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材料与其制造法以及锂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8063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即使在极低温下电子传导性也高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材料、其制造法以及使用该正极材料的锂二次电池。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材料,将正极活性物质和极细碳纤维复合化,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具有通过由锂复合氧化物构成的初级粒子形成的二级粒子;所述的极细碳纤维具有与该正极活性物质的前述二级粒子的直径同等或其以下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材料与其制造法以及锂二次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型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材料与其制造法以及使用该正极材料的锂二次电池,特别是涉及使用非水系电解液的大型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材料与其制造法以及使用该正极材料的大型锂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作为考虑环境、可有效利用能量的混合汽车用电源,要求高输出·高能量密度的电池。使用非水电解液的锂二次电池由于其电池电压高、高能量密度,所以有希望作为用于汽车的电池。在使用Li电池作为汽车用二次电池的场合,希望好的输入输出特性、在宽幅度的温度范围下的稳定动作以及长寿命特性。为了改善输入输出特性,进行了利用提高电极内的电子传导性使电极构造最适化的研究。另一方面,为了扩大动作温度区域,在低温下抑制锂离子输送特性降低的功能性电解液的开发正在进行中。此外,为了长寿命化,正在开发即使经过充放电周期和长期间的保存结晶构造也稳定的层状的正极活性物质。这里,用导电材料以及正极活性物质构成的正极片材电极构造与电池的输入输出特性有密接的关系。一般地,导电材料在正极片材电极内均匀分散形成导电网络,电极阻抗降低,得到高输出功率的电池。在此之前,作为导电材料用的碳材尝试了将各种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将正极活性物质和极细碳纤维复合化,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具有通过由锂复合氧化物构成的初级粒子形成的二级粒子;所述的极细碳纤维具有与该正极活性物质的前述二级粒子的直径同等或其以下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4-12-10 2004-3575011.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将正极活性物质和极细碳纤维复合化,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具有通过由锂复合氧化物构成的初级粒子形成的二级粒子;所述的极细碳纤维具有与该正极活性物质的前述二级粒子的直径同等或其以下长度。2.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前述正极活性物质由用化学式LiaMO2(0<a≤1.2,M包括Co、Ni以及Mn的至少一种)表示的层状复合酸化物构成,前述碳纤维的直径为10-100nm。3.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前述正极活性物质由用化学式LiaMnxNiyCozO2(0≤a≤1.2、0.1≤x≤0.9、0.1≤y≤0.4 4、0.1≤z≤0.6、x+y+z=1)表示的层状复合酸化物构成,前述碳纤维的直径为10-50nm。4.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前述正极活性物质具有平均粒径为0.1-3μm的初级粒子凝聚了的二次粒子形状,前述碳纤维的直径为10-50nm。5.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前述碳纤维的长度为2-8μm。6.权利要求1-5的任一项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含有前述碳纤维6-10重量%。7.权利要求1-6的任一项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采用浸入到10nm-50nm的细孔径中的水银压入法得到的累计水银量为0.01-0.05ml/g。8.权利要求1-7的任一项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采用浸入到0.1-1μm的细孔径中的水银压入法得到的累计水银量为0.1-0.3ml/g。9.权利要求1-8的任一项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复合化在前述正极活性物质粒子上的前述碳纤维的体积比占全-->部添加碳纤维的50%或更多。10.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材料的制造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浅丰隆葛西昌弘小川宰
申请(专利权)人:新神户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