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及制造电池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40664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电池(1)包括:发电元件(10);壳体部件(20),该壳体部件具有用于容纳发电元件的容纳凹部(21)并且包括第一和第二侧部(231,232);以及用于封闭该容纳凹部的封口部件(30)。封口部件的壳体内侧部分(32)与第一侧部的第一边缘(2310)的第一中央边缘(2313)接触以防止第一边缘向着容纳凹部的翘曲变形,且与第一第一端部(2311)和第一第二端部(2312)间隔开。此外,封口部件与第二侧部的第二边缘(2320)的第二中央边缘(2323)接触以防止第二边缘向着容纳凹部的翘曲变形,且与第二第一端部(2321)和第二第二端部(2322)间隔开。壳体部件和封口部件在它们整个外围的焊接部分(50)被彼此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及一种制造电池的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已经提出多种类型的电池作为便携式装置和便携式电话的电 源,以及作为电动车辆和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源。例如,日本专利申请7>才艮No. 10-269999 ( JP-A-10-269999 )记栽了这种电池的一个示例,该电池具 有发电元件、用于容纳发电元件的壳体部件以及用于封闭壳体部件的开口 的封口部件,其中壳体部件和封口部件被彼此焊接。JP-A-10-269999中记载的电池具有盒形形状,并且具有外部形状为矩 形平行六面体的主体壳体(壳体部件)和外部形状为矩形的盖部件(封口 部件),该主体壳体包括一个底部和形成开口的边缘的四个侧部。盖部件 在其外围具有薄的边缘并且在其中央具有在厚度方向上突出的突出部。盒形电池通过首先在其主体壳体内部安装电池元件(发电元件),将盖部件 的突出部插入到主体壳体内部,并使盖部件的薄边与主体壳体的各个侧面 的上端部相接触来封闭主体壳体。通过从盒形电池上部焊接盖部件的薄边 和主体壳体的各个侧面的上端部,主体壳体和盖部件被相互固定。在这种电池中,壳体部件在封口部件的一部分(壳体内侧部分)被置 于壳体部件的侧部内側的状态下被封口部件封闭。然而,如果壳体部件和封口部件的外部尺寸被改变,则在将封口部件的壳体内侧部分插入到壳体 部件的侧部内侧的空间内时,壳体部件和封口部件可能会相互摩擦。这可 能产生诸如金属粉末之类的异物。因此,考虑到壳体部件和封口部件的尺 寸公差,使壳体内侧部分的外部尺寸相对于壳体部件的侧部的内部尺寸小,以便壳体内侧部分能够很容易地插入到壳体部件内。结果是,在壳体部件 中的侧部和壳体内側部分之间形成一些间隙。壳体部件的侧部,尤其是形成开口的较长边缘的侧部,在成型时偶尔 被使得向着壳体部件的内部变形(向内翘曲)。然而,在如上所述的在侧 部和壳体内侧部分之间允许有间隙的情形中,壳体部件的侧部的这种翘曲 变形导致由側部形成的开口边缘也向内翘曲。这导致当沿着开口边缘的方 向观察时封口部件的壳体内侧部分和如此翘曲的侧部之间的间隙不是恒定 不变的。此外,在沿着开口边缘互相焊接它们时,在侧部的厚度方向上焊接位置是变化的。因此,密封强度(sealing strength )可能被局部地降低。 同时,壳体部件和封口部件的外部尺寸的公差可能被减小。然而,在这种 情形中,当将壳体内侧部分置于壳体部件内部时,壳体内侧部分和侧部可 能彼此摩擦,这样在壳体部件内部可能会产生诸如金属粉末之类的异物, 并且可能导致电池性能变差或者短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及一种用于制造电池的方法,在该电池中壳体 部件和封口部件在它们整个外围被适当地彼此焊接在一起,在该方法中壳体部件和封口部件在焊接前不引起它们彼此摩擦的情况下以适当的密封强 度被彼此焊接在一起。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电池,所述电池包括发电元件;壳体部 件,在所述壳体部件的容纳凹部内容纳所述发电元件,所述壳体部件具有 底部和形成所述容纳凹部的开口边缘的側部;封口部件,所述封口部件封 闭所述壳体部件的所述容纳凹部,并且具有环状壳体接触部分和壳体内侧 部分,所述环状壳体接触部分处于所述封口部件的整个外围,用于从外側 接触所述壳体部件的所述开口边缘,所述壳体内侧部分在所述封口部件的 延伸方向上定位于所述壳体接触部分的内侧,并且相对于所述壳体接触部 分向着所述壳体部件的所述容纳凹部突出;以及焊接部分,所述焊接部分 通过在所述壳体部件的所述侧部和所述封口部件的所述壳体接触部分的整个外围焊接所述侧部和所述壳体接触部分而形成。所述开口边缘包括长度 最长的第 一最长直线边缘和与所述第 一最长直线边缘长度相同且平行的第 二最长直线边缘。所述侧部包括形成所述第一最长直线边缘的第一侧部和 形成所述第二最长直线边缘的第二側部。所述第 一侧部具有沿着所述第一 最长直线边缘的第一边缘。所述第一边缘具有定位于所述第一边缘的在沿 着所述第一最长直线边缘的方向上的两端部的第一-第一端部和第一-笫二 端部,以及定位于所述第一-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一-第二端部之间的第一中 央边缘。所述第二侧部具有沿着所述第二最长直线边缘的第二边缘。所述 第二边缘具有定位于所述第二边缘的在沿着所述第二最长直线边缘的方向上的两端部的第二-第一端部和第二-第二端部,以及定位于所述第二-第一 端部和所述第二-第二端部之间的第二中央边缘。