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石墨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石墨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化学电源领域。
技术介绍
经过众多研究者的努力,实际应用的碳类负极材料目前已经几乎接近其理论容量376mAh/g,因此,要进一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就必须采用新的,具有更高比容量的负极材料。有许多高容量的二元合金或金属间化合物可能作为负极材料使用,其中硅是最具吸引力的一种,因其具有原子量小,嵌锂量大(理论上形成Li22Si5的比容量可以达到4200mAh/g)和嵌锂电位低(小于0.5V)等特点。尽管硅具备这些优势,但在其实现商品化的过程中却遇到了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基本上都源于合金化时对硅的晶体结构的破坏,随后就会产生很大的体积膨胀,最终使硅颗粒粉化失效,循环性能恶化。解决这一问题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在集流体上沉积(射频沉积或真空沉积)得到硅薄膜,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电极中不需要添加其它组分,缺点是这种制备过程不适合于大规模生产,且当硅膜的厚度超过1微米后,锂离子的扩散距离增大,电阻-->和应力相应增加。二是制备含硅的复合材料,最常见的是硅/碳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石墨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复合负极材料由单质硅、石墨颗粒和无定形碳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石墨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复合负极材料由单质硅、石墨颗粒和无定形碳组成。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石墨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复合负极材料中单质硅的含量范围为10-80wt%,石墨颗粒的含量范围为10-60wt%,无定形碳余量。3、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石墨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硅粉和石墨混合后进行高能球磨,然后将球磨后的物料加入到碳水化合物饱和溶液中,分散均匀后烘烤使饱和溶液中溶剂挥发完全,直至形成浆状物质。再往形成的浆状物中加入浓硫酸,搅拌均匀,静置脱水炭化1-5小时,加水抽滤,洗涤,干燥、粉碎、过筛即可。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兆银,杨学林,许晓雄,顾中华,徐孝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