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复旦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活性材料Li*N/Co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43472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是由Li↓[3]N与过渡金属元素Co构成的纳米复合物Li↓[3]N/Co,通过脉冲激光沉积法制备获得,Li↓[3]N/Co纳米复合物粒径小于20nm。薄膜电极的比容量随薄膜中过渡金属元素Co所占比例不同在200-450mAh/g范围内变化,在反复充放电过程中呈良好的稳定性。该种薄膜电极比容量高,循环性能好,制备方法简单,适用于薄膜锂离子电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电化学
,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纳米尺寸复合物电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码摄像机、照相机等电子设备的飞速发展,与电子产品相匹配的小型化长寿命电源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锂离子电池由于其体积小,重量轻,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而备受关注。为了研制大容量的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的选择尤为重要。目前,最常用的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为石墨,但其比容量只有350mAh/g左右,这使得整个电池的能量密度很难得到较大的提高。寻找新的锂离子阳极材料变得非常迫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化学性能良好的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新型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电极活性材料,是一种由脉冲激光沉积法制备的Li3N与过渡金属Co的纳米复合薄膜电极材料,记为Li3N/Co。该电极材料不仅含有电化学活性锂,而且具有良好充放电循环性能的高容量电极材料。主要原理为: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使Li3N和Co高度分散混合,并在基片上获得纳米复合物薄膜。其中薄膜粒径小于20nm,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反应体系的电化学内阻,提高反应体系中活性物质的利用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活性材料Li↓[3]N/Co,其特征是由Li↓[3]N和过渡金属Co均匀混合组成的纳米复合物,Li↓[3]N与Co的摩尔比为1∶x,3>x>0.5,Li↓[3]N和Co的粒径小于20nm。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活性材料Li3N/Co,其特征是由Li3N和过渡金属Co均匀混合组成的纳米复合物,Li3N与Co的摩尔比为1∶x,3>x>0.5,Li3N和Co的粒径小于20nm。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活性材料Li3N/Co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将摩尔比为1∶x的Li3N与过渡金属Co均匀混合后压制成靶材料,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正文周永宁吴晓京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