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地智能工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02476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工棚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工地智能工棚,包括工棚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工棚本体的顶棚设有自供电装置,所述工棚本体的墙体内呈方波形铺设有降温导水管和保暖导水管,所述降温导水管和保暖导水管分别通过两个水泵连接有制冷箱和辅热箱,所述工棚本体内设有温度传感器和PLC控制器;在实际应用中,所述PLC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控制制冷或辅热,需要制冷时,所述水泵将经过制冷箱制冷过的水导入降温导水管对墙体降温,从而实现整个工棚的降温,需要辅热时,所述水泵将经过辅热箱加热过的水导入保温导水管对墙体加热,从而实现整个工棚的升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夏日降温冬日保暖的特点,使工棚内保持恒温,实现冬暖夏凉。实现冬暖夏凉。实现冬暖夏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地智能工棚


[0001]本技术涉及工棚
,具体为一种工地智能工棚。

技术介绍

[0002]在工地,需要搭建临时休息场所以供工人休息,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但是在炎热的夏天现有的降温方法都是通过风扇或者安装空调实现,该种方式需要在工地上牵引电线,不仅施工麻烦,而且能耗很大,在工地复杂的施工场所存在着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的不足,提供一种工地智能工棚,该种工地智能工棚具有夏日降温冬日保暖的特点。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工地智能工棚,包括工棚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工棚本体的顶棚设有自供电装置,所述工棚本体的墙体内呈方波形铺设有降温导水管和保暖导水管,所述降温导水管和保暖导水管分别通过两个水泵连接有制冷箱和辅热箱,所述工棚本体内设有温度传感器和PLC控制器,所述自供电装置分别与所述制冷箱、辅热箱、两个水泵、温度传感器和PLC控制器的电源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制冷箱、辅热箱、两个水泵的输入端电连接。
[0006]进一步,所述制冷箱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设置在第二壳体内的制冷管,所述制冷管与所述第二壳体形成一个内部填充有一种不含氯的氯代烷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封闭箱体,所述制冷管的出水端和进水端均穿出所述第一壳体向外延伸分别连接所述水泵和所述降温导水管的出水端,所述第二壳体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设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电源输入端与所述自供电装置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
[0007]进一步,所述辅热箱包括第三壳体、第四壳体以及设置在第四壳体内的辅热管,所述辅热管与所述第四壳体形成一个内部填充有一种保温导热泡沫的封闭箱体,所述辅热管的出水端和进水端均穿出所述第三壳体向外延伸分别连接所述水泵和所述保暖导水管的出水端,所述第四壳体位于所述第三壳体内,所述第三壳体与第四壳体之间设置有电加热丝,所述电加热丝的控制器的电源输入端与所述自供电装置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加热丝的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
[0008]进一步,所述自供电装置包括倾斜设置在所述顶棚的太阳能电池板以及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电连接的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制冷箱、辅热箱、两个水泵、温度传感器和PLC控制器的电源输入端电连接。
[0009]进一步,所述工棚本体的墙体由外到内依次包括镀锌钢板层、隔热保温泡沫层、降温导水管和保暖导水管层、镀锌钢板层。
[0010]进一步,所述制冷管和辅热管均为多层管道,分别在所述第二壳体和第四壳体内
自左往右均匀排列,且每层管道均呈方波形。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温度传感器将温度信号反馈给所述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根据温度信号控制制冷或辅热,需要制冷时,所述水泵将经过制冷箱制冷过的水导入降温导水管对墙体降温,从而实现整个工棚的降温,需要辅热时,所述水泵将经过辅热箱加热过的水导入保温导水管对墙体加热,从而实现整个工棚的升温,本技术具有夏日降温冬日保暖的特点,使工棚内保持恒温,实现冬暖夏凉。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的制冷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的辅热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工棚本体1;降温导水管2;保暖导水管3;水泵4;制冷箱5;第一壳体51;第二壳体52;制冷管53;半导体制冷片54;辅热箱6;第三壳体61;第四壳体62;辅热管63;电加热丝64;太阳能电池板7。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工地智能工棚,包括工棚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棚本体1的顶棚设有自供电装置,所述工棚本体1的墙体内呈方波形铺设有降温导水管2和保暖导水管3,所述降温导水管2和保暖导水管3分别通过两个水泵4连接有制冷箱5和辅热箱6,所述工棚本体1内设有温度传感器和PLC控制器,所述自供电装置分别与所述制冷箱5、辅热箱6、两个水泵4、温度传感器和PLC控制器的电源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制冷箱5、辅热箱6、两个水泵4的输入端电连接。
