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除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9291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除臭装置,包括反应箱,所述反应箱底部的四周均栓接有支撑柱,所述反应箱顶部左侧的中心处连通有入水管,所述反应箱右侧底部的中心处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远离反应箱的一端连通有电磁阀,所述反应箱顶部的右侧栓接有水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调节机构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带动活动箱进行左右移动,方便喷头对反应箱内的污水进行均匀喷淋生物除臭溶液,抑制污水中的腐败菌大量繁殖,提高了污水处理除臭的效率,通过循环机构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污水进行搅拌,使污水与生物除臭溶液搅拌均匀,避免污水中的腐败菌局部数量不变,造成污水持续散发臭气,解决了传统污水处理用生物除臭装置效率低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除臭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为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除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污水处理站的作用是对生产、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是保护环境的重要设施,而村镇的污水处理站很少,但今后会逐渐多起来,要使这些污水处理站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靠严格的排放制度、组织和管理体制来保证。
[0003]污水的排放,不仅污染环境,而且污水中容易滋生腐败菌,腐败菌在污水中繁殖消化,产生大量臭气,在对污水处理时,也需要对臭气进行处理,污水处理厂处理臭气的方法主要是采用生物除臭法,抑制腐败菌的繁殖,达到减少臭气的产生,传统污水处理用生物除臭装置的效率低,无法快速彻底的降低污水中的腐败菌的数量,造成污水持续散发臭气。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除臭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除臭装置,包括反应箱,所述反应箱底部的四周均栓接有支撑柱,所述反应箱正面的中心处栓接有控制器,所述反应箱顶部左侧的中心处连通有入水管,所述反应箱右侧底部的中心处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远离反应箱的一端连通有电磁阀,所述反应箱顶部的右侧栓接有水箱,所述反应箱的顶部栓接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进水口与水箱左侧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有软管,且软管远离第一水泵的一端贯穿反应箱并连通有活动箱,所述活动箱的底部从前至后均依次连通有喷头,所述反应箱内腔的顶部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反应箱的底部设置有循环机构。
[0006]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旋转轴、齿轮、齿条板、导向槽、滑块和弹簧,所述活动箱顶部的左侧栓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栓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远离第一电机的一侧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的中心处栓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正面和背面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底部与活动箱的顶部栓接,所述旋转轴的表面从前至后均依次栓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顶部啮合有齿条板,所述齿条板的顶部与反应箱内腔的顶部栓接,所述反应箱内腔正面和背面的顶部均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相向的一侧贯穿导向槽并与活动箱的正面和背面栓接,所述活动箱的左侧栓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左侧与反应箱内腔的左侧栓接。
[0007]优选的,所述循环机构包括连通管、固定箱、第二水泵和固定管,所述反应箱底部
的四周均连通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远离反应箱的一端连通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的顶部连通有出水管,且出水管远离固定箱的一端连通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远离第二水泵的一端与反应箱内腔底部的中心处连通。
[0008]优选的,所述固定箱顶部的四周均栓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与反应箱的底部栓接。
[0009]优选的,所述水箱的顶部栓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水箱并栓接有搅拌叶片。
[0010]优选的,所述导向槽的形状为三角形,所述导向槽右侧的底部向左侧倾斜。
[0011]优选的,所述反应箱内腔的中心处横向栓接有过滤网,所述反应箱底部的左侧栓接有导流块。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通过第一电机、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旋转轴、齿轮、齿条板、导向槽、滑块和弹簧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带动活动箱进行左右移动,方便喷头对反应箱内的污水进行均匀喷淋生物除臭溶液,抑制污水中的腐败菌大量繁殖,提高了污水处理除臭的效率,通过连通管、固定箱、第二水泵和固定管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污水进行搅拌,使污水与生物除臭溶液搅拌均匀,避免污水中的腐败菌局部数量不变,造成污水持续散发臭气,解决了传统污水处理用生物除臭装置效率低的问题。
[0014]2、本技术通过支撑杆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固定箱进行固定,防止固定箱内充满水重量增加,造成连通管折断,同时提升固定箱的稳定性,通过第二电机和搅拌叶片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将微生物均与水充分混合,保障与污水均匀混合,避免微生物菌在污水中分布不均匀,通过导向槽的形状为三角形和导向槽右侧的底部向左倾斜,便于活动箱在弹簧的牵引下向左移动,使齿轮与齿条板啮合,通过过滤网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污水中的杂物进行过滤,防止杂物堵塞第二水泵,通过导流块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污水进行导流,加快污水排出的速度。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除臭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所示反应箱的结构剖视图;
[0017]图3为图1所示反应箱的结构局部右视剖面图。
[0018]图中:1、反应箱;2、水箱;3、第一水泵;4、活动箱;5、喷头;6、调节机构;61、第一电机;62、第一皮带轮;63、第二皮带轮;64、旋转轴;65、齿轮;66、齿条板;67、导向槽;68、滑块;69、弹簧;7、循环机构;71、连通管;72、固定箱;73、第二水泵;74、固定管;8、入水管;9、排水管;10、支撑杆;11、第二电机;12、搅拌叶片;13、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2]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除臭装置,包括反应箱1,反应箱1底部的四周均栓接有支撑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除臭装置,包括反应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箱(1)底部的四周均栓接有支撑柱,所述反应箱(1)正面的中心处栓接有控制器,所述反应箱(1)顶部左侧的中心处连通有入水管(8),所述反应箱(1)右侧底部的中心处连通有排水管(9),所述排水管(9)远离反应箱(1)的一端连通有电磁阀,所述反应箱(1)顶部的右侧栓接有水箱(2),所述反应箱(1)的顶部栓接有第一水泵(3),所述第一水泵(3)的进水口与水箱(2)左侧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一水泵(3)的出水口连通有软管,且软管远离第一水泵(3)的一端贯穿反应箱(1)并连通有活动箱(4),所述活动箱(4)的底部从前至后均依次连通有喷头(5),所述反应箱(1)内腔的顶部设置有调节机构(6),所述反应箱(1)的底部设置有循环机构(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6)包括第一电机(61)、第一皮带轮(62)、第二皮带轮(63)、旋转轴(64)、齿轮(65)、齿条板(66)、导向槽(67)、滑块(68)和弹簧(69),所述活动箱(4)顶部的左侧栓接有第一电机(61),所述第一电机(61)的输出轴栓接有第一皮带轮(62),所述第一皮带轮(62)远离第一电机(61)的一侧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有第二皮带轮(63),所述第二皮带轮(63)的中心处栓接有旋转轴(64),所述旋转轴(64)的正面和背面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底部与活动箱(4)的顶部栓接,所述旋转轴(64)的表面从前至后均依次栓接有齿轮(65),所述齿轮(65)的顶部啮合有齿条板(66),所述齿条板(66)的顶部与反应箱(1)内腔的顶部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啸张仲芳吴丽燕汪海鹏
申请(专利权)人:鸿浩辽宁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