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3990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高效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属于污水一体化处理技术领域,包括污水箱和处理箱,所述污水箱外部一侧开设有进水孔,所述污水箱顶部一侧开设有送水孔,所述污水箱底部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处理箱顶部一侧开设清理槽,所述处理箱一侧开设有出水孔,所述处理箱另一侧开设有抽水孔,所述处理箱底部设置有移动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处理箱,当第四隔板上的第二溢流孔流入第四隔板,进入清洁机构,通过清洁机构上的电机带动螺纹杆转动使消毒沉淀后的水旋转流动使水具有活性,最后活性水通过第二隔板上的通水孔流入进入第五隔板与第二隔板形成的空间,进而进行二次沉淀,然后从出水孔排出,提高净化污水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污水一体化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生活污水是居民日常生活中排出的废水,主要来源于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如住宅、机关、学校、医院、商店、公共场所及工业企业卫生间等,生活污水所含的污染物主要是有机物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尿素、氨氮等和大量病原微生物如寄生虫卵和肠道传染病毒等,存在于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极不稳定,容易腐化而产生恶臭,细菌和病原体以生活污水中有机物为营养而大量繁殖,可导致传染病蔓延流行,因此,生活污水排放前必须进行处理;在实际的过程中,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仍然存在净化不干净的状况,通过一种高效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进而提高净化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通过设置处理箱,活性水通过第二隔板上的通水孔流入进入第五隔板与第二隔板形成的空间,进而进行二次沉淀,然后从出水孔排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污水处理装置导致污水净化不干净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包括污水箱和处理箱,所述污水箱外部一侧开设有进水孔,所述污水箱顶部一侧开设有送水孔,所述污水箱底部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处理箱顶部一侧开设清理槽,所述处理箱一侧开设有出水孔,所述处理箱另一侧开设有抽水孔,所述处理箱底部设置有移动轮,所述处理箱顶部一侧设置有吸水泵,所述污水箱内腔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炭块、过滤沙,所述送水孔内部设置有送水管,所述送水管一端设置有污水滤网,所述污水滤网顶部一侧设置有送水箱,所述送水箱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内部设置有抽屉,所述抽屉一侧设置有把手,所述抽屉顶部开设有过滤槽,所述过滤槽上均设置有多个挡料口,所述送水箱底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进水孔内部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一端设置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输入端设置有第一抽水管,所述第一抽水管一端设置有第二抽水管,所述第一抽水管与第二抽水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抽水管一端贯穿抽水孔并延伸至处理箱内腔一侧;所述处理箱内腔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一侧设置有清洗滤网,所述第一隔板底部均设置有第三隔板与第四隔板,所述第三隔板一侧开设有第一溢流孔,所述第四隔板一侧开设有第二溢流孔,所述第二隔板底部设置有第五隔板,所述第五隔板一侧开设有第三溢流孔,所述处理箱内壁一侧均设置有四个水平直线排列的排水孔,所述第二隔板顶部设置有清洗机构,所述清洗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一端贯穿处理箱、移动块并延伸至内壁一侧,且螺纹杆与移动块活动连接,所述移动块一侧均设置有两个清洗刷。进一步地,所述清理槽外部一侧设置有第一板,所述第一板一侧设置有合页,所述合页一侧设置有第二板,所述第二板顶部设置有连接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与第二板合页连接,所述吸水泵输入端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一端与处理箱连通,所述吸水泵输出端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上连接有开关阀。进一步地,所述排水孔外部一侧设置有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一端与第三连接管焊接并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移动轮数量均设置为四个,所述万向轮数量均设置为四个。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第四隔板和第五隔板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移动轮和万向轮均由橡胶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螺纹杆由不锈钢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溢流孔横截面形状设置为口形,所述第二溢流孔横截面形状设置为矩形,所述第三溢流孔横截面形状设置为O形。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1、通过设置处理箱,当过滤后的水从第一隔板上的清洗滤网进行过滤,进而流入第二隔板和第一隔板所形成的空间将水消毒,接着通过第三隔板上的第一溢流孔进入第三隔板与第四隔板,从而使水进行沉淀进而,通过第四隔板上的第二溢流孔流入第四隔板,进入清洁机构,通过清洁机构上的电机带动螺纹杆转动使消毒沉淀后的水旋转流动使水具有活性,最后活性水通过第二隔板上的通水孔流入进入第五隔板与第二隔板形成的空间,进而进行二次沉淀,然后从出水孔排出,提高净化污水的效率。