其他人类疾病的治疗中使用所述双特异性抗体的免疫疗法。

技术介绍

[0002]在过去的几年中,免疫疗法已发展成对抗某些癌症类型的非常有前途的新前沿。作为免疫检查点蛋白之一的PD

1是在活化的CD4
+
T细胞和CD8
+
T细胞以及B细胞上表达的CD28家族的抑制性成员。PD

1在下调免疫系统中发挥主要作用。
[0003]PD

1是一种I型跨膜蛋白,其结构由免疫球蛋白可变区样细胞外结构域和含有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ITIM)和免疫受体酪氨酸开关基序(ITSM)的胞质结构域组成。
[0004]PD

1具有两种已知配体PD

L1和PD

L2,它们是细胞表面表达的B7家族的成员。在与其生理配体连接后,PD

1通过召集SHP

2抑制T

细胞活化,所述SHP

2使作为T

细胞受体(TCR)介导的信号传导的主要整合者的Zap70去磷酸化并失活。结果,PD

1抑制T细胞增殖和T细胞功能例如细胞因子产生和细胞毒性活性
[0005]靶向PD

1的单克隆抗体可以阻断PD

1/PD

L1结合并增强针对癌细胞的免疫应答。这些药物在治疗某些癌症中显示出很大希望。几家制药公司已开发出多种获批的靶向PD

1的治疗性抗体,包括派姆单抗(Keytruda)、纳武单抗(Opdivo)、Cemiplimab(Libtayo)。已显示这些药物在治疗各种不同类型的癌症包括皮肤黑素瘤、非小细胞肺癌、肾癌、膀胱癌、头颈癌和霍奇金淋巴瘤中是有效的。也正在研究将它们用于对抗许多其他类型的癌症。
[0006]也被称为LAG

3的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是一种I型跨膜蛋白,它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F)的成员。LAG

3是在活化的T细胞、NK细胞、B细胞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上表达但不在静息T细胞上表达的细胞表面分子。LAG

3与CD4享有大约20%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但以更高的亲和性结合到II类MHC,提供T细胞受体信号传导的负调控。
[0007]在体外阻断LAG

3增强T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生产,并且LAG

3缺陷小鼠在由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B、肽或仙台病毒感染诱导的T细胞应答的下调方面具有缺陷。LAG

3在活化的天然Treg(nTreg)和诱导的CD4
+
FoxP3
+
Treg(iTreg)细胞两者上表达,在其中表达水平高于在活化的效应CD4
+
T细胞上观察到的水平。阻断Treg细胞上的LAG

3废除了Treg细胞抑制功能,而LAG

3在非Treg CD4
+
T细胞中的异位表达赋予抑制活性。基于慢性感染和癌症中LAG

3对T细胞功能的免疫调节作用,LAG

3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预测作用机制是抑制肿瘤特异性效应T细胞的负调控。此外,在小鼠和人类中,已显示PD

1途径和LAG

3的双重阻断比单独阻断任一分子对抗肿瘤免疫来说更加有效。
[0008]在抗原特异性CD8
+
T细胞上发现了LAG

3和PD

1的共表达,并且两者的共阻断导致增殖和细胞因子生产的提高。抗LAG

3疗法与抗PD

1疗法的组合已进入各种不同类型的实体肿瘤的临床试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分离的抗体,特别是双特异性抗体。
[0010]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特异性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包含:
[0011]第一多肽链,其从N

端至C

端包含PD

1抗体的第一重链可变(VH)结构域、可操作连接的第一T细胞受体(TCR)恒定区和LAG

3抗体的第二VH结构域,
[0012]第二多肽链,其从N

端至C

端包含PD

1抗体的第一轻链可变(VL)结构域和可操作连接的第二TCR恒定区,
[0013]第三多肽链,其从N

端至C

端包含LAG

3抗体的第二VL结构域和可操作连接的抗体轻链恒定(CL)结构域,
[0014]其中所述第一TCR恒定区和第二TCR恒定区能够形成包含至少一个非天然链间二硫键的二聚体,
[0015]其中所述LAG