[0018]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温度传感器将温度信号反馈给所述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根据温度信号控制制冷或辅热,需要制冷时,所述水泵4将经过制冷箱5制冷过的水导入降温导水管2对墙体降温,从而实现整个工棚的降温,需要辅热时,所述水泵4将经过辅热箱6加热过的水导入保温导水管3对墙体加热,从而实现整个工棚的升温,本技术具有夏日降温冬日保暖的特点,使工棚内保持恒温,实现冬暖夏凉。
[0019]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制冷箱5包括第一壳体51、第二壳体52以及设置在第二壳体内52的制冷管53,所述制冷管53与所述第二壳体52形成一个内部填充有一种不含氯的氯代烷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封闭箱体,所述制冷管53的出水端和进水端均穿出所述第一壳体51向外延伸分别连接所述水泵4和所述降温导水管2的出水端,所述第二壳体52位于所述第一壳体51内,所述第一壳体51与所述第二壳体52之间设有半导体制冷片54,所述半导体制冷片54的电源输入端与所述自供电装置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半导体制冷片54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制冷片54的制冷面靠近所述第二壳体52,所述第二壳体52内的制冷剂和所述半导体制冷片54对所述制冷管53内的水进行双重制冷,有效提高所述制冷箱5的制冷效率,增强制冷效果。
[0020]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辅热箱6包括第三壳体61、第四壳体62以及设置在第四壳体
62内的辅热管63,所述辅热管63与所述第四壳体62形成一个内部填充有一种保温导热泡沫的封闭箱体,所述辅热管63的出水端和进水端均穿出所述第三壳体61向外延伸分别连接所述水泵4和所述保暖导水管3的出水端,所述第四壳体62位于所述第三壳体61内,所述第三壳体61与第四壳体62之间设置有电加热丝64,所述电加热丝64的控制器的电源输入端与所述自供电装置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加热丝64的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加热丝64对所述第四壳体62进行加热,进而对所述第四壳体62内所述辅热管63加热,所述保温导热泡沫的设置,可有效降低热量损失同时提高加热效率。
[0021]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自供电装置包括倾斜设置在所述顶棚的太阳能电池板7以及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7电连接的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制冷箱5、辅热箱6、两个水泵4、温度传感器和PLC控制器的电源输入端电连接;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地智能工棚,包括工棚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棚本体(1)的顶棚设有自供电装置,所述工棚本体(1)的墙体内呈方波形铺设有降温导水管(2)和保暖导水管(3),所述降温导水管(2)和保暖导水管(3)分别通过两个水泵(4)连接有制冷箱(5)和辅热箱(6),所述工棚本体(1)内设有温度传感器和PLC控制器,所述自供电装置分别与所述制冷箱(5)、辅热箱(6)、两个水泵(4)、温度传感器和PLC控制器的电源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制冷箱(5)、辅热箱(6)、两个水泵(4)的输入端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地智能工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箱(5)包括第一壳体(51)、第二壳体(52)以及设置在第二壳体内(52)的制冷管(53),所述制冷管(53)与所述第二壳体(52)形成一个内部填充有一种不含氯的氯代烷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封闭箱体,所述制冷管(53)的出水端和进水端均穿出所述第一壳体(51)向外延伸分别连接所述水泵(4)和所述降温导水管(2)的出水端,所述第二壳体(52)位于所述第一壳体(51)内,所述第一壳体(51)与所述第二壳体(52)之间设有半导体制冷片(54),所述半导体制冷片(54)的电源输入端与所述自供电装置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半导体制冷片(54)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健张明刚曹恬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思尔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