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球墨铸铁管生产线对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0974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球墨铸铁管生产线对中装置,属于球墨铸铁管生产技术领域,解决了传统通过人工目测进行对中存在偏差、效率低等技术问题。解决方案为:一种球墨铸铁管生产线对中装置,包括两组推移装置、对中小车、第一翻转移动装置、第二翻转移动装置、推管装置、推管驱动装置、监控装置和控制系统,两组推移装置之间设置有前后方向的两条轨道,对中小车滑动设于轨道上,第一翻转移动装置将球墨铸铁管推入对中小车顶面,第二翻转移动装置进行球墨铸铁管的定位和输送,推管驱动装置驱动推管装置对设于对中小车上的球墨铸铁管两端进行推动对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球墨铸铁管的精确对中,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人力,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了效率。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球墨铸铁管生产线对中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球墨铸铁管生产
,具体涉及的是一种球墨铸铁管生产线对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球墨铸铁管的生产线上,球墨铸铁管需要进行对中后再进入退火炉、水压机、水泥内衬、喷锌、喷漆等工段进行工作,目前普遍采用人工目测对中技术,这样会出现一下缺陷:
[0003]1、目测对中存在偏差,经常出现偏离中心使下工位机械卡死停机;
[0004]2、人工对中过程费时费力,增加成本,效率低,对中过程耗费时间较长;
[0005]3、自动化程度不高,无法与其他自动化设备相配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球墨铸铁管生产线对中装置,解决了传统通过人工目测进行对中存在偏差、效率低、成本高等技术问题。
[000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球墨铸铁管生产线对中装置,其中:所述球墨铸铁管生产线的输送线之间设置有对中区,设于对中区左侧的输送线上放置有若干组待对中处理的球墨铸铁管,所述对中区内安装有所述对中装置,所述对中装置包括两组推移装置、对中小车、第一翻转移动装置、第二翻转移动装置、推管装置、推管驱动装置、监控装置和控制系统;
[0008]两组所述推移装置分别设于对中区前后两侧且相对于输送线对称设置,两组所述推移装置之间设置有前后方向的两条轨道,所述对中小车设于轨道上,所述第一翻转移动装置设于对中区左侧的输送线右端,所述第二翻转移动装置设于对中小车上,所述第一翻转移动装置将左侧输送线上的球墨铸铁管推入对中小车顶面,所述第二翻转移动装置对对中小车顶面的球墨铸铁管进行定位和输送;所述推管装置安装于推移装置上,所述推管驱动装置设于推移装置底部,所述推管驱动装置驱动推管装置对设于对中小车上的球墨铸铁管两端进行推动对中;
[0009]所述监控装置对球墨铸铁管的位置进行检测,所述监控装置、推管驱动装置、第一翻转移动装置和第二翻转移动装置分别与控制系统电气连接。
[0010]进一步,所述输送线包括前后对称设置的固定柱和水平设于固定柱顶面的前后两组输送台,所述第一翻转移动装置包括第一“匚”形旋转架和两组第一推动气缸,所述第一“匚”形旋转架设于左侧输送线1的两组输送台右端之间,且所述第一“匚”形旋转架前后两侧壁右端分别与其相对应的输送台铰接,所述第一“匚”形旋转架前后两侧壁右端处分别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匚”形旋转架前后两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板;两组所述第一推动气缸分别对称设于输送线内前后两侧,所述第一推动气缸活塞杆顶端与第一“匚”形旋转架左侧壁铰接,且其底端与第一“匚”形旋转架左侧的固定柱底部铰接,所述第一推动气
缸推动第一“匚”形旋转架转动。
[0011]进一步,所述对中小车包括小车底盘、四组立柱、四组车轮和两组支撑台,所述小车底盘为矩形框架结构,四组立柱分别竖直设于小车底盘顶面四角处,两组所述支撑台分别平行设于立柱顶面前后两侧,所述支撑台方向与轨道方向垂直且与输送线方向平行,所述对中小车左侧的两组立柱和右侧的两组立柱之间均设置有加强筋,两组所述支撑台顶面左端设置有定位块,四组所述车轮分别设于小车底盘四角处,所述车轮分别设于轨道上,所述对中小车沿轨道方向前后往复运动。
[0012]进一步,所述对中小车顶面高度尺寸小于左侧输送线的顶面高度尺寸,所述对中小车顶面高度尺寸大于右侧输送线的顶面高度尺寸。
[0013]进一步,所述第二翻转移动装置包括第二“匚”形旋转架和两组第二推动气缸,所述第二“匚”形旋转架设于两组支撑台之间,且所述第二“匚”形旋转架的前后两侧壁右端分别与其相对应的支撑台铰接,所述第二“匚”形旋转架前后两侧壁右端处分别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匚”形旋转架前后两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板;两组所述第二推动气缸分别对称设于对中小车内前后两侧,所述第二推动气缸活塞杆顶端与第二连接板底部铰接,且其底端与小车底盘左侧铰接,所述第二推动气缸推动第二“匚”形旋转架转动。
