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散热结构的曳引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8121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散热结构的曳引机,属于电梯设备的技术领域,其中,包括机座、定子绕组和转子机构,定子绕组安装于机座上,转子机构安装于机座上,并与机座转动配合,定子绕组具有第二散热通道和第二散热口,转子机构具有第一散热通道和第一散热口,第一散热口、第一散热通道、第二散热通道以及第二散热口依次相通;转子机构具有扇叶,扇叶位于第一散热口与第二散热口之间。转子机构围绕定子绕组转动,扇叶跟随转子机构旋转,从而使扇叶吸取第一散热口的空气,使曳引机外的空气流向第一散热通道和第二散热通道中,曳引机内外的空气相互交换,从而使曳引机内的热量排出至曳引机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梯设备的,特别是一种带有散热结构的曳引机


技术介绍

1、如今,电梯多采用永磁同步曳引机作为驱动主机,且有向薄型化以及高速化发展的趋势。薄型化适用于小/无机房场景,该场景由于受土建限制,对电梯曳引机体积的要求限制严格,要求曳引机电机的功率密度进一步提高。高功率密度电机由于结构紧凑,相比于常规电机,内部定子及转子等的换热效率更低。高速电梯相比于常速电梯,其曳引机具有高频率特点,会导致产生更多的涡流损耗和磁滞损耗。此外,由于转速的提高,转子与气隙之间的摩擦加剧,使得高速电梯电机的摩擦损耗大大增加,故高速电梯会比常速电梯的电机发热量更大。

2、传统电梯曳引机通过自然冷却方式冷却,更低的换热效率和更大的发热量会导致使用自然冷却的电梯曳引机内部热量难以及时散发至外界,导致相应部件温度升高,进而直接影响曳引机电机效率、使用寿命及安全可靠性。因此,目前急需一款可以自动散热的曳引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曳引机无法自动散热的问题,提供一种带有散热结构的曳引机。

...

【技术保护点】

1.带有散热结构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定子绕组和转子机构,所述定子绕组安装于机座上,所述转子机构安装于机座上,并与机座转动配合,所述定子绕组具有第二散热通道和第二散热口,所述转子机构具有第一散热通道和第一散热口,所述第一散热口、第一散热通道、第二散热通道以及第二散热口依次相通;其中,所述转子机构具有扇叶,所述扇叶位于第一散热口与第二散热口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机构包括曳引轮和安装座,所述曳引轮与扇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扇叶的第二端安装于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与机座转动配合;所述曳引轮的内壁与所述安装座的外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散热通道,所...

【技术特征摘要】

1.带有散热结构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定子绕组和转子机构,所述定子绕组安装于机座上,所述转子机构安装于机座上,并与机座转动配合,所述定子绕组具有第二散热通道和第二散热口,所述转子机构具有第一散热通道和第一散热口,所述第一散热口、第一散热通道、第二散热通道以及第二散热口依次相通;其中,所述转子机构具有扇叶,所述扇叶位于第一散热口与第二散热口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机构包括曳引轮和安装座,所述曳引轮与扇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扇叶的第二端安装于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与机座转动配合;所述曳引轮的内壁与所述安装座的外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散热通道,所述扇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散热通道内,所述扇叶沿所述曳引轮的径向延伸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至少具有三个,三个所述扇叶沿所述曳引轮的周向等距分布,三个扇叶均安装于安装座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呈板状结构,相邻的两个扇叶之间形成散热支道,多个散热支道组成所述第一散热通道,所述散热支道与第一散热口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机构具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红兵肖佳锋王铜成詹奉明江曼申爽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电梯电机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