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技术的汽车驾驶员检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9581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技术的汽车驾驶员检测设备,包括毫米波雷达本体,所述毫米波雷达本体背面粘接固定有金属散热板,所述金属散热板设置在橡胶软套内部,所述橡胶软套背面设置有硅胶底座,所述硅胶底座内部粘接固定有磁铁板,所述磁铁板与金属散热板磁吸连接,所述硅胶底座背面四角位置均设置有卡钉支脚,所述卡钉支脚与硅胶底座卡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将毫米波雷达本体稳定连接在车辆方向盘下侧的转向轴处,不会影响到驾驶员的操作,同时也缩短了毫米波雷达与驾驶员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检测的精度,而且通过硅胶底座以及橡胶软套的设计,则实现了缓冲减震的目的,提高了毫米波雷达的使用安全性。提高了毫米波雷达的使用安全性。提高了毫米波雷达的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技术的汽车驾驶员检测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毫米波雷达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技术的汽车驾驶员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毫米波雷达使用毫米波通常毫米波是指30~300GHz频域(波长为1~10mm)的。毫米波的波长介于厘米波和光波之间,因此毫米波兼有微波制导和光电制导的优点。同厘米波导引头相比,毫米波导引头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和空间分辨率高的特点。与红外、激光、电视等光学导引头相比,毫米波导引头穿透雾、烟、灰尘的能力强,具有全天候(大雨天除外)全天时的特点。
[0003]现行使用的毫米波雷达一般是直接放置在车内后侧置物台上,不便对前侧的驾驶员进行检测,导致了其检测局限性高,而且一般是采用直接放置的方式对毫米波雷达进行放置,导致了车辆在行驶到不平路段时,因为车辆的震动会带动毫米波雷达进行震动以及移动,从而降低了毫米波雷达的放置稳固性,进而因碰撞损坏降低了毫米波雷达检测活体的灵敏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技术的汽车驾驶员检测设备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以解决现有的毫米波雷达放置稳固性低,检测效果变差的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0006]本技术的提供了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技术的汽车驾驶员检测设备,包括毫米波雷达本体,所述毫米波雷达本体背面粘接固定有金属散热板,所述金属散热板设置在橡胶软套内部,所述橡胶软套位于毫米波雷达本体背面,所述橡胶软套与毫米波雷达本体之间设置有导热爪,所述导热爪一体连接在金属散热板四周,所述橡胶软套背面设置有硅胶底座,所述硅胶底座内部粘接固定有磁铁板,所述磁铁板与金属散热板磁吸连接,所述硅胶底座背面四角位置均设置有卡钉支脚,所述卡钉支脚与硅胶底座卡接在一起。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毫米波雷达本体四周一体连接有外沿板,所述外沿板四角位置均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内卡接有塑胶卡头,所述塑胶卡头粘接固定在橡胶软套前侧面,通过塑胶卡头与外沿板进行卡接,提高了橡胶软套与毫米波雷达本体之间的连接稳固性。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橡胶软套后侧面四周一体连接有多个连接卡钉,所述连接卡钉卡接在卡钉槽内,所述卡钉槽开设在硅胶底座前侧面,且卡钉槽与连接卡钉一一对应,通过将连接卡钉卡接在卡钉槽内,提高了橡胶软套与硅胶底座之间的连接稳固性,防脱效果好。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橡胶软套内部开设有限位槽口以及缺口,所
述缺口连接在限位槽口四周,所述限位槽口内匹配设置有金属散热板,所述缺口上设置有导热爪,方便对金属散热板以及导热爪进行稳固放置。
[0010]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金属散热板背面一体连接有凸板,所述凸板朝后穿过橡胶软套,并与硅胶底座前侧面相接触,通过凸板的设计,靠近了金属散热板与磁铁板之间的距离,进而提高了磁吸强度。
[0011]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热爪设有十二个,十二个所导热爪分别设置在金属散热板四周,通过十二个导热爪,既可以通过对导热爪进行折弯来将金属散热板与毫米波雷达本体稳固连接在一起,也便于通过导热爪与外部设备相接触,进而进行快速散热。