[0014]进一步,所述推移装置包括上部矩形框、下部矩形框和竖直设于上部矩形框和下部矩形框之间四角处的四组立杆,所述上部矩形框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前后方向的导套,所述导套中滑动设置有导杆,两组导杆靠近对中小车一侧的端部设置有推板,所述推板和导杆沿导套往复运动;所述推移装置左侧壁和右侧壁均设置有轴固定板,两组轴固定板之间固定设置有左右方向的连接轴。
[0015]进一步,所述小车底盘的前后两侧壁对称设置有归位弹簧,所述归位弹簧的一端与小车底盘侧壁连接,所述归位弹簧的另一端与其相对应的推移装置侧壁连接。
[0016]进一步,所述推管装置包括两组连杆装置,两组所述连杆装置分别设于两组推移装置中,所述连杆装置包括第一连杆、“L”形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L”形连杆的转角处与连接轴铰接,所述第一连杆一端与推板朝向推移装置内部的一侧中部铰接,所述第一连杆另一端与“L”形连杆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上端与“L”形连杆的下壁端部铰接;
[0017]两组所述连杆装置中的“L”形连杆开口均朝后设置,所述小车底盘下方设置有前后方向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两端分别与两组连杆装置中第二连杆的下端铰接。
[0018]进一步,所述推管驱动装置为对中气缸,所述对中气缸水平朝前设于后侧的推移装置底部,且设于驱动杆一侧,所述对中气缸的固定端与下部矩形框后侧铰接,所述对中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与驱动杆侧壁铰接,所述对中气缸带动驱动杆前后往复运动。
[0019]进一步,所述监控装置包括第一触发传感器、第二触发传感器和第三触发传感器,所述第一触发传感器设于第一推动气缸所在固定柱的下部,所述第二触发传感器设于前侧推移装置的推板后侧壁上,所述第三触发传感器设于后侧推移装置的推板前侧壁上,所述第一触发传感器、第二触发传感器和第三触发传感器分别与控制系统之间电气连接。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1]1、本技术通过第一翻转移动装置将输送线上的待处理球墨铸铁管推入对中小车上,推管装置对其进行对中,第二翻转移动装置将对中后的球墨铸铁管推入后续的输送线上进行后续工段工作,实现了球墨铸铁管的对中,保证了进入其他设备后的正常运行;
[0022]2、第一翻转移动装置中通过第一推动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推动第一“匚”形旋转架左侧抬起,将其上的球墨铸铁管推入其后方的对中小车上,第二翻转移动装置的第二挡板首先对球墨铸铁管起到限位作用,避免球墨铸铁管被推入后续的输送线上,当对中完成后,第二推动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推动第二“匚”形旋转架左侧抬起,将对中的球墨铸铁管推入后续输送线中,无需人工手动推动,简单快捷;
[0023]3、推管装置设置有通过驱动杆同步连接的两组连杆装置,对中气缸带动驱动杆前后移动,在初始阶段,驱动杆向前移动,两组第一连杆相互远离运动,带动推板相互远离,当待对中处理的球墨铸铁管到达对中小车顶面时,对中气缸带动驱动杆向后移动,两组第一连杆相互靠近运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球墨铸铁管生产线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墨铸铁管生产线的输送线(1)之间设置有对中区(2),设于对中区(2)左侧的输送线(1)上放置有若干组待对中处理的球墨铸铁管(3),所述对中区(2)内安装有所述对中装置,所述对中装置包括两组推移装置(4)、对中小车(5)、第一翻转移动装置(6)、第二翻转移动装置(7)、推管装置(8)、推管驱动装置(9)、监控装置和控制系统;两组所述推移装置(4)分别设于对中区(2)前后两侧且相对于输送线(1)对称设置,两组所述推移装置(4)之间设置有前后方向的两条轨道(10),所述对中小车(5)设于轨道(10)上,所述第一翻转移动装置(6)设于对中区(2)左侧的输送线(1)右端,所述第二翻转移动装置(7)设于对中小车(5)上,所述第一翻转移动装置(6)将左侧输送线(1)上的球墨铸铁管(3)推入对中小车(5)顶面,所述第二翻转移动装置(7)对对中小车(5)顶面的球墨铸铁管(3)进行定位和输送;所述推管装置(8)安装于推移装置(4)上,所述推管驱动装置(9)设于推移装置(4)底部,所述推管驱动装置(9)驱动推管装置(8)对设于对中小车(5)上的球墨铸铁管(3)两端进行推动对中;所述监控装置对球墨铸铁管(3)的位置进行检测,所述监控装置、推管驱动装置(9)、第一翻转移动装置(6)和第二翻转移动装置(7)分别与控制系统电气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墨铸铁管生产线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线(1)包括前后对称设置的固定柱(1

