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湘潭大学专利>正文

功能化吡啶甲酸双齿阴离子配体及其环金属铱配合物和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7029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类基于噁二唑或三芳胺的功能化吡啶甲酸双齿阴离子辅助配体及其环金属铱配合物和在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功能化吡啶甲酸辅助配体,与公开的2-吡啶甲酸和β-二酮辅助配体相比,通过引入噁二唑或三芳胺功能基,可以改善其双坏金属铱配合物的载流子传输、俘获能力以及在主体材料中的分散性能。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基于功能化吡啶甲酸辅助配体的环金属铱配合物的发光性能明显优于基于传统的2-吡啶甲酸辅助配体的环金属铱配合物的发光性能。这表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功能化吡啶甲酸可代替传统的2-吡啶甲酸和β-二酮作为辅助配体,广泛用于合成发光性能改善的红、绿、蓝三色双环金属铱配合物电致磷光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电致发光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类含有噁二唑和三芳胺功能基的2-吡啶甲酸双齿阴离子型配体及其双环铱金属配合物电致磷光材料以及它们在电致发光领域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自1998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Forrest研究小组首次报道了铂-卟啉配合物(PtOEt)高效有机电致磷光器件(M.A.Baldo,D.F.O’Brien,Y.You,A.Shoustikov,S.Sibley,M.E.Thompson,S.R.Forrest,Nature,1998,395,151.)以来,有机/聚合物电致磷光已为世界各国研究者所关注,并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与电致荧光不同,电致磷光由于其理论量子效率可达到100%,被认为是实现高发光效率、长寿命显示器件的最有效途径。因此,它是近年来有机电致发光最活跃的研究领域。目前已研究的电致磷光材料主要包括有机铱、铂、锇、钌等重金属配合物,其小分子电子磷光器件的最大发光效率达到19%(C.Adachi,M.A.Baldo,M.E.Thompson,S.R.Forrest,J.Appl.Phys.,2001,80,5048),聚合物电致磷光器件的最大发光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功能化吡啶甲酸(G-Pic)双齿阴离子配体,其特征在于:噁二唑或三芳胺功能基连接在2-吡啶甲酸的吡啶环上,其结构式为式Ⅰ或式Ⅱ所示:***式中R↓[1]为烷基,烷氧基,芳基,卤原子或H;R↓[2]为烷基,烷氧基,芳基,卤原子 ,二苯胺基或H。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卫国朱美香甘泉杨玉萍胡峥勇
申请(专利权)人:湘潭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