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支撑曳引机及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02475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支撑曳引机及电梯,所述双支撑曳引机包括:动力部分;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动力部分间隔相对设置;主轴,所述主轴转动装设于所述动力部分与所述支架之间;曳引轮,所述曳引轮套接于所述主轴上,所述动力部分用于驱使所述曳引轮转动,所述曳引轮靠近所述支架的一端设有盘车齿轮;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装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撑件上设有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轴孔用于供盘车装置的手轮穿入,以使所述手轮与所述盘车齿轮啮合。因此,当电梯发生故障时,维护人员只需将盘车装置的手轮穿入第一轴孔内,并将手轮啮合在盘车齿轮上,旋转手轮即可实现盘车齿轮手动转动。如此,本双支撑曳引机利用支撑件上的第一轴孔,使得盘车装置的装卸和使用更加便利,从而有利于提高电梯的维护效率。高电梯的维护效率。高电梯的维护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支撑曳引机及电梯


[0001]本技术涉及曳引机
,特别是涉及双支撑曳引机及电梯。

技术介绍

[0002]现阶段电梯行业大部分都采用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其结构通常为轴伸出机壳外成悬臂状,曳引轮直接安装在悬臂轴上。由于电梯重量是直接施加在曳引轮上的,悬臂结构的轴受到很大弯曲力矩,导致轴易弯曲变形,整机易振动,轴承寿命短。而为了提高承载能力,通常的做法是将轴设计得很粗,轴承设计得很大,这势必会增加曳引机的重量和成本。另外,在手动盘车过程中,因受限于传统曳引机的结构设计,导致盘车装置的装卸和使用十分不便,从而影响电梯的维护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双支撑曳引机及电梯,具有结构简单、主轴受力变形量小、转动稳定特点;同时也方便盘车装置的装卸和使用,提高电梯的维护效率。
[0004]一种双支撑曳引机,所述双支撑曳引机包括:动力部分;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动力部分间隔相对设置;主轴,所述主轴转动装设于所述动力部分与所述支架之间;曳引轮,所述曳引轮套接于所述主轴上,所述动力部分用于驱使所述曳引轮转动,所述曳引轮靠近所述支架的一端设有盘车齿轮;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装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撑件上设有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轴孔用于供盘车装置的手轮穿入,以使所述手轮与所述盘车齿轮啮合。
[0005]上述的双支撑曳引机,将主轴转动装设在支架与动力部分之间,使得曳引轮在转动时,主轴同时受两侧的支架和动力部分支持,保证主轴的两侧受力平衡,有效减少主轴上的弯曲力矩,减少主轴受力变形量小,从而保证双支撑曳引机运行稳定。由于盘车齿轮前端设有支撑件,且支撑件上设有第一轴孔,因此,当电梯发生故障时,维护人员只需将盘车装置的手轮穿入第一轴孔内,并将手轮啮合在盘车齿轮上,旋转手轮即可实现盘车齿轮手动转动。如此,本双支撑曳引机利用支撑件上的第一轴孔,使得盘车装置的装卸和使用更加便利,从而有利于提高电梯的维护效率。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支撑曳引机还包括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嵌入所述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轴承用于供所述手轮穿入。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及复合轴部,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间隔装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复合轴部装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上,所述第一轴孔设置于所述复合轴部上。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盘车齿轮位于所述支架与所述曳引轮之间,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曳引轮上。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支撑曳引机还包括制动轮,所述制动轮套接于所述主轴上,并与所述动力部分驱动配合,所述曳引轮套接于所述制动轮上。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部分包括机座、定子部及转子部,所述机座与所述
支架间隔相对设置,所述主轴转动装设于所述机座与所述支架之间,所述定子部套接于所述机座上,所述转子部套设于所述定子部外,并与所述制动轮连接。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支撑曳引机还包括第二轴承与第三轴承,所述机座与所述支架上分别对应设有第二轴孔与第三轴孔,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第三轴承分别对应嵌入所述第二轴孔与所述第三轴孔中,所述主轴装设于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第三轴承上。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支撑曳引机还包括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均套设于所述主轴上,并分别盖设于所述第二轴承的相对两侧。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支撑曳引机还包括第三盖体与第四盖体,所述第三盖体与所述第四盖体均套设于所述主轴上,并分别盖设于所述第三轴承的相对两侧。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支撑曳引机还包括至少一个制动器,所述制动器装设于所述动力部分上,并用于对所述制动轮进行制动。
[0015]一种电梯,所述电梯包括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双支撑曳引机。
[0016]上述的电梯,采用以上的双支撑曳引机,将主轴转动装设在支架与动力部分之间,使得曳引轮在转动时,主轴同时受两侧的支架和动力部分支持,保证主轴的两侧受力平衡,有效减少主轴上的弯曲力矩,减少主轴受力变形量小,从而保证双支撑曳引机运行稳定。由于盘车齿轮前端设有支撑件,且支撑件上设有第一轴孔,因此,当电梯发生故障时,维护人员只需将盘车装置的手轮穿入第一轴孔内,并将手轮啮合在盘车齿轮上,旋转手轮即可实现盘车齿轮手动转动。如此,本双支撑曳引机利用支撑件上的第一轴孔,使得盘车装置的装卸和使用更加便利,从而有利于提高电梯的维护效率。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双支撑曳引机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双支撑曳引机结构剖视图。
[0021]100、双支撑曳引机;110、动力部分;111、机座;1111、第二轴孔;112、定子部;113、转子部;120、曳引轮;121、盘车齿轮;130、主轴;140、支架;141、支撑件;1411、第一轴孔;1412、第一轴承;1413、复合轴部;1414、第一支撑杆;1415、第二支撑杆;142、第三轴孔;150、第二轴承;151、第一盖体;152、第二盖体;160、第三轴承;161、第三盖体;162、第四盖体;170、制动轮;171、制动器;180、底座;200、盘车装置;210、手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
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3]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一种双支撑曳引机100,双支撑曳引机100包括:动力部分110、支架140、主轴130、曳引轮120及支撑件141。支架140与动力部分110间隔相对设置。主轴130转动装设于动力部分110与支架140之间。曳引轮120套接于主轴130上,动力部分110用于驱使曳引轮120转动。曳引轮120靠近支架140的一端设有盘车齿轮121。支撑件141装设于支架140上,支撑件141上设有第一轴孔1411。第一轴孔1411用于供盘车装置200的手轮210穿入,以使手轮210与盘车齿轮121啮合。
[0024]上述的双支撑曳引机100,将主轴130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支撑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支撑曳引机包括:动力部分;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动力部分间隔相对设置;主轴,所述主轴转动装设于所述动力部分与所述支架之间;曳引轮,所述曳引轮套接于所述主轴上,所述动力部分用于驱使所述曳引轮转动,所述曳引轮靠近所述支架的一端设有盘车齿轮;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装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撑件上设有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轴孔用于供盘车装置的手轮穿入,以使所述手轮与所述盘车齿轮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支撑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支撑曳引机还包括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嵌入所述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轴承用于供所述手轮穿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支撑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及复合轴部,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间隔装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复合轴部装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上,所述第一轴孔设置于所述复合轴部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支撑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盘车齿轮位于所述支架与所述曳引轮之间,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曳引轮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支撑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支撑曳引机还包括制动轮,所述制动轮套接于所述主轴上,并与所述动力部分驱动配合,所述曳引轮套接于所述制动轮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宏吴红兵谢喜金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电梯电机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