1)和水平设于固定柱(1

1)顶面的前后两组输送台(1

2),所述第一翻转移动装置(6)包括第一“匚”形旋转架(6

1)和两组第一推动气缸(6

2),所述第一“匚”形旋转架(6

1)设于左侧输送线(1)的两组输送台(1

2)右端之间,且所述第一“匚”形旋转架(6

1)前后两侧壁右端分别与其相对应的输送台(1

2)铰接,所述第一“匚”形旋转架(6

1)前后两侧壁右端处分别设置有第一挡板(6

3),所述第一“匚”形旋转架(6

1)前后两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板(6

4);两组所述第一推动气缸分别对称设于输送线(1)内前后两侧,所述第一推动气缸(6

2)活塞杆顶端与第一“匚”形旋转架(6

1)左侧壁铰接,且其底端与第一“匚”形旋转架(6

1)左侧的固定柱(1

1)底部铰接,所述第一推动气缸(6

2)推动第一“匚”形旋转架(6

1)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球墨铸铁管生产线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小车(5)包括小车底盘(5

1)、四组立柱(5

2)、四组车轮(5

3)和两组支撑台(5

4),所述小车底盘(5

1)为矩形框架结构,四组立柱(5

2)分别竖直设于小车底盘(5

1)顶面四角处,两组所述支撑台(5

4)分别平行设于立柱(5

2)顶面前后两侧,所述支撑台(5

4)方向与轨道方向垂直且与输送线(1)方向平行,所述对中小车(5)左侧的两组立柱(5

2)和右侧的两组立柱(5

2)之间均设置有加强筋(5

5),两组所述支撑台(5

4)顶面左端设置有定位块(5

6),四组所述车轮(5

3)分别设于小车底盘(5

1)四角处,所述车轮(5

3)分别设于轨道(10)上,所述对中小车(5)沿轨道(10)方向前后往复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球墨铸铁管生产线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小车(5)顶面高度尺寸小于左侧输送线(1)的顶面高度尺寸,所述对中小车(5)顶面高度尺寸大于右侧输送线(1)的顶面高度尺寸。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球墨铸铁管生产线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翻转移动装置(7)包括第二“匚”形旋转架(7

1)和两组第二推动气缸(7

2),所述第二“匚”形旋转架设于两组支撑台(5

4)之间,且所述第二“匚”形旋转架(7

1)的前后两侧壁右端分别与
其相对应的支撑台(5

4)铰接,所述第二“匚”形旋转架(7

1)前后两侧壁右端处分别设置有第二挡板(7

3),所述第二“匚”形旋转架(7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利军马斌峰曾北常晋云王灿峰宋国安张林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大通铸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