3抗体的第二VH结构域包含H

CDR1、H

CDR2和H

CDR3;其中所述H

CDR3包含如SEQ ID NO:1中所示的序列及其保守修饰;所述H

CDR2包含如SEQ ID NO:2中所示的序列及其保守修饰;所述H

CDR1包含如SEQ ID NO:3中所示的序列及其保守修饰,
[0016]其中所述PD

1抗体的第一VH结构域包含H

CDR1、H

CDR2、H

CDR3;其中所述H

CDR3包含如SEQ ID NO:4中所示的序列及其保守修饰;所述H

CDR2包含如SEQ ID NO:5中所示的序列及其保守修饰;所述H

CDR1包含如SEQ ID NO:6中所示的序列及其保守修饰。
[001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提供特异性针对PD

1或LAG

3的二价结合部位。
[001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两个所述第一多肽链、两个所述第二多肽链和两个所述第三多肽链。
[001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所述LAG

3抗体的第二VL结构域包含L

CDR1、L

CDR2和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双特异性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包含:第一多肽链,其从N

端至C

端包含PD

1抗体的第一重链可变(VH)结构域、可操作连接的第一T细胞受体(TCR)恒定区和LAG

3抗体的第二VH结构域,第二多肽链,其从N

端至C

端包含PD

1抗体的第一轻链可变(VL)结构域和可操作连接的第二TCR恒定区,第三多肽链,其从N

端至C

端包含LAG

3抗体的第二VL结构域和可操作连接的抗体轻链恒定(CL)结构域,其中所述第一TCR恒定区和第二TCR恒定区能够形成包含至少一个非天然链间二硫键的二聚体,其中所述LAG

3抗体的第二VH结构域包含H

CDR1、H

CDR2和H

CDR3;其中所述H

CDR3包含如SEQ ID NO:1中所示的序列及其保守修饰;所述H

CDR2包含如SEQ ID NO:2中所示的序列及其保守修饰;所述H

CDR1包含如SEQ ID NO:3中所示的序列及其保守修饰,其中所述PD

1抗体的第一VH结构域包含H

CDR1、H

CDR2、H

CDR3;其中所述H

CDR3包含如SEQ ID NO:4中所示的序列及其保守修饰;所述H

CDR2包含如SEQ ID NO:5中所示的序列及其保守修饰;所述H

CDR1包含如SEQ ID NO:6中所示的序列及其保守修饰。2.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提供特异性针对PD

1或LAG

3的二价结合部位。3.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两个所述第一多肽链、两个所述第二多肽链和两个所述第三多肽链。4.权利要求1

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LAG

3抗体的第二VL结构域包含L

CDR1、L

CDR2和L

CDR3;其中所述L

CDR3包含如SEQ ID NO:7中所示的序列及其保守修饰;所述L

CDR2包含如SEQ ID NO:8中所示的序列及其保守修饰;所述L

CDR1包含如SEQ ID NO:9中所示的序列及其保守修饰。5.权利要求1

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LAG

3抗体的第二VL结构域包含L

CDR1、L

CDR2和L

CDR3;其中所述L

CDR3包含如SEQ ID NO:10中所示的序列及其保守修饰;所述L

CDR2包含如SEQ ID NO:11中所示的序列及其保守修饰;所述L

CDR1包含如SEQ ID NO:12中所示的序列及其保守修饰。6.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LAG

3抗体的第二VH结构域包含与SEQ ID NO:13至少70%、80%、85%、90%、95%或99%同源的序列。7.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PD

1抗体的第一VH结构域包含与SEQ ID NO:14至少70%、80%、85%、90%、95%或99%同源的序列。8.权利要求1和6

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LAG

3抗体的第二VL结构域包含与SEQ ID NO:15至少70%、80%、85%、90%、95%或99%同源的序列。9.权利要求1和6

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PD

1抗体的第一VL结构域包含与SEQ ID NO:16至少70%、80%、85%、90%、95%或99%同源的序列。10.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LA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勇吴琼李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药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