2、通过设置送水箱,将抽屉上的挡料口对生活污水中较大的杂质过滤,接着过滤后的杂质通过拉动把手将抽屉抽出并进行分化处理,然后将过滤后的水通过污水滤网再次过滤,接着通过送水管进入污水箱,然后污水箱内部的过滤网、过滤炭块、过滤沙对污水三级过滤处理,将细小的颗粒被过滤掉,大大增强其实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处理箱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清洗机构结构示意图;图中:1、污水箱;2、处理箱;3、进水孔;4、送水孔;5、万向轮;6、清理槽;7、出水孔;8、抽水孔;9、移动轮;10、抽水泵;11、滤网;12、过滤炭块;13、过滤沙;14、送水管;15、污水滤网;16、送水箱;17、安装槽;18、密封圈;19、抽屉;20、把手;21、过滤槽;22、挡料口;23、支撑板;24、进水管;25、吸水泵;26、第一抽水管;27、第二抽水管;28、第一隔板;29、第二隔板;30、第三隔板;31、第四隔板;32、第五隔板;33、第一溢流孔;34、第二溢流孔;35、第三溢流孔;36、排水孔;37、电机;38、螺纹杆;39、移动块;40、清洗刷;41、第一板;42、第二板;43、合页;44、连接把;45、第一连接管;46、第二连接管;47、第三连接管;48、清洗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说明书附图1-4,一种高效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包括污水箱1和处理箱2,污水箱1外部一侧开设有进水孔3,污水箱1顶部一侧开设有送水孔4,污水箱1底部设置有万向轮5,处理箱2顶部一侧开设清理槽6,处理箱2一侧开设有出水孔7,处理箱2另一侧开设有抽水孔8,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包括污水箱(1)和处理箱(2),所述污水箱(1)外部一侧开设有进水孔(3),所述污水箱(1)顶部一侧开设有送水孔(4),所述污水箱(1)底部设置有万向轮(5),所述处理箱(2)顶部一侧开设清理槽(6),所述处理箱(2)一侧开设有出水孔(7),所述处理箱(2)另一侧开设有抽水孔(8),所述处理箱(2)底部设置有移动轮(9),所述处理箱(2)顶部一侧设置有吸水泵(25),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箱(1)内腔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过滤网(11)、过滤炭块(12)、过滤沙(13),所述送水孔(4)内部设置有送水管(14),所述送水管(14)一端设置有污水滤网(15),所述污水滤网(15)顶部一侧设置有送水箱(16),所述送水箱(16)一侧开设有安装槽(17),所述安装槽(17)内部设置有密封圈(18),所述密封圈(18)内部设置有抽屉(19),所述抽屉(19)一侧设置有把手(20),所述抽屉(19)顶部开设有过滤槽(21),所述过滤槽(21)上均设置有多个挡料口(22),所述送水箱(16)底部设置有支撑板(23),所述进水孔(3)内部设置有进水管(24),所述进水管(24)一端设置有抽水泵(10),所述抽水泵(10)输入端设置有第一抽水管(26),所述第一抽水管(26)一端设置有第二抽水管(27),所述第一抽水管(26)与第二抽水管(2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抽水管(27)一端贯穿抽水孔(8)并延伸至处理箱(2)内腔一侧;/n所述处理箱(2)内腔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一隔板(28)、第二隔板(29),所述第一隔板(28)一侧设置有清洗滤网(48),所述第一隔板(28)底部均设置有第三隔板(30)与第四隔板(31),所述第三隔板(30)一侧开设有第一溢流孔(33),所述第四隔板(31)一侧开设有第二溢流孔(34),所述第二隔板(29)底部设置有第五隔板(32),所述第五隔板(32)一侧开设有第三溢流孔(35),所述处理箱(2)内壁一侧均设置有四个水平直线排列的排水孔(36),所述第二隔板(29)顶部设置有清洗机构,所述清洗机构包括电机(37),所述电机(37)输出端设置有螺纹杆(38),所述螺纹杆(38)一端贯穿处理箱(2)、移动块(39)并延伸至内壁一侧,且螺纹杆(38)与移动块(39)活动连接,所述移动块(39)一侧均设置有两个清洗刷(4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包括污水箱(1)和处理箱(2),所述污水箱(1)外部一侧开设有进水孔(3),所述污水箱(1)顶部一侧开设有送水孔(4),所述污水箱(1)底部设置有万向轮(5),所述处理箱(2)顶部一侧开设清理槽(6),所述处理箱(2)一侧开设有出水孔(7),所述处理箱(2)另一侧开设有抽水孔(8),所述处理箱(2)底部设置有移动轮(9),所述处理箱(2)顶部一侧设置有吸水泵(25),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箱(1)内腔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过滤网(11)、过滤炭块(12)、过滤沙(13),所述送水孔(4)内部设置有送水管(14),所述送水管(14)一端设置有污水滤网(15),所述污水滤网(15)顶部一侧设置有送水箱(16),所述送水箱(16)一侧开设有安装槽(17),所述安装槽(17)内部设置有密封圈(18),所述密封圈(18)内部设置有抽屉(19),所述抽屉(19)一侧设置有把手(20),所述抽屉(19)顶部开设有过滤槽(21),所述过滤槽(21)上均设置有多个挡料口(22),所述送水箱(16)底部设置有支撑板(23),所述进水孔(3)内部设置有进水管(24),所述进水管(24)一端设置有抽水泵(10),所述抽水泵(10)输入端设置有第一抽水管(26),所述第一抽水管(26)一端设置有第二抽水管(27),所述第一抽水管(26)与第二抽水管(2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抽水管(27)一端贯穿抽水孔(8)并延伸至处理箱(2)内腔一侧;
所述处理箱(2)内腔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一隔板(28)、第二隔板(29),所述第一隔板(28)一侧设置有清洗滤网(48),所述第一隔板(28)底部均设置有第三隔板(30)与第四隔板(31),所述第三隔板(30)一侧开设有第一溢流孔(33),所述第四隔板(31)一侧开设有第二溢流孔(34),所述第二隔板(29)底部设置有第五隔板(32),所述第五隔板(32)一侧开设有第三溢流孔(35),所述处理箱(2)内壁一侧均设置有四个水平直线排列的排水孔(36),所述第二隔板(29)顶部设置有清洗机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浩于淑媛赵萍
申请(专利权)人:鸿浩辽宁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