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充放电、抗菌的聚酰亚胺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地涉及一种可充放电、抗菌的聚酰亚胺涂层及其制备方法与其在用于制备医用钛表面抗菌材料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1、聚酰亚胺及其衍生物具有优异的氧化还原稳定性和高可逆容量,是一种常见的有机电极材料。聚酰亚胺作为一种水系有机电极材料,在水溶液中能够通过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实现高效率的充放电循环。聚酰亚胺π-共轭分子结构中包含芳香环和羰基结构,在负极充电时,羰基还原成烯醇负离子,其分子通过共轭作用有效地分散电子,同时电解液中的金属离子如锂离子、钠离子、钾离子、镁离子、以及钙离子插入以平衡电荷,实现电荷存储(acta phys.-chim.sin.2016,32,1593-1603)。此外,负极充电状态后的聚酰亚胺具有自发还原反应,即从烯醇负离子转化为羰基,同时释放存储的金属离子。在储能领域,聚酰亚胺有机电极的自发氧化还原反应可用于消耗锂电池中的氧,提高其循环容量(naturechemistry 2010,2,760-765),也可用于抗肿瘤治疗(science advances 2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充放电、抗菌的聚酰亚胺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充放电、抗菌的聚酰亚胺涂层是含有窄针状结构聚酰亚胺和导电碳粉的聚酰亚胺薄膜通过充电处理得到的可充放电、抗菌的聚酰亚胺涂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放电、抗菌的聚酰亚胺涂层,其特征在于,通过控制充电处理的限制电压调节聚酰亚胺涂层的抗菌性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充放电、抗菌的聚酰亚胺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亚胺涂层的π共轭聚酰亚胺分子中羰基活性位点从充电前的酮式结构(C=O)转变为充电后的烯醇式结构(C-O-)由此在充电前后发生构相改变。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充放电、抗菌的聚酰亚胺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充放电、抗菌的聚酰亚胺涂层是含有窄针状结构聚酰亚胺和导电碳粉的聚酰亚胺薄膜通过充电处理得到的可充放电、抗菌的聚酰亚胺涂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放电、抗菌的聚酰亚胺涂层,其特征在于,通过控制充电处理的限制电压调节聚酰亚胺涂层的抗菌性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充放电、抗菌的聚酰亚胺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亚胺涂层的π共轭聚酰亚胺分子中羰基活性位点从充电前的酮式结构(c=o)转变为充电后的烯醇式结构(c-o-)由此在充电前后发生构相改变。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充放电、抗菌的聚酰亚胺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窄针状结构聚酰亚胺和导电碳粉的质量比为(6~9):(1~4)。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充放电、抗菌的聚酰亚胺涂层,其特征在于,通过对所述聚酰亚胺涂层进行循环充放电能够使聚酰亚胺涂层具有可更新的抗菌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充放电、抗菌的聚酰亚胺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亚胺涂层充电后在生理盐水中其开路电势在-0.8~0.2v之间变化。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充放电、抗菌的聚酰亚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宣勇,王芳,邱家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