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同步曳引机及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7356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永磁同步曳引机及电梯,将定子总成的出线端朝向制动轮设置,使得出线端相对于机座而言处于外侧,非出线端则处于内侧。当定子总成装设在机座后,出线端依然处于直观可见、可操作状态。此时操作人员可拉紧或者紧固出线端引出的电缆,以避免电缆在定子总成与机座之间发生拱起或者蓬松现象,从而有效防止电缆与转子总成之间摩擦而导致电缆破损,进而确保电梯安全运行。同时压装时不会出现定子总成的出线端和引出电缆被压伤和破损的情况,容错率显著提高。由于出线端外侧设置,因此在整机装配过程中,电缆接线操作可在定子总成压入之前或者压入之后进行,方便生产现场可根据工序和设备情况安排定子总成的接线工作。线工作。线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永磁同步曳引机及电梯


[0001]本技术涉及动力设备
,特别是涉及永磁同步曳引机及电梯。

技术介绍

[0002]曳引机是电梯的核心驱动部件,被称为电梯的“心脏”,其安全性和可靠性会直接影响电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随着电梯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降低成本,提高电梯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曳引机设计越来越小型化、薄型化和轻量化是一种趋势。
[0003]随着电梯市场的高速发展,永磁同步曳引机应用量越来越大,占全部电梯曳引机的70%以上。目前行业内的部分曳引机的有绕组定子铁芯的引出电缆线,存在与转子摩擦被损坏的风险,引出电缆线一旦破损就会导致曳引机短路被烧毁,从而出现严重的电梯安全隐患。同时,受限于传统曳引机结构限制,定子的接线操作空间有限,电缆穿出和固定费时费力,导致曳引机的装配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永磁同步曳引机及电梯,能有效防止定子的引出电缆线出现破损的风险,确保电梯安全运行;同时,接线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有利于提高整机的装配效率。
[0005]一种永磁同步曳引机,所述永磁同步曳引机包括:机座;制动轮,所述制动轮通过主轴可转动装设于所述机座上;定子总成与转子总成,所述定子总成位于所述制动轮与所述机座之间,并装设于所述机座上,所述定子总成上设有出线端,所述出线端位于所述定子总成朝向所述制动轮的一侧面上,所述转子总成套设于所述定子总成外部或者内部,以驱使所述制动轮转动;接线盒,所述接线盒设于所述机座上,并与所述出线端电连接。
[0006]上述的永磁同步曳引机,将定子总成的出线端朝向制动轮设置,使得出线端相对于机座而言处于外侧,非出线端则处于内侧。当定子总成装设在机座后,出线端依然处于直观可见、可操作状态。此时操作人员可拉紧或者紧固出线端引出的电缆,以避免电缆在定子总成与机座之间发生拱起或者蓬松现象,从而有效防止电缆与转子总成之间摩擦而导致电缆破损,进而确保电梯安全运行。同时压装时不会出现定子总成的出线端和引出电缆被压伤和破损的情况,容错率显著提高。由于出线端外侧设置,因此在整机装配过程中,电缆接线操作可在定子总成压入之前或者压入之后进行,方便生产现场可根据工序和设备情况安排定子总成的接线工作,提高管理效率且安全可靠。此外,出线端外侧设置,增大接线操作空间,使得电缆的穿出和固定省时省力,提高整机的装配效率。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座包括凸台、套设于凸台外部的外壳、连接于凸台与外壳之间的连接壳,所述定子总成套接于所述凸台上,所述转子总成套设于所述定子总成外部,并与所述制动轮连接,所述制动轮通过主轴可转动装设于所述凸台上,所述接线盒设于所述外壳背向所述凸台的一侧面上。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台上设有用于供所述出线端上的电缆穿入的引线
孔,所述连接壳背向所述定子总成的一侧面上设有线槽,所述线槽一端与所述引线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接线盒连通。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线孔开设于所述凸台朝向所述制动轮的一侧面上,并沿朝所述连接壳的方向延伸至与所述线槽连通。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永磁同步曳引机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装设于所述连接壳上,并覆盖所述线槽的槽口。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永磁同步曳引机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装设于所述凸台上,并遮挡所述引线孔的孔口。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线盒包括盒体与装设于所述盒体内的接线端子,所述盒体设于所述外壳上,所述接线端子与所述出线端电连接。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盒体与所述外壳为一体化结构。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动轮上设有转动部,所述转动部套设于所述定子总成与所述外壳之间,所述转子总成连接于所述转动部上。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永磁同步曳引机还包括曳引轮,所述曳引轮套接于所述制动轮上。
[0016]一种电梯,所述电梯包括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永磁同步曳引机。
[0017]上述的电梯,采用以上的永磁同步曳引机,将定子总成的出线端朝向制动轮设置,使得出线端相对于机座而言处于外侧,非出线端则处于内侧。当定子总成装设在机座后,出线端依然处于直观可见、可操作状态。此时操作人员可拉紧或者紧固出线端引出的电缆,以避免电缆在定子总成与机座之间发生拱起或者蓬松现象,从而有效防止电缆与转子总成之间摩擦而导致电缆破损,进而确保电梯安全运行。同时压装时不会出现定子总成的出线端和引出电缆被压伤和破损的情况,容错率显著提高。由于出线端外侧设置,因此在整机装配过程中,电缆接线操作可在定子总成压入之前或者压入之后进行,方便生产现场可根据工序和设备情况安排定子总成的接线工作,提高管理效率且安全可靠。此外,出线端外侧设置,增大接线操作空间,使得电缆的穿出和固定省时省力,提高整机的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永磁同步曳引机结构剖视图;
[0021]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永磁同步曳引机结构侧视图;
[0022]图3为图2中隐藏盖板的永磁同步曳引机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永磁同步曳引机结构俯视图。
[0024]100、曳引机;110、机座;111、凸台;1111、引线孔;112、外壳;113、连接壳;1131、线槽;120、主轴;130、制动轮;131、转动部;140、定子总成;141、出线端;142、非出线端;150、转
子总成;160、接线盒;161、盒体;1611、连接孔;162、接线端子;170、盖板;180、挡板;190、曳引轮;200、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6]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一种永磁同步曳引机100,永磁同步曳引机100包括:机座110、制动轮130、定子总成140、转子总成150和接线盒160。制动轮130通过主轴120可转动装设于机座110上。定子总成140位于制动轮130与机座110之间,并装设于机座110上,定子总成140上设有出线端1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永磁同步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同步曳引机包括:机座;制动轮,所述制动轮通过主轴可转动装设于所述机座上;定子总成与转子总成,所述定子总成位于所述制动轮与所述机座之间,并装设于所述机座上,所述定子总成上设有出线端,所述出线端位于所述定子总成朝向所述制动轮的一侧面上,所述转子总成套设于所述定子总成外部或者内部,以驱使所述制动轮转动;接线盒,所述接线盒设于所述机座上,并与所述出线端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同步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包括凸台、套设于凸台外部的外壳、连接于凸台与外壳之间的连接壳,所述定子总成套接于所述凸台上,所述转子总成套设于所述定子总成外部,并与所述制动轮连接,所述制动轮通过主轴可转动装设于所述凸台上,所述接线盒设于所述外壳背向所述凸台的一侧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永磁同步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上设有用于供所述出线端上的电缆穿入的引线孔,所述连接壳背向所述定子总成的一侧面上设有线槽,所述线槽一端与所述引线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接线盒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永磁同步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孔开设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铜成李平许忠荣肖佳锋詹奉明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电梯电机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