所述封口部件的所述壳体 内侧部分与所述第 一边缘的所述第 一 中央边缘接触以防止所述第 一边缘向 着所述容纳凹部的翘曲变形,并且与所述第 一-第 一端部和所述第 一-第二 端部间隔开。所述封口部件的所述壳体内侧部分还与所述第二边缘的所述 第二中央边缘接触以防止所述第二边缘向着所述容纳凹部的翘曲变形,并 且与所述第二-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第二端部间隔开。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 一方面的电池中,第 一和第二最长直线边缘是形成 壳体部件的开口边缘的直线边缘中长度最长的,因而第一和第二最长直线边缘的在纵向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之间的部分倾向于变形或翘 曲。然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壳体内侧部分与第一中央边缘接触来 防止第一边缘向着容纳凹部变形(向内翘曲)。这就防止了在互相焊接第 一侧部的第一边缘和封口部件的壳体接触部分时,由于第一側部的向内的 变形或翘曲而导致密封强度被局部降低。壳体内侧部分还与第二中夬边缘 接触来防止第二边缘向着容纳凹部变形(向内翘曲)。这就防止了在互相 焊接第二侧部的第二边缘和封口部件的壳体接触部分时,由于第二侧部的向内的变形或翘曲而导致密封强度^L^部降低。另一方面,壳体内侧部分 与第 一-第 一端部和第 一-第二端部间隔开。壳体内侧部分还与第二-第一端 部和第二-第二端部间隔开。因此,在壳体部件内部配置壳体内侧部分时,避免了壳体内侧部分和壳体部件的第一-第一端部等相互摩擦而产生金属 粉末。第 一侧部的第 一 中央边缘和第二侧部的第二中央边缘可以很容易地被 弹性变形。因此,通过在使第一和第二中央边缘弹性变形以向外膨胀的同 时将壳体内側部分插入到壳体部件内,可能阻止壳体内侧部分和壳体部件 彼此摩擦,并由此避免金属粉末的产生。封口部件具有这样的形状它的壳体内侧部分和壳体部件的侧部满足 上述关系。例如,封口部件可能这样被成形壳体内侧部分与第一和第二 中央边缘在它们整体上接触。可选地,只要第一和第二边缘能够被阻止向 着容纳凹部变形或翘曲,第一和第二中央边缘可以仅仅部分(在一个或多 个点处)与壳体内侧部分接触。焊接方式可以为激光焊接、电子束焊接等。 焊接过程中应用电子束的方向,即焊接深度的方向,可以是壳体部件的侧 部的厚度方向。在上述电池中,所述封口部件的所述壳体内侧部分可以具有面向所述 第一中央边缘的第一内侧部分侧表面和面向所述第二中央边缘的第二内侧 部分侧表面,整个所述第 一中央边缘可以在沿着所述第一最长直线边缘的 方向上与所述第 一 内側部分侧表面接触,并且整个所述第二中央边缘可以 在沿着所述第二最长直线边缘的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内侧部分侧表面接触。即,第一和第二中央边缘分别在沿着第一和第二最长直线边缘的方向 上与第一和第二内侧部分侧表面完全地接触。这使得在彼此焊接第一和第 二侧部与封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包括: 发电元件; 壳体部件,在所述壳体部件的容纳凹部内容纳所述发电元件,所述壳体部件具有底部和形成所述容纳凹部的开口边缘的侧部; 封口部件,所述封口部件封闭所述壳体部件的所述容纳凹部,并且具有环状壳体接触部分和壳体内侧部分,所述环状壳体接触部分处于所述封口部件的整个外围,用于从外侧接触所述壳体部件的所述开口边缘,所述壳体内侧部分在所述封口部件的延伸方向上定位于所述壳体接触部分的内侧,并且相对于所述壳体接触部分向着所述壳体部件的所述容纳凹部突出;以及 焊接部分,所述焊接部分通过在所述壳体部件的所述侧部和所述封口部件的所述壳体接触部分的整个外围焊接所述侧部和所述壳体接触部分而形成, 其中: 所述开口边缘包括第一最长直线边缘和与所述第一最长直线边缘长度相同且平行的第二最长直线边缘; 所述侧部包括形成所述第一最长直线边缘的第一侧部和形成所述第二最长直线边缘的第二侧部; 所述第一侧部具有沿着所述第一最长直线边缘的第一边缘; 所述第一边缘具有定位于所述第一边缘的在沿着所述第一最长直线边缘的方向上的两端部的第一-第一端部和第一-第二端部,以及定位于所述第一-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一-第二端部之间的第一中央边缘; 所述第二侧部具有沿着所述第二最长直线边缘的第二边缘; 所述第二边缘具有定位于所述第二边缘的在沿着所述第二最长直线边缘的方向上的两端部的第二-第一端部和第二-第二端部,以及定位于所述第二-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第二端部之间的第二中央边缘; 所述封口部件的所述壳体内侧部分与所述第一中央边缘接触以防止所述第一边缘向着所述容纳凹部的翘曲变形,并且与所述第一-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一-第二端部间隔开;并且 所述封口部件的所述壳体内侧部分还与所述第二中央边缘接触以防止所述第二边缘向着所述容纳凹部的翘曲变形,并且与所述第二-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第二端部间隔开。...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直路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