[0012]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钉支脚卡接设置在卡槽,所述卡槽分别开设在硅胶底座背面四周,所述卡钉支脚背面开设有防滑面,通过防滑面的设计,提高了卡钉支脚与车辆方向盘下方转向轴处的连接稳固性,且便于通过卡钉支脚对硅胶底座进行快速定位。
[0013]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硅胶底座背面中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匹配设置有磁铁板,实现了方便对磁铁板进行内置设置。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技术的汽车驾驶员检测设备,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卡钉支脚以及磁铁板,实现了将毫米波雷达本体稳定连接在车辆方向盘下侧的转向轴处,不会影响到驾驶员的操作,同时也缩短了毫米波雷达与驾驶员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检测的精度,而且通过硅胶底座以及橡胶软套的设计,则实现了缓冲减震的目的,提高了毫米波雷达的使用安全性,避免了膨胀损坏的概率,而且也实现了对毫米波雷达进行快速导热以及散热,进而延长了毫米波雷达的使用寿命,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金属散热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金属散热板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轨道底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橡胶软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塑胶卡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图2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毫米波雷达本体;2、导热爪;3、金属散热板;4、磁铁板;5、硅胶底座;6、橡胶软套;7、卡钉支脚;8、塑胶卡头;11、外沿板;31、凸板;51、凹槽;52、卡钉槽;61、限位槽口;62、缺口;63、连接卡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27]参见图1

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技术的汽车驾驶员检测设备,包括毫米波雷达本体1,毫米波雷达本体1背面粘接固定有金属散热板3,金属散热板3设置在橡胶软套6内部,橡胶软套6位于毫米波雷达本体1背面,橡胶软套6与毫米波雷达本体1之间设置有导热爪2,导热爪2一体连接在金属散热板3四周,橡胶软套6背面设置有硅胶底座5,硅胶底座5内部粘接固定有磁铁板4,磁铁板4与金属散热板3磁吸连接,硅胶底座5背面四角位置均设置有卡钉支脚7,卡钉支脚7与硅胶底座5卡接在一起。
[0028]毫米波雷达本体1四周一体连接有外沿板11,外沿板11四角位置均开设有圆孔,圆孔内卡接有塑胶卡头8,塑胶卡头8粘接固定在橡胶软套6前侧面。
[0029]橡胶软套6后侧面四周一体连接有多个连接卡钉63,连接卡钉63卡接在卡钉槽52内,卡钉槽52开设在硅胶底座5前侧面,且卡钉槽52与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技术的汽车驾驶员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毫米波雷达本体(1),所述毫米波雷达本体(1)背面粘接固定有金属散热板(3),所述金属散热板(3)设置在橡胶软套(6)内部,所述橡胶软套(6)位于毫米波雷达本体(1)背面,所述橡胶软套(6)与毫米波雷达本体(1)之间设置有导热爪(2),所述导热爪(2)一体连接在金属散热板(3)四周,所述橡胶软套(6)背面设置有硅胶底座(5),所述硅胶底座(5)内部粘接固定有磁铁板(4),所述磁铁板(4)与金属散热板(3)磁吸连接,所述硅胶底座(5)背面四角位置均设置有卡钉支脚(7),所述卡钉支脚(7)与硅胶底座(5)卡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技术的汽车驾驶员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毫米波雷达本体(1)四周一体连接有外沿板(11),所述外沿板(11)四角位置均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内卡接有塑胶卡头(8),所述塑胶卡头(8)粘接固定在橡胶软套(6)前侧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技术的汽车驾驶员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软套(6)后侧面四周一体连接有多个连接卡钉(63),所述连接卡钉(63)卡接在卡钉槽(52)内,所述卡钉槽(52)开设在硅胶底座(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君张我弓李烜李男难汪东升李梦梅余刚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楚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