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用电极/膜结合体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47109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去除构成用于燃料电池的电极膜结合体(12)的、电解质膜(24)中的溶剂(41)的方法。所述电极膜结合体被设置在水蒸气中,并且所述水蒸气穿透正/负电极侧的扩散层(21,27)被引导到电解质膜内。所述在电解质膜内的溶剂通过引入的水蒸气被去除。所述溶剂的去除是在不高于碳氢化合物系固体高分子的分解温度下进行的。(*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燃料电池用电极/膜结合体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燃料电池中使用的电极/膜结合体的制造方法,具体地涉及具有碳氢化合物系固体高分子的电解质膜的电极/膜结合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图11表示现有的燃料电池用的电极/膜结合体。参照图11,电极/膜结合体100由负极侧扩散层101、在所述负极扩散层101上层积的负极侧底层102、在所述负极底层102上层积的负电极层103、在所述负电极层103上层积的电解质膜104、在所述电解质膜104上层积的正电极105、在所述正电极层105上层积的正极侧底层106和在所述正极侧底层106上层积的正极侧扩散层107构成。为了提高所述电极膜结合体100的发电性能,在制造电极/膜结合体100时,从正/负的电极层105、103去除涂覆用有机溶剂的方法,例如在特开-平9-274924公报中所公示。对于所述电极/结合体的制造方法,根据图12的(a)~(f)进行说明。在图12(a)中,在负极扩散层101侧通过涂覆清漆状电极层103,形成负极侧的层积体108。清漆状电极层103是将电极触媒等混和在涂覆用有机溶剂中呈清漆状的电极层。在(b)中,使水109沸腾,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料电池用电极/膜结合体的制造方法,在正和负极的一侧的扩散层上涂覆底层,在所述底层尚未干燥时在所述底层上涂覆正和负极的一侧的电极层,在所述电极层尚未干燥时,在所述电极层上涂覆在碳氢化合物系高分子中加了溶剂的材料作为电解质膜,在所述电解质膜尚未干燥时,在所述电解质膜上涂覆正和负极的另一侧的电极层,在所述电极层尚未干燥时,使在正和负极的另一侧的扩散层上涂覆底层的二层体在所述电极层上重合,而得到电极/膜结合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不超过所述碳氢化合物固体高分子的分解温度 的温度,临时干燥所述未干燥状态的所述电极/膜结合体的步骤;通过在蒸汽中配置被临时干燥的所述电极/膜结合体,将蒸汽...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3-10-22 362017/20031.一种燃料电池用电极/膜结合体的制造方法,在正和负极的一侧的扩散层上涂覆底层,在所述底层尚未干燥时在所述底层上涂覆正和负极的一侧的电极层,在所述电极层尚未干燥时,在所述电极层上涂覆在碳氢化合物系高分子中加了溶剂的材料作为电解质膜,在所述电解质膜尚未干燥时,在所述电解质膜上涂覆正和负极的另一侧的电极层,在所述电极层尚未干燥时,使在正和负极的另一侧的扩散层上涂覆底层的二层体在所述电极层上重合,而得到电极/膜结合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不超过所述碳氢化合物固体高分子的分解温度的温度,临时干燥所述未干燥状态的所述电极/膜结合体的步骤;通过在蒸汽中配置被临时干燥的所述电极/膜结合体,将蒸汽引导到所述电解质膜内的步骤;利用导入的蒸汽去除所述的电解质膜内的所述溶剂的步骤;以不超过所述碳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冲山玄伊达知子中尾靖宏角谷修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